APP下载

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研究

2019-12-30刘胜义

财会学习 2019年35期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

刘胜义

摘要:财务风险防控作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社会发展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因此,事业单位为了自身的发展,就必须进行风险的管控,通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核算的质量以及水平。本文就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予事业单位一些借鉴,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研究

一、提高财务风险防控的意义

(一)降低危机成本

事业单位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管理不善、融资渠道多元、资金使用不当等问题造成财务危机,一旦出现财务危机必然会造成事业单位的成本损失,如果损失较大将会严重影响单位的发展。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后,使得单位能够应用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的发生,即使无法规避也能减少单位在风险中的成本,为单位的发展保留资金。

(二)稳定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进行财务风险防控能够稳定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往往建立风险防控体系措施的事业单位从领导层到基层的工作人员都进行了风险防范知识的学习,形成了较强的风险意识。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规避。而且就算是不能及时的规避风险也能在风险中降低事业单位的损失,以保证单位的活动能按部就班的展开,稳定了单位的经营活动。而且有效的风险控制还能推进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便于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防范风险。

(三)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单位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使得单位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能更好把控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促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通过风险防控能够很好的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提高资金的使用性能,促進资金预算最大化的实现,以推动事业单位发展。

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一)全面性

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时要坚持全面性,将一切与事业单位资产有关的内容都包括在内,将控制落实到决策、监督、执行等各个方面,减少资产问题的出现。通过控制,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能力,对其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有效性

内部的会计控制还要坚持有效性原则,也是就控制制度能够在全单位得到推行,而不是徒有其表,如果在单位中不能得到落实就无法实现单位经济的全面管理。而且不仅要推进贯彻力度还要对全部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约束,任何人的工作都要在制度下进行。

(三)时效性

内部会计控制还需要有足有的时效性,事业单位中的经济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单位发展的需求以及社会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会计控制也应当顺应单位的发展,做出适当的调整,加入一些更科学的控制方法,用来推动单位的发展。

三、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问题

(一)控制制度不完善

控制制度不完善是事业单位会计控制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尽管在大部分的事业单位中都已经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制度并不完善。很多的制度都是在传统的控制制度上稍加修补形成的“新制度”,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并且制度的科学性得不到保障,这就导致事业单位推行的“新制度”并不能有效的防范单位的财务风险。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全面也是目前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进行控制前考察的项目不完整,这就导致隐形风险的危害增加。二是控制对象不全面,并没有实现全部门的配合,只有财务部门在执行内部会计的控制。因此需要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后在制定控制措施。

(二)监督机制缺失

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没有全方位的监控,只是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将管理作为重点,并没有将监督放在与管理等同的位置,这样就导致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可能给单位造成财务风险的活动的监控。并且单靠单位的审计监管是有限的,不能对自身的经济进行细致的监督,为此,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通过完善的制度,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管,提高单位的经济管理效率。

(三)缺失风险防范意识

在我国的部分风险管控能力较强的单位中,上到领导下到工作人员,每个人都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但是并不是每个事业单位都具备良好的风险管控意识,领导阶层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管控并不重视,甚至在某些岗位上存在“官本位”思想,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并不能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

(四)会计人员能力有待提升

会计人员是事业单位中经济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执行者。但是在某些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能力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在财务信息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显得更为落后。因此,要想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还需要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用先进的理念以及方法提高会计控制能力。

四、改善问题的方法

(一)完善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要根据自己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制度的内容还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利用制度约束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升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根据控制制度体系加强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管理。控制制度的建立可以借鉴其他事业单位的成功经验,但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控制能力进行适当的改变。制定完善的预算制度,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做好全面预算,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严格预算的编制,将预算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以加强内部的控制。

(二)建立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要推进监督机制的建立,保证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在促进事业单位进步与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设立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审计不能隶属于任何部门,以免因为内部人员的勾结,在审计结果上作假。审计部门最好由领导层进行管控,以此提高其事业单位监督的全面性以及权威性。在事业单位的运行中根据控制制度进行监督,减少诱发财务风险的因素。

(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事业单位的领导层要加强自己的风险防控意识,由领导层进行推动,使得管控尽快落实在各个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还有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风险意识的教育,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能力教育,以提高财会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控制能力。事业单位各部门在风险到来之前,根据单位的发展现状制定有效的规避措施,防患于未然,保障单位有能力应对风险,以保证自身在风险中受到最小的伤害。为了更好的进行风险的防范,还需要建立风险报告制度以及预警系统,定期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加强对风险的预测,生成风险报告用以更好的防范危险的发生。

(四)提升工作人员能力

事业单位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能力培训,使得他们有机会学习到先进的控制经验以及方法。引进具有先进技术以及理念的内部会计管控人才,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的控制能力。提高单位内部的财务信息化水平,购买先进的设备,提升会计数据的计算以及处理能力,以此加强控制的力度。财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也要提高自己的探索能力,根据单位的经济现状研发适合单位会计控制的方法。适当提高的单位中会计人员的薪资待遇,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风险防范进行服务。

五、结束语

内部会计控制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效率,使得工作人员按照制度进行会计工作。能够有效的减少会计信息记录错误、失真的问题,这对单位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防范财务风险的出现。但是在部分事业单位中仍然存在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人员的能力不足等各种问题,无法给予财务风险全面防控保障,因此还需要事业单位加强对风险防控的重视,应用科学有效的手段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本文对风险防控以及会计控制制度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日后还会继续进行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康婷.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策略研究:基于内部控制视角》[J].高教探索,2018,187 (11):136.

[2]董昕宇,张力.大学制度改革视角下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经济师,2019,359 (1):101-102.

[3]王英.基于财务视角的事业单位风险管理分析与研究[J].财经界,2019,500 (1):83-84.

[4]樸建柱.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 (09):67-67.

猜你喜欢

内部会计控制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资金安全分析
论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新常态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与重构之路
林业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完善策略
关于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
如何有效加强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浅谈物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会计信息化下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