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产业精准招商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以温州市洞头区为例

2019-12-27李一曼孙昌龙林高鹤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洞头临港招商引资

李一曼,孙昌龙,林高鹤

(1.华东师范大学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2.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浙江 温州 325000;3.温州市洞头区发展和改革局 招商处,浙江 温州 325700)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发包制和政治锦标赛下的地方政府以“有形之手”参与招商引资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1-2]。进入21世纪,在“再全球化”、第四次产业革命、生态文明建设等新时代语境下,区域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由此再协调产业招商与产业转型升级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学界、政界关注的重要议题,而实施产业精准招商成为解决路径,也成为地方政府实践产业招商的行动指南[3-5]。产业精准招商的核心内涵是指在剖析区域发展比较优势基础上,精准招商引资厚植地域发展特色的产业、项目与企业,打造培育区域完善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3-4],其理念凸显了产业定位项目化、招商对象点位化、信息对接专业化等特征,从而有效提升产业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效率性和成功性。温州市洞头区自2015年撤县设区以来,招商力度不断加大,产业招商取得显著成绩,但在“十三五”省市层面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培育“四新经济”(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扩大有效投资等外部环境嬗变[6],以及自身奋力建设“海上花园”目标情景下,其产业招商引资理念及实践面临再塑造的需求。鉴于此,因地制宜谋虑温州市洞头区产业精准招商方向显得十分必要。

一、温州市洞头区产业精准招商的现状

1.总体情况

自建区以来,洞头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和“生命线工程”来抓,招商引资环境不断改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并呈现良好势头,尤其是开展以产业精准招商为导向的招商引资行动,区域产业结构得到初步调整、产业实现初步转型升级。2015—2017年,洞头区新引进产业项目36个,累积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8亿元[7]。其中,渔业转型获得新突破,成功入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紫菜现代园入选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园创建名录;临港工业呈现新发展,2017年实现产值46.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比66.6%,国际邮轮港开通温州首条国际邮轮航线。全域旅游取得新成效,2017年洞头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42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29.4亿元。[8]

(1)加大政策配套支持。紧盯海洋特色强、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洞头区配套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 助推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洞头区招商引资项目星级服务管理办法》 《洞头区招商引资奖励及认定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明确全区产业精准招商工作目标、方向及细则。二是实施重大产业投资项目“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保障重大投资项目的用地指标需求。三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给予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基金配套支持。

(2)搭建产业落地载体。围绕产业招商项目对基础设施、功能性配套和城市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洞头区不断强化产业落地与发展载体的支撑。一方面重点提升新城二期、状元南片、大门临港产业基地和环岛西片等招商地块开发成熟度;另一方面依托大门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按照“建设大港口、引进大项目、培育大石化”要求,初步构建石化产业集群和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产业招商项目的空间落地需求。

(3)突出特色产业招商。践行海洋发展理念是洞头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洞头区推进海洋特色产业招商引资。一是引进天一生态养殖、鹿西中国黄鱼岛、白龙屿生态海洋牧场等项目,实现海洋渔业初步转型发展。二是聚焦大小门岛临港石化基地、状元岙港口资源,招商引资形成临港工业、港航物流等产业业态。三是重点培育休闲旅游、乡村经济、生物医药等新业态,引入“梦幻海湾”欢乐小镇、“梦幻海湾”未来嘉年华、中普陀宗教旅游文化园等海洋旅游休闲项目,形成岩海凸垄、魅力花岗等精品民宿集群,以及以通用医药、固德医药为龙头的海洋生物医药园区。

(4)健全招商工作机制。以突出服务保障精准招商为导向,洞头区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服务机制,打造从谋划盯引到落地实施的循环链。一是深入推进重大前期项目谋划和生成体系,建立区级招商引资“四库”项目,实现招商星级服务管理。二是实施重大项目谋划盯引“七专”制,建立重大项目谋划盯引联席会议制度。三是建立区领导招商“五联系”机制,一个项目一个专班攻坚,“一周一报告,半月一协商,一月一对接”,明确挂钩领导和责任部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前期存在的问题。

2.存在的问题

(1)未形成招商产业平台。洞头是全国14个海岛区(县)之一,海港、海岛、海湾等资源优势突出,但其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再加上统筹全局的产业规划缺位,导致洞头区尚未形成功能定位明晰、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平台。如大小门岛、状元岙、鹿西岛等产业平台开发基本还处于初期,且其功能定位、发展思路、产业招商等一直处于动态调整中,从而影响了大项目及大企业的招商引资与落地。

(2)未践行主导产业招商。通过历年产业招商,洞头区虽然培育了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临港石化、港口物流等产业,但主导产业招商理念与实践仍较为滞后,由此也导致洞头区产业未形成特色化、融合化、产业链发展路径。同时,产业招商过程中存在片面追求项目速度和数量,缺乏招商项目科学决策,导致引进产业项目质量参差不齐,从而难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3)有待营造招商优质环境。一是招商环境虽然不断优化,但洞头区也存在产业招商政策保障乏力,即缺乏配合政策出台操作细则,导致顶层政策制度难以得到落实执行。二是项目要素供给缺乏保障,如大巴山项目、东海寿乡、鸽尾礁度假酒店等项目受供地、供电、供水等多重要素制约严重,同时一些工业类项目存在能耗指标、环境容量问题突出。三是招商考核机制尚需健全,考核以实际到位资金为单一标准,缺乏多元化考核激励手段。

(4)未理顺招商管理体制。目前,洞头区招商局挂靠洞头区发展和改革局,且仅设招商服务中心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由此造成招商工作职能配置和工作量不相称,统筹协调、外出招商等工作能力捉襟见肘。同时,产业招商主要依靠发改、经信、国土、住建、海洋与渔业、旅委等相关部门协力推进,未能形成全员招商引资的格局,产业招商项目攻坚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温州市洞头区产业精准招商的谋划方向

“十三五”以来,洞头区产业招商面临省、市层面扩大对外开放的平台搭建、“四新经济”培育的产业转型、扩大有效投资的项目谋划的外部要求,以及自身“海上花园”建设的发展要求,因而产业精准招商可从空间承载维度、产业趋势迎合、路径提升发展、结构耦合联动等多个面向予以适时审视,即洞头区应下好平台、产业、项目、企业“四招先手棋”,围绕临港石化、滨海休闲旅游业、现代特色渔业、海洋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以完善建链、补链、强链“三链”为重点,开展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精准招商,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按照“整合资源、集聚发展”的要求,将有效资源向主平台集聚,招引大项目、大企业落地,形成“聚焦大平台、集聚大产业、谋划大项目、招引大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搭建开放开发性大平台

(1)围绕“临港石化”主题,建设大小门港产城融合平台。聚焦“临港石化产业岛”发展定位,依托大小门岛港口优势,节约集约发展临港石化、临港物流和临港工业,打造成为浙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临港石化产业区。按照“港口先导、产业引领、城市联动”的思路,推进大门镇建成区往南、西方向拓展,重点依托黄岙和长沙片区,规划以居住生活、公共服务等功能为主的临港产业后方服务基地,打造大门镇成为港、产、城联动发展的海洋经济示范区都市功能区。

(2)激活港口物流潜力,构建状元岙现代物流产业平台。抓住浙江省港口一体化整合的机遇,依托口岸开放和深水良港比较优势,重点发展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规模化深水港区,积极拓展对台湾及东南亚地区运输,建设以港口物流为先导、港口综合配套服务为基础的综合性港区;探索国际邮轮小镇建设,加快邮轮母港、泊港和邮轮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开辟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乃至日本、韩国的邮轮航线,完善港口服务、观光游览、购物消费等配套体系供给,着力打造邮轮产业链。

(3)紧抓休闲时代机遇,搭建全域旅游发展平台。借助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契机,依托海洋、海岛、海湾、海鲜、海霞“五海”优势,践行“为游客建一座城”的理念,赋予洞头区旅游发展新文化底蕴、生态特色、产业动能、地域标签、创意基因等丰富内涵,推进海岛差异化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设“海、村、岛、城”一体的海洋旅游功能区,彰显“城在海中、村在花中、岛在景中、人在画中”景象,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蓝色旅游示范基地。

(4)借助海洋牧场建设,构筑特色渔业融合发展平台。以促进渔农业“接二连三”为导向,推动渔业与海工、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大竹峙岛人工鱼礁区、白龙屿生态海洋牧场区、半屏岛—南北策岛人工鱼礁区等海上牧场,以及渔农产品加工园区、渔农交易市场、渔业旅游综合体等载体,精耕“养殖+加工+休闲+体验”特色渔业产业链,争创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区,建成生态海洋牧场示范区、浙南“蓝色粮仓”;实施渔村振兴计划,协同渔农村经济同城市建设、渔农村建设发展,真正让渔村变社区,让“渔民进城、游客上岛”[9]。

(5)挖潜资源禀赋优势,建立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平台。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因地制宜搭建海岛太阳能、海上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平台,形成一批清洁能源重大示范工程和产业化项目;加强海洋科创产业基地建设,设立海上风电场、诚意药业医药健康产业园等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与示范工程、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等产学研平台,集聚一批开发科研团队、骨干机构和科技型企业,提升海洋资源开发与产业化水平。

2.培育发展特色海洋性大产业

(1)开发岸线临港资源,健全临港产业链。推进状元岙、大小门岛等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大小门港区积极对接中石油、中海油、中储能等资金雄厚、管理规范、具备“链主”功能的国内外大型石化企业。近期积极引入乙烯、丙烯下游产业链,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清洁能源等临港石化产业,发展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远期争取石油炼化一体项目落户。状元岙港区对接具有国际化管理水平的临港物流企业,发展集装箱干线或近洋航线运输、液体化工物流仓储,以及以煤炭、铁矿石为主的大宗散货,兼具发展物流信息枢纽服务,构筑“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2)厚植“五海”优势条件,壮大滨海休闲旅游业。按照旅游主业化发展理念,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体验转型,全面加强“旅游+”和“+旅游”产业招商,积极发展慢生活体验、健康养生、低空飞行、游艇休闲等海洋旅游新业态,举办嘉年华音乐节、妈祖平安节等节庆活动,塑造“全景洞头、全域旅游、全时旺季”的旅游场景,打造“海上花园·游客之城”全域海洋休闲旅游新名片,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强村富民活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奋力向百亿级旅游综合收入梯队迈进。

(3)依托“蓝色生态”本底,培育医疗康养服务业。围绕“蓝色康养·海上花园”主题,利用优越的蓝色海洋生态和旅游禀赋资源,谋划实施“浙江健康岛”品牌建设战略,开启同温州医科大学滨海校区等校地合作,以及同国内外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机构的合作,引进康复中心、高端养老会所、保健机构和新型健康服务项目,大力培育康复疗养、医疗服务、健康咨询和教育等“医、药、养、游”融合的康养服务产业,构建“健康管理为核心、医疗服务为基础、养老服务为支撑”的全生命周期医疗康养服务链,将洞头建设成为“健康岛”,成为中外游客的“健康养生天堂”。

(4)做足“接二连三”文章,升级传统海洋渔业。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秉承转型升级和价值链跃升理念,按照“生态渔业、智慧渔业、品牌渔业”建设思路,精耕海洋渔业产业链招商,发展深海网箱养殖、“陆海接力”工业化养殖和工厂化苗种繁育,招引渔产品开发基地、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业,使单一渔业发展转变为多层次、协调、依存的立体结构产业,提升大黄鱼、黑鲷、羊栖菜、坛紫菜等海产品价值链,增强“洞头紫菜”“鹿西黄鱼”品牌附加值。

(5)迎合“四新经济”趋势,发展海洋新兴产业。迎合产业动态发展趋势,培育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加大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四大领域培育力度,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重点以九亩丘海创园、海峡云村青创中心等为平台,推动精品民宿、乡村运营、影视动漫等领域创业创新;结合浙江省海洋能源发展规划,挖潜海洋能源资源优势,引驻国内大型新能源开发运营企业,加强海上风能、海洋能等海洋清洁能源利用,重点推进海上风电场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国有、民营企业在洞头区共建重点涉海实验室、中试基地及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开展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药物研制、海洋工程装备研发等海洋科技创新活动。

3.谋划盯引靶向引擎性大项目

坚持项目为王,坚定实行项目中心制,以狠抓项目招商建设作为继续扩大有效投资的唯一路径,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的总体思路,包装一批既符合洞头区产业发展定位,又能有效推动产业聚集和延伸产业链的靶向引擎性大项目,最终形成“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局面,真正实现通过抓产业项目、扩产业投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为建设“海上花园”增动力、保后劲、强支撑。在临港石化、港口物流业方面,谋划和实施浙能LNG、温州洞头LNG配套、大小门岛综合能源(热电联产)等临港产业项目,以及现代物流产业配套、邮轮母港、泊港和邮轮旅游服务中心等项目;在滨海休闲旅游业方面,重点谋划和实施“梦幻海湾”未来嘉年华、同心码头旅游综合体、中普陀旅游文化园等项目;在现代特色海洋渔业方面,谋划和实施紫菜现代园、黄鱼岛深海牧场、鹿西高端生态围网养殖等项目;在医疗康养服务业方面,重点谋划和实施“韵动海湾”健康小镇、诚意医药健康产业园二期、东海寿乡海上养生小镇等项目;在海洋新兴产业方面,谋划和实施海上风电场、海洋科技创业园等项目。

4.精准招引龙头链主性大企业

转变从“大招商”到“招大商”的理念思路,坚持与“巨人”同行,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做到外企、央企、温商一起招,实现外资、国资、民资一齐上。重点围绕洞头区临港石化、滨海休闲旅游业、现代特色渔业、海洋新兴产业等战略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缺失环节,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接沪融杭”战略,开展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企业500强、上市企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以及聚焦“专精特性”发展方向的“隐形冠军”等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链主性大企业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真正让大企业、好企业落户洞头区,做到引进一家大企业、带活一个大产业,真正实现与“巨人”同行。

三、温州市洞头区产业精准招商的政策建议

1.理顺招商管理体制

健全招商工作机构,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改革现有单一的招商服务中心科室设置。单设洞头区级招商局,并增挂三大产业招商中心,即大小门产业招商中心、对台产业招商中心、全域旅游产业招商中心,采用“1+3”统分结合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以便为洞头区产业发展引来更多“金凤凰”。同时,强化招商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和调整招商一线人员架构,在经济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中精心选拔既熟悉产业经济、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等领域知识,又擅长商务洽谈、干事敢闯敢拼的专业人才,组建一支能力交叉层叠、业务训练有素、干事敢闯敢拼的招商队伍,专门从事产业招商工作;探索政府雇员制,向市场招聘有招商背景、有中介背景、有行业背景的专业人才,实行聘任制,绩效以“底薪+招商业绩”提成。

2.创新精准招商模式

根据“五大平台”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各平台招商主导产业、产业链、目标企业、重点招商引资区域等内容,锁定招商产业、招商区域、招商企业、招商项目,并绘制洞头区级产业招商图谱,开展“按图索骥”精准招商,实现招商引资由“地毯式招商”向“地图式招商”转变。另外,探索多种招商方式,实施商业化招商运作模式,广泛开展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选择有实力的招商代理机构进行招商;推进举办论坛形式招商,借助世界温州人大会、“海上花园”招商对接会、温州洞头蓝色海湾国际论坛等平台,提高洞头区知名度和加快对外招商引资步伐;通过商会组织、顾问人士等拓宽招商渠道,开展亲情招商、资源招商等招商方式。

3.实行项目科学决策

建立预审报告制度,各平台招商根据招商项目对接情况,按照“成熟一个,评估一个”的原则,发起项目评估需求,主要从税收贡献、投资强度、投资收益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估,具体由洞头区招商局组织实施项目评估工作;开展企业尽职调查,避免项目落地后成为“僵尸项目”或“蜗牛工程”,对一经评估确定可行的招商项目,由洞头区招商局委托中介机构对投资企业开展尽职调查,对目标企业进行的投资、合作、并购等商业活动行为进行深入了解,强化项目的落地可行性,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实行项目业主公开遴选,组建项目咨询专家组,从技术、产业、市场、法律等各方面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最终选出意向业主作为项目投资主体。

4.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强化招商政策保障,认真梳理洞头区现有各项政策措施,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为招商引资提供有力支撑。重点围绕“四大支柱产业”制定、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和实施意见,同时配合政策出台操作细则,确保支持政策可兑现、易兑现;抓好用地要素保障,做实地块“熟地”工作,确保地块土地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多规”到位,按照“九通一平”标准提高重点招商地块和产业发展区块土地成熟度;加大“僵尸项目”和“蜗牛工程”处置力度,推行土地利用退出机制,倒逼企业加快项目投资速度、转型发展。此外,健全招商考核机制,以招商项目服务水平、投资质量、落地建设速度作为招商引资考核的重要手段,认真当好招商引资“店小二”“垫脚石”角色,同时探索设立招商引资工作优秀奖,形成“多劳多得”的激励格局。

猜你喜欢

洞头临港招商引资
上海临港的海
洞头:三无村变身“桃花源”
鱼珠旧城改造调整! 黄埔临港黄金岸线建设再提速!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温州洞头发出“干部召回令”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招商引资研究
“意外”的插曲撞击出数学思维“火花”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都什么年代了还招商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