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剧进校园的思考与实践

2019-12-27魏榕瑛

文化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进校园戏曲传统

魏榕瑛

闽剧艺术其优美的音乐、舞蹈、美术布景、舞美服饰等均为传统艺术精华,是古田县最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形式,长期以来,看戏、听戏、唱戏,已融入古田人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构成了一道独有的文化风景线。当前古田县正在推进“千年临水、健康古田”系列活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闽剧文化传承活动,把文明“留下来”“唱出来”“舞起来”,要通过戏曲传艺、传神、传德,褒扬传统美德、家国情怀、优秀品格。

一、闽剧进校园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一)闽剧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闽剧文化的了解认知

闽剧又称福州戏,是现存惟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剧居福建五大剧种之首,音乐曲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音乐格调昂扬奔放、委婉动人、明快活泼。把闽剧引入校园,可以让学生去感受闽剧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引导他们自觉吸取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使他们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传承闽剧文化精粹,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戏曲保护、传承与发展。

(二)闽剧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

闽剧艺术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教师可以从闽剧的形式、发展历史沿革出发,从经典剧目、从剧中人物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引入闽剧艺术欣赏中,如《一支花》《卖杨桃》《水袖舞》等闽剧题材,主题鲜明,易学、易唱、易表演,把鉴赏与学唱、做结合起来,使学生懂得闽剧是如何运用唱腔小调来展现表演福州地区方言小调。

二、闽剧进校园开展的方法与途径

(一)政府重视,扎实推进闽剧文化进校园工作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精神,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传承和弘扬福建戏曲的若干意见》,2017年4月份,古田县文体新局成立了文体新局戏曲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并组织县文化馆、县闽剧艺术中心、县大家音乐协会开展戏剧进校园免费培训。2018年1月,中共古田县委宣传部、古田县教育局、古田县财政局、古田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古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下发了《古田县推进“戏曲进校园工程”实施方案》对古田县戏曲进校园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2018—2020年,我县将大力实施“戏曲进校园工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戏曲文化精粹,提高学生戏曲素养,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将闽剧进校园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广和发扬光大。

(二)创设氛围,努力推进闽剧进校园课堂教学

为了将闽剧“请”进校园,我们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特色化的闽剧教学。首先我们聘请古田县闽剧艺术中心、县大家音乐家协会的专业闽剧教师每周固定时间进入古田县三小古田县实验小学、古田县乡镇中心小学开设“闽剧兴趣班”“戏曲角”等进行闽剧传承教学,培训的内容主要有闽剧欣赏、唱腔、动作、身段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的是集中与分组教学的方法。其次,2017年4月22日,古田县文化馆闽剧进校园活动在文化馆三楼表演厅举行闽剧开学仪式,成立“闽剧进校园”免费培训班,组织全县艺术扶贫点中热爱闽剧的学生报名参加培训班学习,借助文化馆的表演厅和多媒体设备,让孩子们置身于真正的戏曲舞台上,不仅能收获视、听的完美效果,还能将所学感受到将所学所领悟更加自信地得以展示。

(三)注重实践,积极推进闽剧进校园活动开展

传统闽剧进校园,不光靠课堂教学,更注重于实践,一年多来,我们不仅成立了闽剧免费培训班,还利用一些节庆日或重要节日组织“古田闽剧进校园”培训班的学生们,参加县委宣传部、县文体新局、县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会及城关和乡镇中心校组织的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宣传党的十九大文艺演出,进军营开展的“八一拥军慰问”以及国庆中秋晚会等演出等。如2017年5月闽剧班的学员们排练《一枝花》《卖杨桃》,首次参加古田县“喜迎十九大放飞中国梦”六一文艺汇演传统文化闽剧进校园活动的巡回演出,表演中闽剧小学员们将所学闽剧才艺充分自信地展示,将优秀传统文闽剧化融入校园文化、给人们送去快乐的同时,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表演、心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又如2018年5月份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戏曲进乡村进社区巡回演出”活动,县闽剧免费培训班的学员精心组织了新编闽剧表演唱《歌颂十九大,再创新辉煌》《欢庆鼓》《水袖舞》等参与演出。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探索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新模式,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三、闽剧进校园活动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问题

1.人才匮乏。现有的艺术辅导老师均为歌舞、声乐、器乐方面的教员,缺乏闽剧专业人员,无法进行传授和展示,而我县闽剧艺术中心,编制50人,现在编人员只剩25人,早年剧团自己培养出来的老艺术家现在已经全部退休,年青一代的艺术人才所剩无几,整个剧团形成青黄不接的局面。

2.经费不足。地方财政财力有限,造成该项工作资金投入不足,培养闽剧人才,购置闽剧教学设备、器材、服装、道具、乐器、表演等需要大量的经费,资金严重不足。

3.认识不足。部分乡镇、学校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认识不深,对“戏曲进校园工程”工作开展配合不够。

(二)发展对策

1.打造一支熟悉闽剧的师资队伍。为扎实有效的推进“闽剧进校园”工作,确保工作内容的含金量,一是要加强对现有专业演员闽剧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二是要邀请区内外闽剧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授课,提高专业演员的戏曲表演水平,增进广大学生对闽剧知识的了解及兴趣。

2.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部门应设立“闽剧进校园”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政府购买、专项资助等保障经费投入,满足专业单位演出、学生交流展示、教学资源开发需求,同时也丰富活动形式,保障活动的多样性与常态化,使“闽剧进校园”无后顾之忧。

3.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闽剧进校园”是个社会工程,应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长效保障机制,形成集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和实施的一项长期性工作,才能确保闽剧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闽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闽剧进校园”是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惠民工程。通过开展“闽剧进校园”免费培训的一系列活动,拓宽了学生学习艺术空间,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打造校园文化教育特色,激发了学生热爱、关注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进一步普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唤起广大学生家长对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推动地方经典文化传承与繁荣兴盛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继续推行并且完善“闽剧进校园”这个社会工程,让更多的闽剧人才和闽剧爱好者加入到对闽剧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行列中来。

猜你喜欢

进校园戏曲传统
戏曲从哪里来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经典彩调进校园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