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家修身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9-12-27纳雪沙张宁宁

文化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墨家墨子儒家

纳雪沙 张宁宁

一、墨家修身思想的发展脉络

墨家修身思想的发展与墨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它的兴衰也随着墨学的兴衰而变动。因为与个体的修养问题息息相关,墨家修身思想与墨学中的其他思想又有所不同。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墨学中的大部分思想难以存续和发展,而墨家修身思想独特的价值使它在现代社会仍有发展的可能。总体而言,整个墨家修身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源起、衰微、复起、中断、再发展五个阶段。

墨家修身思想作为墨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同墨学一样起源于战国时期。《淮南子》中记载,墨学从儒学中分化而来,它在批判改造儒学的基础上自成一脉。《韩非子》曰:“世之显学,儒墨也。”[1]由此可见,战国时代墨家思想是能与儒家思想比肩的理论学说。孟子在评价墨家思想时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墨子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其思想核心为兼爱。兼爱又衍生出非攻、修身、节用、节葬、非乐、天志和明鬼等极具价值的思想。这一时期墨家的修身思想吸取了儒、道两家的修身思想,尤其是对儒家修身思想的借鉴大大丰富了其理论内容。墨家修身思想与儒、道两家的修身思想相比,更加注重实践,强调在日常生活中磨砺道德意志、提高道德修养,所以它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空谈理论的“伪君子”的出现。

墨子去世后,墨家修身思想衰微,大致分为三个学派。《韩非子·显学》记载:“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2]这些学派以不同的方式推行墨家思想,各自坚持的主张也不同,但都对墨家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对当时社会也有一定的影响。墨家不同于当时大多数思想流派,其代表阶级为平民,很难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尤其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学作为官方哲学。这就导致其他学派逐渐没落,此时的墨家思想也进入了衰微期,但是,儒墨两家的修身思想并非风马牛不相及。虽然墨子对儒家的“厚葬”“久丧”等主张持批判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墨家修身思想是在吸取了儒、道两家修身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在批判墨家思想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吸收了于自身有益的思想主张,如后期儒家也注重躬行实践等。墨家与儒家的修身思想可以说相辅相成,墨家修身的一些观点以隐于儒家的方式发展。

清朝末期,国家外忧内患,面对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不少有志之士开始寻求救亡之路。一方面,他们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另一方面,他们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驱使下,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与外敌抗争的力量,于是,墨家思想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这与当时社会环境有关,同时墨家思想自身的优势也不容忽视。墨家思想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墨家思想相较于儒道两家更具备逻辑性,重视科技,这与西方思想有一定的相似性;二是墨家思想自创立之初就代表下层民众的利益,易于在民众中传播,能够建立一定的群众基础;三是墨家思想提倡身体力行,具有实践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墨家思想更易于被有识之士接受、采纳。人们对墨家思想的关注使得墨家的修身思想也随之复起。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对墨家思想的重新关注是在中国文化面对强势的西方现代文化时作出的反映。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驱使下,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墨学的重新发现更多了几分情感上的补偿色彩。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墨家修身思想的研究和发展几近中断,直到改革开放后,以陈孟麟、沈有鼎为代表的一批著名学者深入研究了墨家思想,墨学研究进入全面深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多次举行墨子学术研讨会,墨子学会、墨子科技艺术节、《墨经》研究会等为墨学的研究更添浓重的一笔[3],这都为墨家修身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契机。墨家修身思想在当今社会逐步走向再发展的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提供道德规范体系,是无产阶级的道德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的修身思想与中华民族传统修身文化相结合,能够使修身文化进一步焕发生机与活力。墨家修身思想注重实践,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谋而合。同时,极具逻辑性的墨家思想更易于被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所吸纳。

二、墨家修身思想的主要内容

墨家的修身思想主要见于《墨子》卷首《修身》篇和《所染》篇,其中《修身》篇是对“修身”问题的专门研究,也是我国最早以《修身》命名的古文典籍之一。此外,《墨子》其他篇目中也有关于修身的思想。通过对《修身》篇和《所染》篇的重点解读和对墨家整体思想的梳理,笔者认为,墨家修身思想的可以概括为务本、“四行”、慎染、尚贤四个方面。

务本即要抓住事物的根本。儒家思想通过“修齐治平”达到“内圣外王”的理想,在其思想体系中,“修身”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与此相比,修身思想在墨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似乎不够明晰。实际上,查阅墨家《修身》篇可以看到,墨家对修身的重视程度不逊于儒家。《修身》开篇讲“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4]。这里强调了“行”之于“学”的根本性,“学”是学问,“行”是“德行”。“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5]根本不牢固,枝叶必然面临危机;开始时不注重修养,日后肯定日益消沉。若把“行”理解为行动,此处可理解为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修身的方法问题,即修身既要有理论的学习,又要有实践的践行,而实践层面的践行是根本。

“四行”指“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6]四种行为。在中国先秦思想史上,墨家是唯一一个敢于挑战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学派。墨家提出“爱无差等”,要求君子爱人不分贫富贵贱、不论阶级差异。这与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儒家思想有着本质区别。墨家思想认为,道德修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君主的修身要求;另一个则是对士人的修身要求,即“四行”。“贫则见廉”启发士人在贫穷时也要坚守品格,展现自己廉洁的气节。同时,教育士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劳作获得钱财,不能因为衣食不足就去做败坏道德的事。“富则见义”是说富有的时候要讲义气、有仁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有需要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生则见爱,死则见哀”的结果。由此可见,墨家对品格的要求也紧紧围绕其思想核心“兼爱”,强调富则施惠,行仁义之事的对象不能局限于身边的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墨子·修身》篇中提到的这四种行为,其他篇章也谈到修身的具体做法,笔者这里用“四行”是泛指,意在突出墨家的修身具有具体的可操作性。

慎染即选择交往对象的时候要谨慎。《所染》篇以染丝来比喻择友人,强调环境对于“修身”的影响。“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7],这句话是说染丝时加入颜料的颜色就决定了丝的颜色。这里借丝喻人,其实人处于社会环境之中就如同丝处于颜料之中。士人周围的人、事、物都对其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这也要求了士人慎择友。墨家明确提出:“占有财富不能分给别人的,不足以交朋友;守道不坚定的人阅历事物不广泛,辨别是非不能明察,不足以与其交游。”儒家提倡“友直、友谅、友多闻”,即君子应与正直、守信、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与儒家不同的是,在墨家看来,只有能够对其思想身体力行的人才能够交朋友。墨家学派内部成员之间往往保持密切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别人高尚的地方,并付之行动,在良好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自我。

尚贤即崇尚贤人。墨家修身的目的是达到贤人的目标。与儒家所要达到的君子人格不同,墨家对贤人的界定也不单从道德品质方面来考察。儒家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告诉君子要内外兼修,注重内在与外在两方面的美。墨家则与之不同,质朴甚至可以看作墨家的一大特点。他们并不重视外在形象,但却重视内在修养。再如,儒家要求君子“求诸己”,即反省自身的过错以达到修身的目的。在儒家看来,君子是时时反省自身,在反省自身中避免过错的。墨家则是要求贤人身体力行,心中有道德,行中见道德,逐渐在实践中修正自己的德行。可见,与儒家的自省相比,墨家更注重实践。

上文的归纳主要基于《修身》篇和《所染》篇,但纵观《墨子》全书可以发现,墨家修身思想实际上散见于全书当中。

三、墨家修身思想的当代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迎来了新的发展,学术研究整体呈现出繁荣态势,墨家修身思想也随着墨学研究的深入再次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概而言之,对墨家修身思想的当代价值的探讨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大的层面入手。

从理论层面看,墨家修身思想作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思想,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了思想基础。我国当前的国内建设需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墨家修身思想与墨家思想同步发展,在普通民众中有一定的阶级基础。长期以来的积淀,使得原先的理论学说被融入日常生活中,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正是因为这种不自觉的传承,使得艰苦朴素、身体力行等优良品格被当作日常行为习惯,但是,这种传承并没有在普通民众心中形成关于墨家修身思想的系统理论。即便如此,仍然不能抹杀墨家修身思想所带来的影响,因为这是融入精神血脉的传承。墨家修身思想在几千年的传承中逐渐变成了中国文化基因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拥有优秀的文化基因,才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充满信心,才令我们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从实践层面看,相较于儒家修身思想,墨家修身思想把修身与日常生活实践结合,偏重个体理论层面的反思慎独,更具有实际操作性。修身是人在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方面的磨炼,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一致性,不应因人类还处于必然王国的历史进程中而被忽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墨家修身思想至少可以在三个层面发挥其实践作用。在青年学生层面,墨家修身思想可以助力高校“立德树人”。对青年学生进行修身立德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优良传统,习近平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8]将立德树人融入社会实践教育可在墨家的修身思想中寻得一二。墨家修身思想提倡身体力行,把修身融入日常生活,不为修身而修身,为社会人民的福利而修身。在党员干部层面,应把修身融入廉政为民。墨子自身的行为是对墨家修身思想的鲜活实践。作为墨家的第一位“巨子”,墨子为人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甘心摩顶放踵,也不放弃去做于民有利的事情。在普通大众层面,墨家修身思想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墨家的修身思想影响了中国最底层的群众。百姓将墨家修身理论内化到自身的生活当中,而不仅是熟谙其修身理论。如果说儒家的修身思想更多地体现了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那墨家的修身思想则是民间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墨家修身思想认真分析了民间社会意识,对在广大民众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墨家墨子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墨子破云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墨学研究——朱传棨著《墨家思想研究》序
墨子教诲青年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召公思想与墨家学说的渊源及现实意义——本刊专访中国古代思想史专家梁绍辉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