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思政教育的改革方向
——以专业英语教学为例

2019-12-26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英语课程形式

□ 杨 男

(上海海洋大学 工程学院,上海 201306)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将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实现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结合笔者从事的专业教育工作,对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和课堂表现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进行了思考,以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进行更有效的教育。

1 目前大学思政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1.1 思政教育的基本需求

相较于中学教育,高等教育从教育过程到教育目的上都截然不同,它肩负着向社会输出具备优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发展使命,同时也必须保证输出人才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前者的培养依赖于各种专业课程的学习,后者则需通过思政教育来达成目的。但是基于当前大学思政的开展形式,高校中的思政教育过程并不能良好契合思政教育的基本需求。

1.2 当前大学思政的开展形式

当前大学思政教育开展仍然多采取集中授课的思政课形式。以课堂理论教育为载体,以最终考试成绩为结果的课程开展形式使学生对思政课程的重要度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思政类课程的态度都是“枯燥、无趣、上课无需太认真,考试前突击背诵”即可。因此,课程思政课的教育成果差强人意。

除却集中授课的思政课形式,高校内的思政教育工作还依赖于高校辅导员或专职思政类教育者,开展形式多为个人谈心或讲座形式。经过观察,学生在参与此类活动时普遍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思政教育的效果。

可以看出,目前大学思政教育的展开形式比较刻板,与学生可以接受的形式相去甚远,因此也无法很好地达成思政教育本身设定的教育目标。

2 新时代下思政教育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1],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教材中、课堂上、头脑里”。针对新的思政教育要求,笔者在进行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对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的角度和方法进行了思考,期望实现以专业课程促进思政教育,以思政教育成果助力专业技能的学习并最终实现专业技能和思政教育成果的双赢。在这项新要求下,思政工作的开展不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它涉及到所有从事专业教育的专职教师;思政工作的开展形式也不再拘泥于传统形式,而应该紧密围绕学生的所有课程。由于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理论基础与专职思政教师的差距,在开展思政教育时,专业课教师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①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精神培养与专业知识技能培训进行有机结合。

之前专业课的培育重点围绕着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良好专业技能的人才,使其能够凭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获得工作技能,顺利成为一名社会人。社会实践表明光有技能不足以支持个人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个人道德水平及专业精神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专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应向学生传递德育思想,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的课堂中,实现双通道教育最终达成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②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能力的培养。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习到的知识也是有限且静止的。但是任何学科任何技能与方法都是在实际应用中伴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而不断革新的,抱陈守旧不思进取是不可取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课堂教育中启发式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应当是当代教师持续不断思考的重点,也是科技能够持续进步的重要推手。当代青年面临的社会诱惑多而繁杂,但是他们也处在一个付出努力即可有收获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培养抵抗诱惑,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良好品质,并以此要求学生严谨对待学业和自己的人生,实现人生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思考,现选取专业英语课程为例,展示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推进展开的改革方向。

3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3.1 专业英语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专业英语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学术方向的英语训练,使其能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顺利阅读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文献,理解文献的主要论点,提高与国外同行的学术交流水平。

当前,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加快,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从业者接触国外先进理念与技术的机会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我国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使得我们国内也大量涌现出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开展即是希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英语与外国同行进行文化和技术交流,尽自己的能力进行文化输出,向外国同行宣扬中国的价值观;显现中国从业者和科研工作者严谨、踏实的作风;同时也需培养学生的保密意识,强调在国际交流中需要注意信息和技术安全,注意保持关键信息的保密性。

基于如上目的,在专业英语课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3.2 专业英语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专业英语课程的开展形式基本采取英语为载体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因此,它具备语言类教学的特点,需要学生对英文原文进行精读、翻译、理解并消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基于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材中、课堂上、头脑里”的要求,专业英语课程开展的形式恰好符合“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重点。因此,只要合理挖掘课程中使用的各类教学素材既可以有效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思政教育的推行。

4 改革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专业英语课程为例对大学思政教育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思考并总结如下:

4.1 课程准备过程

①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要想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作用,首先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专业教师的主责仍然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不能因为要推行思政教育而过度占据课堂授业课时。因此,挖掘合理的教学素材是实现专业技能和思政教育的基石,这就需要培养教师自身对于思政素材的敏锐度,才能做到思政与专业材料的有机统一。

②教学资料挖掘与准备。

梳理专业英语课程开展的脉络,从中发掘可以切入思政教育的点。例如:围绕学科技术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技术的发展史,思考国际地位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雕琢自身从而壮大国家。通过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对专业的使命感等。

4.2 课程开展过程

在保证专业课程授课效果不受影响的条件下,将准备好的教学资料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介绍工业工程的发展过程一章中,播放英文视频“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 USA”,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如下问题:①工业工程可以应用的领域以及在该领域内所使用的主要学科技术有哪些?这些技术起源于何处?②工业工程在中国与在美国的发展与使用有何异同?其中,问题①主要侧重与专业知识的讲解,问题②则可以用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完成思政教育的内容。

5 结语

本文以专业英语课程为例思考与总结了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方向,为高校思政教育有效开展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英语课程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