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诗经》中“斯”的实词用法

2019-12-26查清兰殷云霞

文化学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郑玄大雅指代

查清兰 殷云霞

《诗经》中的“斯”分布于风、雅、颂的43篇作品中,共计出现95次。“斯”较高的出现率形成了丰富的语料,加之“斯”复杂的用法,使得对其训释众说纷纭。笔者通过对《诗经》中出现的95次“斯”的语法功能的考察,将其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斯”做实词共有45次(重例亦计),本文主要对《诗经》中“斯”做实词的用法进行穷尽式分析。

一、《诗经》中“斯”做动词

“斯”做动词,充当谓语,在《诗经》中出现2次,具体如下:

(1)墓门有棘,斧以斯之。(《陈风·墓门》)

(2)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周颂·载芟》)

《毛传》:“斯,析也。幽间希行,用生此棘薪,维斧可以开析之。”[1]由此可知,例(1)中“斯”做动词。“斧以斯之”中“以”做介词,其宾语往往前置,正常语序是“以斧斯之”。介宾结构“以斧”表工具,修饰谓语动词“斯”,“之”指代前面的“棘”,“斧以斯之”义为用斧头劈开棘。《毛传》:“且,此也。振,自也。”郑玄笺:“匪,非也。”[2]结合具体语境可知,例(2)中“且”与“今”相对,前“且”字谓此时,后“且”字谓此事;前“今”字谓今时,后“今”字谓今事。“有”与“斯”相对,“有”做谓语动词带宾语“且”,“斯”同样做谓语动词带宾语“今”,“斯今”即“有今”。

二、《诗经》中“斯”做形容词

“斯”做形容词,充当定语,《诗经》共计出现1例3次。具体如下:

(1)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小雅·瓠叶》)

笺云:“斯,白也。今俗语斯白之字作鲜,齐鲁之间声近斯。有兔白首者,兔之小者也。”[3]可见,按照古音,齐鲁地区斯、鲜读音相近,鲜即鲜明、白也,故此句“斯”解为“白色”,修饰中心词“首”,做定语。“有兔白首者”是说幼小的兔子,“待客之物微薄,情理在谦恭也。”[4]。综上,此句话的语义是幼小兔子,烤它煨它用以待客,菜肴粗陋而简约。

三、《诗经》中“斯”做代词

“斯”做代词,语义上可以指代人、物、事等(复指前置宾语亦计在内),功能上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诗经》共出现35次。具体如下。

(一)“斯”做主语

“斯”做主语,共6次,其中例(1)重复出现3次。

(1)何斯违斯,莫敢或遑?(《召南·殷其雷》)

(2)谋犹回遹,何日斯沮?《小雅·小旻》)

(3)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小雅·角弓》)

(4)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职兄斯引?(《大雅·召旻》)

《毛传》:“何此君子也。斯,此。违,去。”郑笺:“何乎此君子适居此复去此?”[5]可见,例(1)中前一个“斯”指代君子,做主语,“何斯违斯”,即为什么君子离开此地?孔疏:“何日王之此恶将止。”[6]可见,例(2)中“斯”意为王室的邪僻谋策,指代“回遹”,做主语。根据上下文,例(3)中的“斯”指代“大德”,做主语。郑笺:“疏,粗也。谓粝米也。职,主也。彼贤者禄薄食粗而此昏椓之党反食精粺。”[7]可见,例(4)中“彼”“斯”相对,“彼”远指,指那些贤者;“斯”近指,指这些得势在位的小人,“彼”“斯”都是做施事主语。

(二)“斯”做宾语(含复指前置宾语)

“斯”做宾语,共7例12次,其中例(1)重复出现3次。

(1)何斯违斯,莫敢或遑?(《召南·殷其雷》)

(2)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豳风·鸱鸮》)

(3)无俾城坏,无独斯畏。(《大雅·板》))

(4)胡不自替,职兄斯引?……溥斯害矣,职兄斯弘。(《大雅·召旻》)

“斯”作宾语,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面,如例(1)的第二个“斯”和例(2);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前面,做前置宾语,如例(3)(4)。郑笺:“何乎此君子适居此复去此?”[8]此句中后“斯”指代此地,作动词“违”的宾语,“何斯违斯”即为什么君子离开此地?《毛传》:“恩,爱。鬻,稚。闵,病也。稚子,成王也。”郑玄笺:“鸱鸮之意殷勤于此,稚子当哀闵之。”[9]可见,例(2)中的三个“斯”分别做“恩”“勤”“闵”的受事宾语,“在成分顺序上符合优势语序原则的要求”[10]。孔颖达疏:“固宗子之城使不倾坏,则令己无独畏之忧也。”[11]可见,例(3)中“无独斯畏”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无独畏斯”,“斯”做“畏”的宾语。郑玄笺:“彼贤者禄薄食粗而此昏椓之党反食精粺,女小人耳,何不自废退使贤者得进。乃兹复主长此为乱之事乎,责之也。”[12]可见,例(4)中“职兄斯引”“职兄斯弘”的正常语序是“职兄引斯”“职兄弘斯”,“斯”指代此为乱之事,做“引”“弘”的前置宾语。

“斯”复指前置宾语,有3例:

(5)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豳风·七月》)

(6)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小雅·宾之初筵》)

(7)弓矢斯张;干戈戚扬。(《大雅·公刘》)

郑玄笺:“国君闲于政事而飨群臣。”[13]《毛传》:“大侯,君侯也。抗,举也。有燕射之礼。”郑玄笺:“大侯张而弓矢亦张,节也。”[14]《毛传》:“张其弓矢,秉其干戈戚扬,以方开道路去之豳。”[15]可见,例(5)(6)(7)中“朋酒斯飨”“弓矢斯张”中“朋酒”“弓矢”分别做动词“飨”“张”的宾语,由于指示代词“斯”的复指而前置,形成“宾+斯(之)+动”的语法结构。

(三)“斯”做定语

“斯”做定语,共9例13次。

(1)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维号斯言,有伦有脊。(《小雅·正月》)

(2)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大雅·思齐》)

(3)笃公刘,于胥斯原。(《大雅·公刘》)

(4)哲人之愚,亦维斯戾。……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大雅·抑》)

(5)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大雅·云汉》)

(6)溥斯害矣,职兄斯弘。(《大雅·召旻》)

(7)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周颂·振鹭》)

(8)思无疆,思马斯臧。……思马斯才。……思马斯作。……思马斯徂。(《鲁颂·駉》

(9)申锡无疆,及尔斯所。(《商颂·烈祖》)

例(1),“斯言”即此言,指代前面“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四句话。对于例(2),孔颖达疏:“以古昔之圣人,有德之君王皆无厌于有名誉髦俊之士。今文王性与古合,亦好之无厌,故成人小子皆学髦俊也。”[16]联系语境,诗歌此章讲文王育人不厌,“誉髦斯士”即“以斯士为誉髦”,“斯士”指代前面的“成人”“小子”。“斯”修饰中心词“士”。例(3),“斯”修饰中心词“原”,做定语。对于例(4),郑玄笺:“斯,此也。”[17]“斯”分别修饰“戾”“言”,做定语。关于例(5),郑玄笺:“言王为旱之故求于群神,无不祭也。无所爱于三牲。”[18]“斯”修饰“牲”,做定语。例(6),郑玄笺:“溥犹徧也。今时徧有此内外之害矣。”[19]前一个“斯”修饰中心词“害”,指代为乱之事,有定指作用。例(7),郑玄笺:“白鸟集于西雍之泽,言所集得其处也。兴者喻杞宋之君有洁白之德,来助祭于周之庙,得礼之宜也。其至此亦有此容,言威仪之善如鹭然。”[20]“斯容”,这样的仪容,指代如鹭飞般井然有序,“斯”对“容”有了具体的指定。例(8),郑玄笺:“臧,善也。僖公之思遵伯禽之法,反复思之无有竟已,乃至于思马斯善,多其所及广博。”《毛传》:“才,多材也。……作,始也。”郑玄笺:“徂,犹行也。”[21]“斯”分别修饰“臧”“才”“作”“徂”,指代像马那样具有的品性、才力。例(9),郑玄笺:“天又重赐之以无竟界之期,其福乃及女之此所。”[22]“斯所”,即此处。

(四)“斯”做状语

“斯”做状语,共3例4次。

(1)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小雅·节南山》)

(2)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小雅·小宛》)

(3)匪言不能,胡斯畏忌。(《大雅·桑柔》)

例(1),郑玄笺:“式,用也。不善乎昊天,天下之乱无肯止之者,用月此生,言月月益甚也,使民不得安”[23]可见,“斯”即此,修饰“生”,表示生的状态,月月益甚。例(2),“斯迈”“斯征”意为如此迈、如此征,“斯”是表动词迈、征的状态。例(3),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然不言之,何也?此畏惧犯颜得罪。”[24]“斯”在谓语动词“畏忌”之前,表状态。

四、《诗经》中“斯”作名词

“斯”做名词,准确地说,是“斯”作为语素与其他语素组成名词,充当主语,共计3例5次,其中例(1)重复出现3次。具体如下:

(1)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周南·螽斯》)

(2)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豳风·七月》)

(3)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鲁颂·閟宫》)

例(1),《毛传》:“螽斯,蚣蝑也。诜诜,众多也。”陆德明《经典释文》:“一名斯螽,《七月》诗云‘斯螽动股’是也。”[25]例(2),《毛传》:“斯螽,蚣蝑也。”[26]例(3),《毛传》:“有大夫公子奚斯者,作是庙也。”[27]可见,例(2)(2)中的“螽斯”“斯螽”都是指蚣蝑,是虫名,在句中充当主语。例(3)“奚斯”是鲁国的大夫,是人名,在句中充当主语。

五、结语

《诗经》中“斯”做实词,有动词、形容词、代词、名词之用。《说文解字》解释:“斯,析也。从斤其声。”[28]由此可见,斯做动词,“用斧子砍”是它的本义。“斯”做形容词“白”,是因齐鲁方言“斯”“鲜”音近,音近通假,是假借义。代词、名词用法的意义与本义也没有任何联系,故为假借义。

猜你喜欢

郑玄大雅指代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大雅之堂与大雅
从官场到书房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一代通儒郑玄
“大雅之堂”究竟在哪里
小心翼翼
郑玄:做官不如读书
大雅正声 继往开新——中华诗词“求正容变”再认识
爱国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