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2019-12-26陈玲玲

文化学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辅导员意识大学生

陈玲玲

近些年来,我国在科技与经济方面取得了进步,给社会就业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为特定战略发展视野下的必然选择。然而,创新创业的过程漫长且艰难,很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响应不够积极,行为方式也欠理性。此时,高校辅导员应当意识到自身角色定位,明确自己除了可为大学生提供思想教育及常规能力培养支持外,还可以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受益。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基本情况

(一)思维意识角度的分析

当代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知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对创新创业持排斥态度,他们更乐于接受安稳的工作,视创新创业为万般无奈之下的最后选择;第二种情况是有创新创业的想法,也有进行探索的大胆精神,然而苦于在普遍低成功率与高风险率的氛围中找不到良好的方法;第三种情况是想法新奇、视角独特,且创新创业意识很强,但没有行动的理性规划,吃苦耐劳的精神也稍显不足[1]。这三种情况各有利弊,但总的来说都含有创新创业的大量障碍性因素,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指导,必然会造成大学生或者畏葸不前、或者前路坎坷的不良后果。

(二)行为现状的分析

目前,国家政策对各种创新创业指导与竞赛活动是持普遍支持态度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热情也呈增长态势,2018年度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人数已达265万人,由此便可窥见一斑[2]。然而,突出的问题在于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开展创新创业行动时理论层面的思考较多,但对自身和团队的定位往往失真、失准,缺少周密计划时便盲目实践。缺少指导的随意行为导致创新创业成功率偏低,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二、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

大学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政工作的前沿阵地,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养成与实践行动过程中,实施契合党与国家政策方针的全面深入指导行为,是符合辅导员工作属性的做法。

(一)政策与职业要求

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首先体现在政策要求与职业素养两个方面。

在党和国家政策层面,高校辅导员有必要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工作中来。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按规律办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这新几点要求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指导工作的要求,也可视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要求,它对于辅导员的具体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突出的指导意义。

在职业素养方面,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及职业职责的天然。辅导员可以把握学风建设工作、及时了解学生专业学习情况、促进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还能够开展与学生能力相符的课外学术研究活动,而这些均与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创业息息相关,即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同样可视为学生建设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客观形势的要求

在宏观角度,无论是创新意识还是创新能力,均属于当前我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要点议题,更是大学生成才的现实要求。早在2015年初,我国政府职能部门便认可了“创客”一词的价值,显现出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在此宏观形势之下,高校推动创新创业工作是教育综合改革的不二之选,是与新经济背景相符的必然做法[4]。此时高校辅导员所做的一切相关努力,都将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问题破除提供助力。

在微观角度,一方面,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辅导员有必要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进步,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理论、相关知识以及周边的学术交流活动等均可为辅导员个人发展提供努力的方向,这样的努力方向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发展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高校辅导员可以将自身理念与学生理念相结合,此种结合形式会同时满足学生成长环境改善与自身抱负施展的要求,促进学生发展进步。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情况同样可以体现出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价值。齐抓共管格局之下,教务、团委、学工、产业部门均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密切相关,辅导员所处的特殊位置将使其因为纽带作用的展现而愈显关键。

三、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从上文大学生创新创业基本情况以及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的分析能够了解到,大学生在形成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开展创新创业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被动、盲从特征,而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恰在于消解这些被动、盲从特征。我们完全可以认为高校辅导员理应构建和大学生的亦师亦友关系,从而让学生的创新创业得到思想激励与方法指导。具体来说,辅导员可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起到学习研究、意识启蒙、信息宣传等多种作用。

(一)内容的学习研究作用

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不长,相关研究深度不够,比较典型的问题是学校与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认知水平较低。此时,辅导员对国家创新创业动态的关注、对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了解、对学生具体表现的分析,将体现出极强的现实意义[5]。也就是说,虽然学习国家政策导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知识是学生的任务,但学生受限于思维视野及学习精力,无法达到理想状态,辅导员则可发挥自身优势,了解学生在动态内容方面的短板,然后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给学生提供战略视角的支持,这可谓是辅导员的首要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作用。

(二)意识的启迪升华作用

学生形成积极的创新意识是所有创造活动得以开展的潜在动力,而意识的形成受辅导员的影响最深,因为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与辅导员关系最为亲密。从这个角度上讲,高校辅导员完全可以借助自身优势,发挥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启迪升华作用,促进大学生养成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意识。具体操作过程中,辅导员可全面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状态,利用组织策划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的想象力与能动性得到发展。

(三)信息的解读宣传作用

当代大学生有着敢于冒险的精神,然而,如前所述,创新创业若想取得成果,仅有这一点优势是不行的,还要有足够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提供支持,并需要随时关注与创新创业有关的信息及政策等。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都注意到了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必然性,出台了类似的引导性政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鼓励。此时,高校辅导员可利用自身优势,成为学生了解有关信息的解读者与宣传者,让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下学习了解与创业相关联的理论与政策知识,并给学生详细解读政策的内涵及对创业的引导作用,增加学生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四)心理的指导健全作用

按照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辅导员可以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关注大学生计划与实施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工作。虽然部分大学生乐于进行自主创业,然而从近些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初次创业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尚不足15%。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很多大学生都可能会出现孤独无助、失败挫折之感,此时尤其需要辅导员的针对性心理干预,辅导员所做的理性自我评价引导工作会让学生形成沉着冷静面对盈亏的良好心理习惯,逐步提升其心理素质[6]。笔者认为,辅导员的这种心理指导健全作用是高校其他教育工作者所没有的。

(五)创业的活动组织作用

大学生所做的每种创新创业活动要深入进行下去,都离不开系统的组织活动。此时,高校辅导员可在平台建设与组织指导方面给予帮助。辅导员可以依靠自身所积累的社会资源,谋求更多学生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机会,让大学生处在良好的创业平台环境之中,有更多机会参与更好的创新创业活动。辅导员还可以在实践中组织学生完成企业学习的任务或者利用校友创业交流会的组织活动,增加学生创业的经验,让学生有效反思自我创业规划的不足,为将来进一步的深化创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四、结语

在我国多次强调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时代大背景之下,高校辅导员需要依托自身优势,发挥出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影响,让学生自觉形成职业存在感,产生职业成就感。为了达到这一效果,高校辅导员需要从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行为两个方面深入分析学生面临的普遍情况,并基于政策导向,从宏观和微两个角度明确自我价值,最终使自我创新创业教育作用得到升华。

猜你喜欢

辅导员意识大学生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