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自分婚”“卒婚”看日本女性的新式婚姻观

2019-12-26董海礁于湘泳郑伟华

文化学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婚姻观单身婚姻

董海礁 于湘泳 郑伟华

在日本早期的家族体系中,女性只是作为家族的附属产物,婚姻对于日本女性来说是谋取家庭利益的工具。通过联姻和传宗接代,婚姻成为谋取家族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手段[1]。在此背景下,侍奉丈夫和孩子也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日本女性的毕生工作。婚姻也成为绝大多数日本女性生活中不可避开的选择。然而,随着日本战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制度的逐渐完善,日本女性从传统生活中脱离出来,开始走向职场,经济独立后,即使不结婚,养老保险也能够保障个人老年生活。对于当代日本女性来说,婚姻不再是一种必要的选择,结婚的目的也不再是追求经济利益,而变为追求情感上的陪伴[2]。

日本总务省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日本人口持续呈负增长趋势。在2018年日本放送协会(NHK)开展的对日本人婚姻观调查中,回答“不一定要结婚”的人数高达70%,创有史以来最高纪录。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江原由美子分析了现代日本人的婚姻观念,她总结:“并不是不想结婚和独身主义的人数增多,反对结婚的人数增加了,而是现在日本人选择伴侣时更加谨慎,如果不合适,宁愿不结婚。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这也许是现代日本人普遍认同的观念吧。”[3]可以说,这是一种尊重自我的婚姻观。在思想开放的现代社会,日本女性可以通过很多方式生活得自在舒服,而不需要依附伴侣才能获得生活的资本。因而,选择伴侣的标准更基于本能而非经济利益。所以,一些看上去可能不被常人所理解的新式婚姻观,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追捧了。

一、自分婚

“自分婚”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最近几年才开始在日本流行起来,进入大众视线。“自分婚”的字面意思就是自己和自己结婚。“如果说一生必须拥有一次婚礼却没有合适人选的话,为何不选择嫁给自己呢?”[4]很多日本女性受此思潮影响,开始尝试这种“自分婚”的生活方式。日本女演员纱仓真奈曾专门拍过“自分婚”仪式的特辑,算是对“自分婚”的科普。这场嫁给自己的婚礼,由纱仓真奈独自完成婚礼仪式的所有准备工作,还自己一个人挑选婚纱,一个人挑选自己的结婚戒指。在交换戒指环节,纱仓真奈站在台上大声宣誓“我会让自己幸福的!”并满脸憧憬地给自己戴上戒指。从此以后,只嫁给幸福与自由。

该特辑节目除了纱仓真奈以外,还邀请了另一位为自己举行“自分婚”仪式的花冈沙奈惠小姐。2018年4月,花冈在日本表参道的一家餐厅内举行了“自分婚”仪式,邀请了30位好友参加。她在采访中说:“和自己结婚,并不表示我不想和男人结婚。最开始我是在某个博主的文章中看到的自分婚,当时我觉得自己肯定办不到,但差不多从三年前开始,我开始做很多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比如穿漂亮衣服、品尝美食、泡花瓣浴等,我于是开始想要和自己结婚。然后,我下定决心要举行自分婚仪式,并且邀请了朋友。”虽然这种新式婚姻可能在短时间内还无法被父母和长辈所接受,但却成为越来越多“善待自己,爱自己”的年轻人的一种新选择。

二、卒婚

“卒婚”这两个字再次进入大家视线的起因是日本相扑界某门派掌门人与夫人宣布“卒婚”了。日语中“卒”是毕业的意思,“卒婚”的意思就是从婚姻里毕业了。与离婚相比,用“卒婚”这两个字更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从婚姻生活里毕业了,感谢相互扶持的岁月,从今以后一别两宽,各自寻找人生的新方向。在此之前,有一位日本知名的艺人清水先生亲身体验了“卒婚”,电视台也对他进行了回访。他当年卖了豪宅,让妻子在东京都内租房子住,自己回乡下老家弄了个有温泉的院子,每天悠哉地过着没人管的日子,再也不会因为生活习惯问题被指责了。然而,好景不长,清水先生在享受了自由之后,又忍受不了寂寞,无法自己照顾自己,最终搬回了东京,接回了妻子继续一起生活了。

其实,在日本想“卒婚”的人不在少数。比如:有日本媒体曾做过调查,有56.5%的男性和73.6%的女性觉得“卒婚”可行。女性想要“卒婚”的比率要高于男性,赞同“卒婚”的女性有80%的人表示对目前的婚姻状态不满意。男性不想结婚或者说想要“卒婚”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不想能够自由支配的金钱变少,二是保持精神和时间上的自由性,而女性进入婚姻后显然要牺牲更多的东西,结婚意味着放弃之前的工作,从此回归家庭相夫教子,终日操持家务,照顾全家饮食起居。即使日后想再重返职场,也很难被重用,只能从事一些事务性工作。所以也会有一些事业型女性,为了事业而选择不结婚。

三、新式婚姻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

日本女性传统婚姻观从明治末期开始逐渐瓦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倡自由恋爱和恋爱婚姻,婚姻不再是家族利益的牺牲品[5]。特别是20世纪中期,随着经济的高度增长,日本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择偶时也更加自信从容。于是,高阶层、高学历、高收入的“三高”未婚男士成为日本女性心中理想的结婚对象。到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开始崩溃,企业大幅度裁员,使得日本经济进入了不安定时代,女性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改变,结婚对象的标准由“三高”变成了“三低”,即低风险、低姿态、低依存。日本女性的择偶标准由追求物质的安定开始进入到追求精神安定的时代[6]。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逐渐恢复,职业女性不断增加,女性社会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女性的婚姻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女性的择偶标准由“三低”进化为“三同”,即对婚姻的追求由物质层面转向了精神层面的高度融合[8]。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婚姻的难度,也带来了“自分婚”“卒婚”等新的婚姻观。

随着单身不婚族人数的增加,单身经济应运而生[9]。由于单身族的不断壮大,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KTV、一个人居住等需求越来越多,虽然两个人的约会消费减少,但是对应的单人需求量反而大量增加。2015年日经中文网调查发现,单身女性花在餐饮和购物方面的钱是相同年纪已婚女性的2.7倍。为了吸引更多的单身客户,很多日本的饮食店、影院、卡拉OK等餐饮休闲娱乐场所都安排了隔间、单人席、单人套餐套票等,让单身的消费者能够避开与其他人的接触,从而避免“被人发现自己无人陪伴”的尴尬和孤独感,能够更加舒心地享受美食和休闲娱乐。同时,在家居方面,为了便于众多独居人士的日常生活,大量小号厨房用品被研发出来,包括小号电饭煲、小号烤箱、小号电水壶,等等,众多品牌开始将单身独居者纳入其目标消费群体。旅行社、酒店、游乐场等行业也为单身人士设立了很多个性化定制的服务,满足他们“一个人玩”的需求,专门设置了很多单人套票和私人定制的行程,使他们能避免无人陪伴就无法出行的尴尬和孤独,能够安心地享受一个人的旅行。

四、结语

综合上述历史和客观原因,结婚对于日本女性而言,已经不再是人生的必经程序。虽然新式婚姻观念下不婚女性增加会带来生育率降低、老龄化社会加剧等社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日本女性结婚与否已经可以由个人选择,这是向更加开化的多元社会转变的一种标志。

猜你喜欢

婚姻观单身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单身久了会上瘾?
41岁,我单身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婚后过得好的人,都有一种“单身力”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从电影《蓝色茉莉》和《赛末点》看两性的婚姻观
单身是最好的升值期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