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增强政府公信力

2019-12-25沙玉霞

现代交际 2019年22期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法治政府

沙玉霞

摘要: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反映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体现政府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打铁必须自身硬,增强政府公信力关键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建设诚信政府,用诚信树立公信;建设法治政府,用法治守护公信;建设透明政府,以公开促进公信;建设廉洁政府,用廉洁培育公信。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 诚信政府 法治政府 透明政府 廉洁政府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2—0238—02

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是治国理政的首要前提,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坚实基础,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1]打铁必须自身硬,增强政府公信力,需要努力打造诚信的、法治的、透明的和廉洁的政府,满足公众的期望,赢得群众的信任。[2]

一、建设诚信政府,以诚信树立公信

1.牢固树立诚信意识

政府要诚实。“正人先正己”,政府应该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不发布虚假信息、不造谣、不传谣,率先垂范。政府要守信。“言必信,行必果。”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3]

2.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建立守信践诺机制。政府一旦作出承诺,就要严格履行,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把履行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对诚实守信的干部和部门予以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并与政绩挂钩;对不守信践诺的,进行相应的惩处,提高失信成本,建立对规则的敬畏,养成守信守诺的习惯。

二、建设法治政府,用法治守护公信

1.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行政权力只有在法治框架下运行,人们才会产生公正感、安全感;反之,人们的公正感、安全感就会缺失,从而影响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要加强行政立法。要进一步完善与政府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增加公众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要严格行政执法,只有严格执法,才能确保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正确的实施。比如,坚持依法严格治理环境污染,曝光处理一些污染典型,还百姓一方蓝天碧水和净土;多措并举,保障食品安全,为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加强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企业恪守诚信等。[4]常态的严格执法,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更高。要完善执法监督。政府的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监督,违反法律时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维护政府的公正形象。

2.杜绝权力干预,维护司法公正

司法不公正,直接破坏的是司法公信力。同时,也会降低公众对政府作为公权力部门公信力的认可。权力干预作为长期影响司法公众的顽疾,中央高层早已关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確规定,为确保司法权的独立公正行使,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得干预法院、检察院的职权行使,不得插手具体案件的审理;否则,将会被记录、通报和追责。2015年2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审议并通过。杜绝权力干预,维护司法公正。这是一道权与法之间的“高压线”。它不仅为领导干部划定了红线,也让司法人员增强了抵御权力干扰的勇气。

三、建设透明政府,以公开促进公信

政府公信力源于公众的信任。公众信任政府的前提是了解政府的信息及运作,而公众了解政府的前提是政府的公开透明。

1.加强政府信息公开

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有些地方政府,信息不及时公开,社会上议论纷纷,甚至无端猜测,容易引起群众恐慌,产生负面影响,给政府工作造成被动。与其如此,还不如我们主动及时地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信息,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有些事情也可以通过公开让群众参与,与群众商量,共谋解决的办法。这样反而会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5]加强信息公开既是政府的法定职责,也是增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和环节。早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过《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

提高“透明意识”。随着公众获取信息欲望的强烈,公众权利意识、监督意识的增强,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势下,“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应逐步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执政理念。完善信息公开内容。一是构建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政务有效公开的规章制度,形成完整的制度框架体系,实现政务公开“无死角”。完善和规范信息公开制度和程序。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规范 明确信息公开程序和步骤,使信息公开更加规范、严密,更具有可操作性,以减少随意性、无序性。畅通政务公开渠道。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要提高其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发挥其主导地位。同时,对那些传统的信息公开平台,如新闻发布会、政府公报,广播电视和报刊等也要着力完善。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更加注重政务微平台建设,完善政务微博、微信、客户端建设。

2.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在透明政府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不能局限于政务信息的表层化公开,还应致力于推动整个行政权力运行过程的实质性公开,消除政府运作的神秘性。唯有让公众“看得见”,以公开保证公正,以透明确保清明,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才能加强公民与政府的互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四、建设廉洁政府,用廉洁培育公信

李克强总理说:“廉洁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一个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的政府是人民所期盼的,只有做到这些,人民才会拥护。”[5]

1.加快职能转变,减少腐败的土壤

继续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实质上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应该属于市场和社会的职责和權力下放,减少权力寻租机会。这是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的有效方式。

2.加大权力制约,减少腐败的条件

主要是在行政系统内部,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防止由于权力过度集中而导致的腐败。

3.推进制度创新,减少腐败的机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3]

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加大对腐败的惩处力度,严惩不贷,使党员干部心生戒惧,不敢涉水。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对腐败的惩治必须紧抓不放,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构建不能腐的约束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制度,一方面要有效防止权力寻租,一方面又要保证法定权力的充分有序行使,使制度松紧适度,疏而不漏。同时,要针对腐败易发多发的环节和部位,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思想支配行动。一个人的思想是决定腐败行为发生与否的主要动因。净化人的思想,离不开教育。要加强公务人员的廉洁从政教育引导,警示和规范各级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自觉抵制腐败。

参考文献:

[1]刘晓玉.政府公信力的内在价值与提升路径理论学习[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7(4).

[2]蔡梅兰.政府公信力的现实困境和提升路径研究[J].攀登(汉文版),2016(4).

[3]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7-03-05].http://politics.cntv.cn/special/gwyvideo/likeqiang/201703/2017030501/index.shtml.

[4]依法行政[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8/ 20/c_1121512967.htm.

[5]李克强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8-05-05].http://www.gov.cn/guowuyuan/2018-05/05/content_5288362.htm.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政府公信力法治政府
推进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论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困境及破解对策
网络时代下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政府如何破解“塔西佗陷阱”的对策剖析
政治信任的缺失:对城管“妖魔化”现状的一种解读
理顺央地关系的关键点是什么
法治政府生态问题探析
政府公信力的提高与评价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