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12-19叶国宁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角型小梁乳化

叶国宁

(浙江衢化医院,浙江 衢州 324004)

闭角型青光眼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体中,是指房角关闭从而阻碍房水的正常排出病导致眼压明显上升的青光眼疾病类型,而中老年人的眼部结构发生了退行性病变则是发生白内障的主要因素[1],因此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可导致不可逆性致盲,对患者正常生活有严重消极影响。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超声乳化是当前对白内障患者主要治疗手段,房角分离术则是通过让房水恢复通畅来缓解眼部压力,两者联合充分利用黏弹剂自身黏性、张力达到完全房角分离效果,解除房角粘连,相互配合减少彼此的操作难度,保障治疗安全性,效果突出。报道如下。

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在2017年1月—2019年4月间在我院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男23例,女17例;年龄33~74岁,平均(62.14±5.61)岁。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男22例,女18例;年龄31~75岁,平均(61.94±5.54)岁。为确保组间基线数据并不会影响后续研究所得数据的公正性,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检验所得数据提示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方案干预,操作如下:术前1h为患者滴眼,散瞳药物选择复方托比卡按滴眼液,对需手术治疗眼睛用0.4%奥布卡因滴眼液完成麻醉,选择颞侧做一个长度在3-4cm间的隧道式切口,同时在角膜边缘应用眼前房穿刺刀做一个辅助性的切口,在患者患眼前房将黏弹剂注入而后在撕囊针辅助下做一直径为0.5cm的环形撕囊。将平衡液注入皮质后完成水分层、分离的处理,确认各种处理满意后进行乳化超声将存在于患眼中的晶状体皮质处理干净,而后将黏弹剂注入到患眼的囊袋和前房中,将后房型人工晶体置入到囊袋中,在虹膜根部当中注入黏弹剂病进行房角分离,将前房当中的黏弹剂使用灌注液置换处理。完成手术后确认切口并无漏水情况,缝合。

对照组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方案干预,操作如下:超声乳化相关操作内容可参照实验组相关步骤。将人工晶状体顺利植入后在前房注入卡巴胆碱注射液达到缩瞳效果,做一个基底为角膜缘的巩膜瓣,切除巩膜瓣之下的小梁组织还有周围相应的虹膜组织,切除大小规格大约为(1.5×2.5)mm,顺利切除后间断缝合巩膜瓣和结膜瓣,使用10-0纤维尼龙线完成缝合处理,对眼部包封。

3.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眼压及视力数据,将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在手术完成后对两组患者进行1周时间随访,记录期间因手术引发相关不良反应,将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

二、 结 果

1.临床指标。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均得到改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数据更具优越性(P<0.05)(见表1)。

表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同治疗方案前后指标比较

注:*提示组内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组间治疗后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安全性。术后随访期间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种治疗方案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例)

三、讨 论

白内障是导致当前我国中老年人视力下降甚至消失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深入,该病的威胁性在不断升高,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则会进一步威胁视力甚至对眼部造成不可逆伤害,两种疾病相互影响,增加了治疗难度[2]。

本文研究中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如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眼压及视力等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常规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患者手术治疗机制如下:(1)将晶状体通过超声乳化摘除后缓解了因晶状体膨胀二挤压到前房的情况,有利于虹膜恢复原状,开放房角;(2)在手术过程中大量的黏弹剂不但能保护患眼,同时通过增加前方压力来有助于分离处理;(3)两者联合能够保证房角最大程度打开,尽可能降低了眼压,保障手术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角型小梁乳化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补 缺
补缺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微商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