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断层解剖学教学中开展学生制作微课的教学实践及意义

2019-12-19宋运娜金海峰姚立杰郭林娜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解剖学断层微课

宋运娜,姜 杨,金海峰,姚立杰,郭林娜

(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近年来微课制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各种微课比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也诞生了许许多多高质量的微课视频,由于这些高质量的微课视频都可以做到资源共享,教学目的突出,时间短小,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带来方便。然而以往的微课多数是专业教师制作,学生参与较少,且以科普为目的视频比例更大,应用性较差,竞赛性强等特点[1]。

断层解剖学作为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衔接人体解剖学与影像诊断学的桥梁学科。自身存在断面多方位性、结构复杂性、缺少直观立体性,教学方法尚不完善,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了丰富断层解剖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周期内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为影像诊断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研究在断层解剖学教学中,开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制作微课”的实践活动,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2015级医学影像专业160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学号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人,再将80人分成4个小组进行实验课授。2015级实验组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制微课”的教学实践活动;2015级对照组在实验教学中使用既往的教学方法。同时随机选取2014级医学影像专业学生80位学生作为另外的对照组(以下简称2014级对照组),与2015级医学影像专业中的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

2.研究方法。(1)制作微课视频:教师讨论选取、确定学生制作微课的内容,内容选取的选择应以规整、难度适中,便于表述为原则。在教师指导下,实验组学生完成微课视频的制作。由教师选取部分微课视频在教学中应用。(2)对比法:①横向对比法:在2015级医学影像专业实验组中,选取学生“自制的微课”视频,并以学生自制的微课视频为主要授课过程,教师在整个实验课授课过程中的作用为:补充讲解微课视频中的“不足、不全、不透彻、不理解”之处,对学生指认标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对照组采用既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负责讲解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引导式、启发式、病例式”等教学方式,也可以使用“数字人、虚拟实验室”等教学手段。通过两种教学方法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干涉,通过实验标本考试成绩判断两种教学模式的利弊。②纵向对比法:由于课题组成员借鉴了学者们成熟的经验[2-3],近几年在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虚拟实验室”教学方法改革[4-5],比较成功。因此,本次教学方法改革随机从2014级影像专业学生中抽取了80名学生列入对照组,观察两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成绩的差别,进一步验证开展“学生自制微课”教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3.教学评价。(1)成效考核方式:在实验教学结束后,由教研室统一出题考核,采取的方式是按部位,随机选取10个结构,制成PPT,多媒体播放考核;每题2分,共20分,占期末总成绩的20%,并将实验成绩、理论成绩、期末总成绩与对照组进行比较。(2)问卷法:采用打分的方法,在2015级实验组中发放调查问卷,让学生对学习兴趣的提升、碎片时间的利用情况、语言组织能力的锻炼情况、对难点、重点知识的理解情况、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情况、查阅资料的能力等各项指标进行调查、打分,满分为100分。

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客观评价体系。统计2014、2015级影像专业学生的实验、理论及期末总成绩,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2、表3)。

表1 2015级影像专业两组学生考试平均成绩比较(n=160)

表2 2015级与2014级影像专业两组学生考试平均成绩比较(n=160)

表3 2015级与2014级影像专业两组学生考试平均成绩比较(n=160)

2.主观评价体系。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对各项调查指标学生的打分均在90分以上。

3.成果评价体系。学生制作的微课是本次教学实践活动的成果,对每个作品给出相应的分数及展示,作为学习资源上传至精品课程或资源共享课,以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观看兴趣,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得到了有效利用。

三、讨 论

本课题打破了教师制作微课,学生听微课,这种常规模式。采用教师指导下,开展学生自己制作微课,教师和学生一起听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真正做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为目的。改变以往教学模式,消除学生对学习的被动性、乏味感,消磨学生学习的热情等不利因素。

1.学生自制微课的体验,实现了医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自己制作微课,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达到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成绩、最终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在自作微课的过程中,加强交流能力、协作能力、语言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了以“社会适应”为导向的身心素质养成;在此过程中帮学生树立精益求精、刻苦专研、奉献医学、恪守医德的品质,实现了“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

2.学生自制微课丰富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模式。以学生制作的微课为载体引出断层解剖学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制作微课过程,结合断层解剖学、临床疾病知识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学习此部分内容时,哪些是应该必须掌握的。同时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理解、运用能力;以学生制作微课为载体利用微课总结断层解剖学教学的重点,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在“制作微课”过程中验证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学生感觉置身于教学工作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使知识得以巩固,学习成绩大大提高;以学生制作微课为载体利用微课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形成一种完全的自学模式,可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断层解剖学课程为载体教师指导学生录制微课应用于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复习等多个环节,建立一种指导式教学模式。

3.完善了断层解剖学教学研究的评价体系。断层解剖学课程是以平面解剖结构的识别及功能的上下关联为特点。评价教学效果的优劣最为关键的是远期评价体系,例如阅MRI、CT、超声的能力。此部分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培养,以弥补远期评价体系。本研究中常规选用了主观评价体系和客观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成绩做出了规范化评价,对学生的主观感受做出量化性评价。本研究又增加了成果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微课进行量化评价。对今后医学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完善提供了借鉴。

总之,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交流能力的锻炼。通过在断层解剖学教学中实施学生自制微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交流能力,同时进行经验交流及讨论,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进行微课视频汇报,把预习的内容讲解给其他的学生听,让知识得到了分享、扩展,又使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得到了锻炼,利用短短的实验课时间,将断层解剖学上大量枯燥的名词、乏味的结构得到了很好的记忆。若在医学其他课程中广泛开展此项教学实践活动,医学生的各种能力势必得到大幅度提升。

猜你喜欢

解剖学断层微课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嘛甸油田喇北西块一区断层修正研究
X油田断裂系统演化及低序级断层刻画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一种改进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