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胞生物学课程全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9-12-19邢永华苏占海郭映花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课题组生物学英语教学

邢永华,苏占海,张 昱,郭映花

(1.青海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2.青海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青海 西宁810001)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近二三十年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潮流,既促进科学知识、人员国际流动,又推动大学教育模式国际传播。此背景下,政府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等计划与政策,为我国今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确定了目标[1]。

细胞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对优秀医学人才养至关重要。由于细胞生物学新知识与新技术等研发信息传播多以英语为载体,故高校细胞生物学全英语教学实施非常必要。全英语教学是非语言类课程教学中,以英语为媒介的浸泡式教学形式,可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重塑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创新课程结构与内容,对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4]。现就探索适合研究生细胞生物学全英教学模式实践中所获心得做一汇报。

一、细胞生物学课程全英语教学可行性

细胞生物学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该课程全英语教学的开展对医学教育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经考察,课题组认为学校具备细胞生物学全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青海大学于2015年开展青海大学研究生院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旨在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形成适应青海大学研究生全英语教学模式。其次,细胞生物学大量高质量教学资源可通过互联网方便地获取,为全英教学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再次,授课对象是学术型研究生,具备较高英语水平,为开展全英教学提供前提。最后,项目组成员共7名,其中海归2名,拥有博士学位者2名,硕士学位者2名,英语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上述条件均对开展细胞生物学全英语教学有利。

二、细胞生物学课程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

通过细胞生物学全英语教学实践,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学而为考”向“学而为用”转变。重点培养独立思考和英语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

(一)教材选择与教学内容优化。

1.教材选择。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原版教材语言表达准确、幽默,可避免因翻译问题而导致的信息损失,更注重培养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课题组选择难度适中的第八版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Concepts and Experiments作为主讲教材,该教材内容详尽,深入浅出。有助于丰富和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推荐1本中文书籍作为参考教材,减轻学习压力。

2.教学内容优化。教材内容繁杂与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会对教师、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为此,在保证课程系统性的情况下,课题组选取12个章节教学内容,其中最后一章Techniques in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则作为学期末各学生小组Presentation的内容。将所讲授章节的影印材料作为学生课堂教材。

(二)教学环节设计原则与思路。

1.教学环节设计原则。坚持“突出教学重点、引导自学”原则。项目实施第一年项目组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授课对象25人),结果显示满堂灌教学方式的效果不理想。第二年坚持以“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授课对象29人)。

2.教学环节设计思路。以“任务驱动”思路设计教学环节,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掌控。教学环节包括6个方面:(1)课前预习。课前一周分发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分发专业单词表(含中文翻译、音标),预习后要求每人增加专业单词5~10个(含中文意思、音标);此作为过程考核的组成部分。(2)精心制作课件。课件制作必须符合学生思维习惯,厘清知识框架,凝练重点;课件首页用思维导图,将授课内容系统化、平面化;另外,课件中专业术语以中英文显示。(3)授课过程。每节课设置1~2个问题,教学内容以此展开;课堂结束前要求学生解答问题,作为课堂小结;授课过程中穿插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手段。(4)课后巩固,课后作业布置,作为过程考核的组成部分;分发课件和国外知名大学授课视频,方便学生复习巩固。(5)学期末Presentation工作。学期末最后一节课,学生分组完成Presentation工作,邀请院内教师评价打分,作为平时考核组成部分。(6)调查问卷。学期中与学期末发放调查问卷,获得反馈信息。

(三)教学效果评价。

课题组分别统计传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坚持课前预习的学生人数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前者有效预习人数于4~7天左右就达到最低点(1人),后者则在20天左右达到最低点(7人),并维持稳定。说明指导性的预习可降低学生畏难心理。另外,挺过高强度20天有效预习,学生便可应付全英教学带来的压力[5],进入主动学习过程。显然由于抽样的问题,该“时间段”会出现波动。

英语过级考试和SCI论文撰写情况显示“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英语学习能力(见附表)。第一个学期8位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第二学期有4位学生完成本专业SCI综述论文撰写,IELTS通过1人。完成上述3项任务之一,坚持课前预习的学生有7位。

附表 教改项目中传统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英语学习能力情况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课题组将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为总评成绩的50%,包括思维导图,专业单词表的补充情况,课后作业和presentation评分。结果考核为期末考试成绩,其考查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占总评成绩的50%。此考核方式,促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细胞生物学课程全英语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一)明确细胞生物学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目的。

期望探索适合学校一年级研究生细胞生物学全英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进化教学理,教学手段多样化。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对他们今后学习与工作产生重大的积极意义。

(二)改进细胞生物学全英语教学课程教法与学法。

笔者体会出,教学模式探索过程的实质是寻找一种能有效纠正应试教育下养成的教法与学法。为此,教师须重塑教学理念,回归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初期,思维导图的详尽绘制会对学生产生较大压力,若能坚持有效阅读教材20天左右,畏难情绪消退明显。期间教师严格检查预习情况,及时开展QQ群内讨论,分享经验,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

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方便知识内化。学期末进行的Presentation,锻炼学生幻灯制作和表达能力,可对归纳、总结、分析能力进行评估。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全英语教学蕴含着全新教学理念,是学校教学改革方向之一。经过初步探索,在全英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改善了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未经专业训练或无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专业知识英语表达方面遇到挑战。其次,侧重学生自主学习全英文教材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表达、沟通能力的锻炼不足,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手段应用较少。最后,考虑课程考核通过率,期末考试变成总评成绩调节器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全英语课程建设工作中将外派课题组教师外出学习,或先在课题组成员中试讲,再进行课堂授课。课题组将采取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讨论的时间比重[6]。适当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权重,减弱对总评结果的影响。

四、结 语

课革与课程建设是否具有成效,关键在于具有主体责任教师的认识、理解、参与和行为。高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则是符合课程建设的本质[7]。课题组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有效的全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全英语教学质量,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服务。

猜你喜欢

课题组生物学英语教学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