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戏曲艺术符号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相互影响

2019-12-17张瑶

艺术评鉴 2019年21期
关键词:相互影响现代艺术设计

张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紧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再次迎来了春天,而传统戏曲艺术符号脱胎于传统戏曲艺术,伴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不断变化和沉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绽放夺目光彩。随着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传统戏曲艺术符号逐渐被边缘化,远离了主流的大众市场。要发展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必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激发创造力,赋予独特的中国内涵和气质。本文从传统戏曲艺术符号在现代艺术设计运用中的问题的出发,探讨传统戏曲艺术符号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传统戏曲艺术符号   现代艺术设计   相互影响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1-0168-02

一、传统戏曲符号和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概况

(一)传统戏曲艺术符号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东方美学,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养分,传统戏曲文化又成为这其中的一抹亮色。从本质上来说,中国戏曲是一门民间艺术,它植根于民间,讲述民间故事,观众往往也来自于民间,戏曲表演反映的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承载的是民间的审美趣味,描绘出中国传统社会最为真实的道德取向和价值观念。传统戏曲符号是传统戏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面具、脸谱、服饰、道具、姿势等审美元素,既有符号化的象征意义,又兼具抽象化的美学内涵。传统戏曲符号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是随着戏曲的形成发展以及行当的演变进程不断变化沉淀而来的。

从远古时期,出于对宇宙间物质运动规律和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以及自身疾病、瘟疫和死亡的迷惑和畏惧,先民们逐渐发展出巫舞、傩舞等祭祀歌舞活动,即中国戏曲的雏形;随着戏曲的不断发展,戏曲符号也不断变化,样式由简至繁,勾勒出传统戏曲的发展轨迹。

(二)现代艺术设计的特征

现代艺术设计发端于西方文艺复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和信息化革命逐步发展,形成将艺术和设计相结合的一种文化形式,具有文化性、社会性、科技性、经济性等诸多特征,关涉到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体现在大众日常生活之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现代艺术设计内容广泛,包括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等等,设计风格有北欧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德国的包豪斯设计风格,西方后现代主义设计等等。

二、传统戏曲艺术符号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戏曲艺术符号的认识误区

传统戏曲艺术符号,浓缩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术精粹,展现了深邃的文化内涵。现代艺术设计作为当代新兴的文化形式,是我国与世界接轨进入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当前对二者的关系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误区,有的人认为传统戏曲符号已经过时了,无法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应该被淘汰;还有的认为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戏曲艺术符号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了传统与现代的割裂,也限制了二者的互相促进、融合发展。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缺少了民族文化底蕴的现代设计,必然只能是西方设计的简单模仿和重复;同样,缺少了现代感的传统戏曲艺术符号,也不会受到大众的喜爱和接受。

(二)傳统戏曲艺术符号不被中国现代设计所重视

当前,随着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迫使中国传统戏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荣,其生存发展平台日渐萎缩,越来越难以融入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一方面,西方价值观的渗透,西方生活方式的普及,西方流行文化的传播,使得传统戏曲符号逐渐淡出大众视野,远离消费者,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另一方面,大众审美逐渐西化,艺术欣赏渠道逐渐网络化,导致以现场体验、舞台表演为中心的传统戏曲表演艺术,逐渐远离年轻观众的视线,传统戏曲与主流文化艺术市场渐行渐远。随之而来的,由于传统戏曲艺术的边缘化,导致这其中蕴含的戏曲符号难以被大众理解认同,视觉符号和视觉语言越来越陌生,日渐远离了当今的主流设计。

(三)传统戏曲艺术符号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僵化

现代艺术设计的取材,更贴近科技、简约、冷淡的元素符号,传统戏曲意象符号即使在个别设计中被采用,也总是被生搬硬套、简单堆砌。简单的在海报中画一个京剧脸谱,或者将包装盒做成戏剧面具的样式,总给人感觉没有走心、不伦不类,戏曲符号的运用大多流于表面。将传统戏曲符号融入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不是简单的将各种符号堆砌和生搬硬凑,而应该把握戏曲符号背后的文化渊源和审美心理,同时又要融入现代感,方能更好地探索出既能促进艺术作品本土化,又兼具国际化的继承与发展道路。

三、传统戏曲艺术符号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相互影响

(一)中国现代设计给传统戏曲艺术符号的发展带来机遇

要弘扬和传承传统戏曲艺术,传统戏曲艺术需要与时俱进,借鉴现代艺术设计的先进思想,推动传统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国外通常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融合来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一种方式是将现代生活与传统艺术符号相结合;另一种方式是将传统文化采用现代的方式进行改良。例如意大利的歌剧、日本的茶道、美国百老汇戏剧表演是其中的典型。就我国传统戏曲符号与中国现代设计融合而言,传统戏剧符号中反复提炼浓缩的象征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性和历史积淀,将深入人心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能够拉近大众和传统戏曲之间的距离感和归属感。

(二)传统戏曲艺术符号为中国现代设计引入“有源活水”

当前,中国现代艺术设计风格看似紧跟时代潮流,迎合国际主流的审美标准,但是设计作品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根基,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设计趋同千篇一律,缺乏内涵和独特的气质,难以展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与独特魅力。因此,现代艺术设计的本土化趋势势在必行,其与传统戏曲符号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更显得尤为关键。

戏曲符号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一部分,其造型、色彩、视觉符号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文化精神以及艺术元素,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启发性作用,从中国戏曲脸谱艺术里汲取现代造型设计的灵感,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同时为艺术设计的中国特色化发展注入民族内涵和创新理念。我们在创新发展现代艺术设计的实践中,应当古为今用,将中国传统戏曲符号深刻理解、巧妙运用、融会贯通,中国传统艺术气质与现代设计感兼备,是现代艺术设计本土化、内涵化、意蕴化的关键。

(三)传统戏曲艺术符号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优秀的艺术作品以其所在民族和文化价值观为本源和依托,现代艺术设计亦是如此。它来源于社会日常生活,通过艺术语言的表达,传递出现代文化气息,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理念和内涵,而传统艺术文化的精髓和特定的社会文化体系都将为其提供肥沃的土壤。中国传统戏曲脸譜符号具有独特的设计魅力,对提升现代艺术设计的创造力,丰富设计理念,拓宽设计边界有着显著作用。

作为代表着西方思维方式和文化理念的概念,现代设计来源于欧美,极大程度上蕴含着西方的文化底蕴。面对这样一种外来的名词,中国设计师要想将其本土化将面对双重考验:一方面,对于外来文化的学习,离不开对该文化根源和脉络的系统探究以及梳理;另一方面,还需要在此基础上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从戏曲元素符号中汲取现代设计的灵感,将传统戏曲符号进行现代化处理,既有利于探寻现代设计的本土化方向,又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趋势也是必然,看透古今形势,把握中外特色,做到形神兼备才能使传统戏曲艺术符号真正融于中国现代艺术中。

参考文献:

[1]柴攀,王勇.浅析戏曲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J].汉字文化,2018,(17):27-29.

[2]侯伟伟.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02):74-75.

[3]杨琴.文化符号融入现代艺术设计的应用[J].鄂州大学学报,2018,(04):61-62+69.

[4]胡导.戏曲程式——我国特有的艺术创作符号系统[J].戏剧艺术,1989,(02):56-67.

[5]刘淮兵.交互体验设计:戏曲文化融入城市公共艺术探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164-167.

猜你喜欢

相互影响现代艺术设计
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色彩的结合
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和色彩元素之研究
目标激励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及相互影响
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的关系探究
地价与房价的相互影响关系
再论中国琵琶的起源及发展
传统绘画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作用研究
现代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探索
试论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艺术设计对于民间绘画色彩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