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环境建设与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方法

2019-12-17

吉林蔬菜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园林景观景观设计

王 晨

(吉林省霖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升,使得生态园林转变成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生态园林建设有助于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让城市获取更为合理的生态系统,推进城市与环境协同发展。对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而言,植物配置是景观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植物配置是将植物与其它物质相结合,依据园林植物生长规律设计出一系列园林景观,对人们体闲娱乐需求予以满足,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促进现代城市有序健康发展。

1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及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城市环境建设是新时期生态建设的重要工作。环境建设离不开园林建设,需要植物合理艺术配置,生态园林建设为了环境建设,二者浑为一体。构建生态园林景观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这种城市建设模式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态循环效率,而且对于现代城市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1.1 减少后续维护资金投入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进行植物配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从根本上减小后期园林维护工程量。植物配置不科学,植物的成活率低,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防治,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防患于未然,通过构建平衡的生态系统,减小病虫害发生率,减小损失。

1.2 展现城市特色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当地的植物进行抽象化的表达,能够使城市特色更加凸显出来。单纯观赏当地的植物感觉过于普通,远远不足以表达出当地的文化魅力。植物往往与当地的文化特色密不可分,不仅仅能够改善当地人的生活环境,也是介绍城市最为直接的一张名片,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 城市环境建设的需求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生态园林是秉承生态学原理构建而成,改善生态环境,具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调节生态环境等生态作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能够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达到高度统一,并进行协调性发展。生态园林可称之为一种艺术形式,是在艺术前提指导下构建而成,势必具备观赏价值,为人们提供观赏游憩的场所。

生态园林一方面可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改善可形成积极影响,生态园林可发挥生态调节功效。

生态园林是在传统园林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配置,达到生态美、文化美和艺术美要求的景观。对人们生活环境的美化,更是对自然的保护,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和执行。园林景观设计一般分为两方面,一是对自然景观的模拟和重现,包括自然植被、河流等;二是建设休息设施等。生态园林最为显著和基本的特点就是对社会和自然景观的双重结合,既具有观赏功能,又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反应,使景观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丰富层次感。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整体景观的生态和谐,利用其中的植物来改善生态环境,要保证一年四季的景观都具有观赏性,为城市居民营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

3 植物配置的内容

植物配置指在植物园林规划及生态习性前提下,使园林中各式各样植物实现合理配置,使园林具备一系列观赏及生态功能。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尤为关键的一环,包括2个方面内容:①不同植物种类相互间的配置,此方面配置要求处理好植物种类的挑选、色彩的组合、意境的营造等。②园林中植物与其它各式各样园林要素相互间的配置,这些园林元素包括建筑、山石、水体等。

4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功能

4.1 调节城市温度,改善城市气候

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发展,给城市居民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凭借其蒸腾作用,有助于调节空气中的温湿度,进一步净化城市水体,调节城市温度,改善城市气候。

4.2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升城市活力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剧了城市空气质量的恶化。生态园林景观中的植物依托光合作用,既可有助于调节空气中O2与CO2的平衡,又有助于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达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目的。植物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减少噪音,还有助于为城市增添一份绿色生机,提升城市活力。

4.3 美化城市生态环境,陶冶城市居民情操

各式各样园林植物有着丰富多样的特征、形态。丰富的植物种类为城市增添了一份活力,可放缓城市的生活节奏,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情绪,陶冶城市居民情操。

5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措施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不断开展改革创新,强化对成功经验的学习借鉴,切实推进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有序开展。

5.1 运用自然比较及衬托手法

在各式种类植物本身具备的结构形态特点前提引导下,依据植物叶片、外观及鲜花颜色开展全面比较,例如,树丛配置过程中,应当考虑不同种类树木相互间融合更替情况,防止出现差异显著树种混乱配置的现象;采用垂直、水平比较方式,实现对植物外观、色彩、明暗成效的有效呈现;采用自然比较及衬托手法,优化不同种类植物相互间的配置。

5.1.1 动态趋势及协调感官。植物有着不同的外观特征,一些植物外观趋向于动态发展,一些植物外观则相对规整。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当处理好不同种类植物及植物与生态环境相互间的协调关系,促使受众可直观觉察到各种植物在不同季节、生长时期中的细节转变,防止产生不协调问题。

5.1.2 注重园林景观起伏、节奏调节。在对园林道路两侧及狭长地带植物开展配置过程中,应当注重纵向立体化空间、轮廓转换细节,确保高低配置的协调性。

5.1.3 植物景观背景设计。可将不同种类花期、颜色的植物开展相互配置,从而形成整体绚丽多姿的植物景观效应。另外,背景树相较于前景树要更高,且要确保其拥有较大的种植密度,如此方可收获良好的绿色屏障成效,确保在深化色调的基础上,与前景在色调、色度上形成强烈反差,进一步获取全面系统的生态园林景观成效。

5.2 依托生态园林全局景观设计

不同种类植物有不同的形态及生态特点,在开展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确保植物配置的生态习性与种植地点生态条件的协调统一,为植物生长营造良好生态条件,确保植物保持良好的生产态势,并凸显其特有的欣赏价值。

利用生态园林全局景观设计,推进合理种类及数量植物的配置:①依据生态园林所在区域地质环境及季节气候特征,引入合理的植物,确保植物对地质、生态条件的适应性,防止植物与所在地区气候、土壤、水源等出现不兼容的问题。②依据不同种类植物对光照需求,科学确定植物栽种方位。③依据生态园林所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开展不同种类植物配置。生态园林中的配置植物:一方面可发挥美化环境、绿化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实现抗风、抗污染、隔音等功效。结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合理引入外来树种,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可适当引入桧柏、龙柏等植物。④依据绿地分类标准开展植物配置。针对不同生态园林的绿化改造,依据绿地分类标准,开展合理的植物配置。

6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策略

6.1 多种种植方式并存

6.1.1 园林主景。一般园林主景都是由个体树木组成的,以植物构成最为自然的景观是进行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设计理念。园林主景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树木的个体美展现出来,一般姿态优美、体形略大,寿命较长,一般都采用当地树种,并在其周围配置其他树木,展现出园林景观的魅力。当地树种比较适宜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其生长,能够充分代表当地的特色,引起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感。如果园林中本来就有珍贵的古树名木,或者准备种植名贵的树种,在其周围不可栽植其他乔木和灌木,否则就会将其独特风姿掩盖,难以展现其特色。园林主景的树种要求树冠宽大、枝叶浓密,选用圆球形、伞形树冠的树木可以更好地展现其特色。

6.1.2 园林侧景。园林侧景以整齐划一的植物种植方式为主,特别是在园门的出入口,可以给人以简单整洁的感觉,种植时必须保持形态均衡。在园林比较空旷的地区,会采用群植方法,相同树种群体组合。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位置的安排上都要与园林景观的主题相呼应,不模糊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6.2 设计体现美感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将植物自身的形态表现出来。一般将同种类型的树木种植在一起,形态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会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失去树木本身的美感。例如,石楠、臭椿的形态比较固定,而松树、榆树、合欢自有一番动感美;如果盲目进行组合分配,就会造成植物相互之间的失调,非常不利于展现园林景观的美感。在进行植物配置的时候,注意植物与环境之间相协调,考虑到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形态特征等,避免产生不平衡感。对于道路两边的植物配置,要注意总体空间的分配,使整体配置能够做到节奏韵律分明,避免园林景观整体单调乏味,要进行乔木、灌木、花卉、地被等多种植物的分配配置。在保证景观色彩丰富的同时,也要注意采用抗病虫害的树苗,特别是树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实现园林可持续发展。

优质的生态园林可同时收获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而植物配置的有序开展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强化对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的认识,需要园林设计者不断进行摸索和创新,与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有机结合,不断丰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理论,真正实现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有序开展。构建一个完善的生态园林系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断借鉴和创新,才能实现城市园林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园林景观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解析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探讨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探讨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园林景观康体作用研究综述
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李倩园林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