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19-12-17武志强

吉林蔬菜 2019年4期
关键词:芽眼切块套种

武志强 武 美

(绥中县农业事务服务中心)

马铃薯套种玉米技术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的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立体复合型种植模式。马铃薯与玉米套种种植已成为当地部分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播前准备

1.1 品种选择

结合栽培区域,根据栽培目的、生产条件、栽培模式选择早熟或中早熟、表皮光滑、芽眼浅而少、薯型大而规则、淀粉含量不高、抗病、高产、稳产、株型直立、分枝少、耐弱光的品种。

1.2 种薯处理

1.2.1 挑薯

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表皮光滑、柔嫩,皮色鲜艳、无病虫、无冻伤的健康块茎作种,挑选好的种薯可用农用链霉素、甲霜灵锰锌等药物进行消毒,这一过程可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处理同时进行。

1.2.2 催芽

催芽的方法主要有春化处理、催大芽以及赤霉素浸种催芽,在当地主要以春化处理(暖种)为主要手段,一般在播种前20天,将种薯存放在温度15~18℃的环境中,最高温度不能超过20℃,存放期间注意时常翻动,剔除病薯、烂薯,待芽眼萌动出芽后,进行切块,等待播种,整薯播种时,选用质量为30~50克的健康小薯,大块种薯要进行切块。

1.2.3 切块

切薯时,从脐部开始按芽眼排列顺序向顶部斜切,每切完1个种薯,切刀消毒一次,消毒液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切薯播种时,要保证每个切块上有1~2个芽眼,切块质量25-30克,切薯后及时用草木灰拌种。

1.3 整地施肥

玉米收获后及时进行深耕,将土壤深翻30厘米左右,秋分时节,浅耕带耱,促进保墒,结合浅耕秋施基肥,播前每667平方米基施农家肥3000~4000千克,尿素50千克(或碳酸氢铵100千克),钾肥25千克,并进行冬春镇压打碾。

2 播种

2.1 播期的确定

马铃薯是低温耐寒的农作物,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不适宜太高的气温和地温,当10厘米土层的温度稳定在5~7℃时,种薯的幼芽在土壤中就可以缓慢地萌发和伸长。早熟品种适当早播,中晚熟品种适当推迟播期,播种时一定要保持土壤的水分含量。

2.2 起垄定植

用铧式犁开沟,从地边开始,每隔90厘米开一条深15厘米的沟,用水灌沟,然后施用复合肥,每667平方米施用复合肥50千克,条撒在用水灌过的沟中,同时在90厘米的垅中间,施用3%辛硫磷颗粒剂5~8千克/667平方米,防治地下害虫。

2.2.1 起垄

垄间距90厘米,垄宽75厘米,垄高10厘米,要做到垄形肥胖,起垄不但有利于防旱排涝,还可加厚松土层,使接受阳光的土壤面积增大,有利于地温提高,加大昼夜温差,便于有机质的积累,同时能增强土壤通气性,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块茎膨大。

2.2.2 定植

由图5中的波形对比可知,由异常磨耗轮造成的数据差异相对较大,如果不进行处理,将会对大数据综合分析带来影响。

在墒情适合的情况下,开始播种,株距为20厘米,播种深度7~8厘米。定植在垄中部,每667平方米以栽培3500~4500株为宜,一般每667平方米播量以150千克左右,先播种后覆盖薄膜。

2.3 垄上覆盖

垄上覆膜前,用除草剂乙草胺喷洒垄面,喷后立即覆膜,用幅宽80厘米的地膜覆盖,盖膜要做到严、紧、平、实。盖膜有利于保湿,提高地温,防治杂草生长以及利于马铃薯根的深扎和生长。

3 田间管理

3.1 及时放苗

马铃薯种植1个月之后,即开始出苗,此时结合中耕除草即时揭开地膜,将地膜全部去掉,置于马铃薯田外,这样做有利于中耕除草和培土的进行,消除田间白色污染,待苗长到5厘米左右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

3.2 适时灌水

马铃薯是耐寒忌高温的需水量较大的作物,因而在生长期间,水肥管理非常重要。一般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每10天浇一次水,整个生育期需浇6~7次水,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通过垄间的灌水沟进行灌溉,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沟灌是马铃薯栽培的最常见的一种方法。结合浇水再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中耕培土,第二次中耕培土在地下匍匐茎未大量形成时进行,第三次中耕培土在现蕾初期进行,通过中耕培土,增强土壤通透性,为马铃薯根系发育和结薯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3.3 控制植株徒长

马铃薯生长后期,为防止地上部的徒长,促进块茎提早形成与膨大,常用生长抑制剂如矮壮素、多效唑、丁酰肼等进行喷施,以达到对植株顶部生长的抑制作用。

3.4 加强病虫害防治

3.5 摘花去蕾

脱毒马铃薯有天然结实习性,现蕾开花期要及时摘去花蕾,以减少现苗、开花、结铃对养分和水分的消耗。

3.6 及时收获

马铃薯在茎叶发黄、茎部叶片已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块茎表皮木质化不再膨大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放于阴凉处,摊晒2~3天,防止暴晒、雨淋,收获前7天停止喷施化学药剂。

4 套种玉米的播种与管理

4.1 品种的选择

套种玉米应选用稳产、高产、生育期短、抗病、抗旱能力强的品种。

4.2 播期与播量

在马铃薯成熟前20天左右,采用穴播的方式,用锄头开窝,干旱时每穴浇一瓢水,每穴2~3粒种子,每20厘米进行点种,播量每667平方米2.5~5千克,每667平方米留苗3500株左右。

4.3 田间管理

玉米是需水肥量较大的作物,加强玉米水肥管理对提高玉米产量十分重要,尤其套种玉米追肥浇水要及时,一般情况管理要点如下:

4.3.1 及时浇灌

马铃薯收获后也就是玉米苗期结合降水量多少,浇第一次水,到玉米生长到大喇叭口期时浇二次水,以保证玉米有充足的水分供应。

4.3.2 适时追肥

结合第二次浇水,采用穴施的方法,每667平方米追尿素50千克或碳铵100千克,追肥后及时浇水,以保证玉米生殖生长有充足的水肥供应。

5 病虫害防治

5.1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早疫病可在发病初期用64%恶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晚疫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早疫病和晚疫病每隔7~10天喷雾1次,连续喷雾2~3次。

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3千克,按药土1∶10比例配成毒土,均匀撒施在土壤的表面。

5.2 玉米虫害防治

若有黏虫发生,用80%敌敌畏乳剂100克对水40千克喷雾或用80%敌敌畏乳油100克对水5千克喷拌在20千克细土上,再撒在玉米行间来熏杀黏虫。

猜你喜欢

芽眼切块套种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马铃薯芽眼检测识别研究*
比萨切块
番茄套种需注意什么
基于LBP 与SVM 的马铃薯芽眼识别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马铃薯芽眼识别方法
巴马香猪在安徽风土驯化后切块肉质质量点评
南北差异大到你想象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