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美术教学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9-12-17邓婉蓉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阶段美术

□邓婉蓉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一、幼儿审美能力发展阶段论

(一)国外关于幼儿审美能力发展阶段的理论

从国外的已有研究来看,对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阶段已经有相当成熟的研究,包括加德纳、帕森斯及瓦伦汀等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指出:“2~7岁是儿童的‘符号认识’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对于美术作品尤其是色彩多样的美术作品有很明显的偏爱感。通常2~7岁的幼儿喜欢的美术作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色彩鲜明亮丽的美术作品;第二种是这个阶段的幼儿喜欢的事物的美术作品;第三种是很类似于其所表现出来的事物的美术作品。英国美学家瓦伦汀在其《实验审美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幼儿早在4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表现出对于色彩和谐的感知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帕森斯也指出,4~5岁的幼儿在审美能力上的发展正处于主观审美偏好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在看美术作品的时候表现出三个很明显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对于其所欣赏的美术作品有直观的喜获感;第二个特征是会注意美术作品中的各种鲜艳的颜色;第三个特征是会对所描绘的绘画题材产生异想天开的联想。综观整个国外的研究状况,可以总结出2~7岁的幼儿正处在主观偏爱性的审美能力阶段,并且对色彩鲜艳的绘画极感兴趣。

(二)国内关于幼儿审美能力发展阶段的理论

在国内,学者屠美如、林琳、朱家雄等对幼儿审美能力发展阶段均有深入的研究。屠美如的研究指出儿童审美能力发展主要包括本能直觉阶段和感知形象阶段两个阶段。在感知形象阶段,幼儿在审美能力上的发展主要的特点包括两点,一是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他们对于作品内容的感知要先于对于作品形式的感知;二是在外界因素尤其是教育的影响下,幼儿对于美术作品的感知不仅仅停留在具体事物,对抽象的事物审美特征也有一定的感知。因此,从以上可以总结出,国内的幼儿审美阶段理论认为,2~7岁的幼儿处于主观感知的审美阶段,对作品的欣赏更多地倾向于色彩艳丽的美术作品,并且易受到外界因素尤其是教育的影响而提高其审美能力。

二、幼儿美术教学与幼儿审美能力

在进一步分析美术教学与幼儿审美能力的关系,或者说幼儿美术教学对提升幼儿审美能力上的研究上,许多的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认为美术教学活动对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屠如美的美术欣赏教育实验研究指出:“通过美术教学的培养,儿童不仅在艺术喜好和兴趣方面尤其在艺术欣赏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高,更在艺术创造热情和创造能力上有了飞速的进步。”朱家雄的研究也表明:“在美术教育教学的作用下,艺术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以及艺术感知上都有显著的提高。”他还指出:“通过美术教学的影响,儿童的审美能力也有了飞速的进步。”

三、开发与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教学方式总结

(一)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

罗恩菲尔德认为:“日常生活经验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幼儿的想象能力的主要来源就是日常生活经验的获取。例如,在《爸爸开车的样子》的课程中,教师让幼儿回忆爸爸是如何开车的,并让他们联想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如何过斑马线等。通过这样开放式的讨论,既让幼儿增长了交通规则的生活经验,也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提高了幼儿的想象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利用生动的形象引导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的讲解来向幼儿传授知识,还应该用丰富的、生动的、具有趣味性和引导性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想象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我的小雪花》教学中,教师先用语言描述小雪花是什么样子的,在什么季节出现,之后让幼儿回忆和想象小雪花的形状和颜色,从而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丰富自然景物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从大地到天空、从山川到河流、从动物到植物无不蕴含着无限的美学,这些大自然的景象与奇观是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最自然的景象和最动人的景色,幼儿在欣赏这些大自然景物的过程中可以提其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当经常带幼儿走进大自然,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并关注自然景物,通过言语表达出对于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从而增加他们的审美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阶段美术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美术篇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