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歌剧的演唱风格演变

2019-12-17刘万余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美声唱法唱法

□刘万余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中国民族歌剧在20世纪初就已经形成了,之后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加之受社会环境、声乐条件以及信息技术因素的影响,其演唱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中国民族歌剧由最初的天然原生态开始,之后与传统的戏曲艺术相结合,融入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现代化的通俗唱法后,逐步迈向成熟,迎来了多元化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民族歌剧的演唱风格演变进行了分析。

21世纪,国际文化艺术实现了多元融合,这对民族歌剧的影响非常大,歌剧艺术的演唱风格无论是在创作、演唱方式,还是在音乐风格上都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现阶段,我国著名歌唱家谭晶创作的民族、通俗与美声唱法融为一体的“融合唱法”,获得了歌剧艺术的欢迎。

一、20世纪民族歌剧的演唱风格

在中国历史上,20世纪是文化思潮比较汹涌的一个时期,我国在压迫和痛苦的境遇中开始觉醒,开始接受现代化,走向了文化转型的发展阶段,并尝试和强势西方文明开始文化上的沟通。国人已经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艺术方面迈向现代化的潮流,大众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审美等,已经开始转变。

20世纪40年代中期,中国民族的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是《白毛女》,其中,王昆饰演的“喜儿”,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正是因为这一角色的成功,激发了观众对复杂社会的共鸣。对王昆来说,其演唱风格就是其演唱的方法,其独自创作的“土嗓子”唱法,有效地融合了传统的民间曲艺、戏曲与民歌等演唱的长处,该唱法在演唱中的主要特点是:以本嗓演唱,呈现演唱者的音色,在演唱的时候,音色音质和说话类似,让人有一种非常淳朴、豪放和粗犷的感觉。同时,这一演唱风格还是王昆在民族歌剧演绎过程中的演唱特色。

二、新中国成立后民族歌剧的演唱风格

这一时期,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艺术家开始探索学术理论,并尝试在艺术作品的学习下表现社会存在的真实人物和情感。该阶段,有一些音乐精英在世界各地学习和深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音乐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民族歌剧开始向专业化与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此时,民族歌剧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文艺事业从创作规律中偏离出来,歌剧艺术在创作过程中被强制要求必须从戏曲音乐上加强探究。该时期中国民族歌剧艺术主要代表人物是郭兰英,她融合了传统的民间唱法和戏曲唱法,并对歌剧演唱的“戏歌唱法”风格进行了转换。在王昆的“土嗓子”唱法上,郭兰英对传统的民间唱法进行了优化,同时,还把戏曲艺术身段和山西梆子当中具有的唱腔进行了完善,形成了一个“以字代声、以韵润声”的戏歌唱法。

三、“文革”阶段民族歌剧的演唱风格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歌剧的演唱风格主要有两种发展模式,也就是以“戏歌唱法”为核心的民族歌剧的演唱风格和以“民族唱法”的美声化为主的演唱风格。我国一级演员女高音家万山红,将美声唱法作为基础,融合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之后,衍生出新的唱法。就其呼吸分析,万山红把美声唱法中的横膈膜呼吸和传统的声乐演唱“丹田”相互结合,还在周小燕呼吸理念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国家声乐唱法的理念,形成了一个自身独有的声乐呼吸理念。就歌唱声音层面的共鸣来分析,万山红在民族唱法的基础上,与美声唱法相互结合,使观众与演唱的整个过程形成共鸣,进而形成了一种理想的歌唱状态。

四、21世纪民族歌剧的演唱风格

当今社会民族歌剧的发展,迎来了更加明显的“歌剧”艺术探索趋势,著名歌唱家谭晶,在民族歌剧中开创了民族、通俗与美声融合的唱法,主要特点是,通俗味道更加浓厚,并且在真声演唱时对“气声唱法”进行融合,让演唱的音色和说话的声音一致,我国民族歌剧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更加多元化。

综上所述,民族歌剧的发展使歌剧作品创作的空间得到了一定的拓展,无论是创作题材还是演唱方式,民族歌剧的选择都更加多样化,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美声唱法唱法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美声唱法在我国艺术歌曲中的应用
美声唱法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
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思考
音乐剧演唱风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