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使命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2019-12-13罗继红

桂海论丛 2019年5期
关键词:初心农民群众

□ 罗继红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始终高度重视乡村建设,把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作为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党对“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行信统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彰显新担当新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一、坚守宗旨信念之心,筑牢乡村振兴信仰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广大农民群众始终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生存之本。虽然时代不同,任务使命不同,但共产党人的追求和宗旨不会改变,广大农民群众跟着共产党过上好日子的期盼不会改变。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宗旨信念之心,时刻牢记让每一个农民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信仰指引实践,以行动践行初心。

(一)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

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标尺,把人民福祉作为奋斗的价值,把人民期待作为自己的行动,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造福广大农民为最大政绩,把广大农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广大农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实事,不搞主观臆断,拍脑袋决策,不搞劳民伤财的盆景、形象工程,坚决纠正损害广大农民利益现象,努力打造出让广大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当前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最大的民生工程,千方百计扶真贫、强弱项、促脱贫,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例如,广西黄文秀从贫困山区走出来,又回到家乡从事扶贫工作,用生命诠释了她的初心与使命。贫困户黄仕京曾问她:“大家都说你是北京毕业的研究生,你为什么到我们这么边远的农村工作?”黄文秀说:“百色是脱贫的主战场,我有什么理由不来呢?我们党是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幸福的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我的使命。”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责任担当。3年来,她心系群众,将扶贫之路当作“心中的长征”,以忘我的精神奋战在扶贫一线。她十分注意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积极探索“党建+产业”的发展路子,推动开展乡村治理青年志愿者服务;她舍小家顾大家,知重负重,克服家庭诸多困难,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事业;她从内心把群众当亲人,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想方设法与群众打成一片,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帮助一个又一个贫困户依靠发展产业摆脱贫困,群众也从最初不信任到逐步接纳黄文秀,打心眼里喜欢她、敬重她[1]。学习黄文秀,就要学习她坚守初心使命,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前进动力,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勇于担当奉献,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不负人民期许。

(二)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群众观,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是鱼与水、舟与水的关系。只有广大党员干部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群众才会积极拥护共产党。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要同群众同甘共苦,深入基层和地方一线,与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决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继续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密切联系农民、亲近农民,始终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主动贴近农民,了解农民之所需、纾解农民之危难,带领广大农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

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历史机遇,广大党员干部要实干担当,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急群众之所难,想群众之所忧,谋群众之所需,把党的宗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及时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始终把广大农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拜农民为师,把工作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农民的创造性实践,不断提高宣传引导农民的能力、联系服务农民的能力、组织动员农民的能力、团结带领农民的能力;要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俯首为民做公仆,和农民交朋友,增进与农民的感情,学会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手段与农民进行沟通和交流,坚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化村情、户情认识,扎实推进各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长短结合的致富项目及时落地,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强保障,使实现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成为主旋律。

二、坚守奋斗拼搏之心,补足乡村振兴精神之钙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带领广大人民一往无前的努力奋斗拼搏,才使得新中国发生历史性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要推进乡村振兴,只有坚守奋斗拼搏之心,才能补足乡村振兴的精神之钙,才能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更强的动力。

(一)在苦干实干中践行初心

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省林州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宁可苦干不愿苦熬”。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水泥自己制,不会技术干中学;为了节省资金,群众自筹民工口粮,群众自带修渠工具,群众自己造施工器材;杠子折了当䦆把,䦆把断了当锤把,锤把短了烧火做饭[2]。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用十年时间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建成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使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红旗渠被林县人民亲切地称为“幸福渠“生命渠”。在新时代,我们要振兴乡村,更应该时刻弘扬“宁肯苦干,不愿苦熬”精神,让“苦干成为担当和责任,抛掉“苦熬”的惰性,激发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的精气神,在苦干实干中践行初心。

(二)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

广西桂平市石龙镇珍垌村党总支部书记莫杏琼是一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抱着“我要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朴素初心,在工作中,她十分注意强基固本抓党建:重视班子成员学习、作风建设和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为当好火车头积蓄力量;她注意用真情扶贫赢民心:作为大学生村官,她用真心关爱百姓,千方百计谋发展,积极推进各项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贯彻落实,赢得群众信赖;她心中有责敢担当:上任村支书以来,如何帮助村民增收是她心中的眷念。当得知有老板来投资建设火龙果生产基地时,她克服各种困难,确保项目及时落地,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就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向莫杏琼学习,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自觉站在时代潮流,听从时代召唤,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乡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平凡中坚守,用奋斗成就出彩人生,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

(三)在攻坚克难中践行初心

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麻怀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迎香常说:“为村里的发展我豁得出,因为没有忘记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为改变家乡山高坡陡、与世隔绝的贫困落后面貌,她带领村民发扬“愚公精神”,锲而不舍、战天斗地,奋斗拼搏,用最原始的方法一锤一镐砍山凿石,历经13年艰苦卓绝战斗,凿开了千百年来贫穷的封锁,在悬崖峭壁上硬是凿出一条通向富裕的幸福路。在道路修通后,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牛劲”和“豁得出”的“干劲”,邓迎香一方面鼓励有劳动力的村民外出务工,动员有资金、有能力的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一方面想方设法带领群众办起村里第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引来客商合作试种铁皮石斛,大力实施“田土种稻菜、圈里喂猪牛、庭院建果园、林下栽菌菇、农家办旅游”等增收富民工程,让麻怀村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新时代,依靠简单工具,一锤一钳劈山修渠虽已成为过去、成为历史。但是时代楷模邓迎香“为村里的发展我豁得出”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仍需要继续传承和弘扬。学习邓迎香,就要像她那样,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冲在最前面,起表率和模范带头作用,自觉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永远让群众看到共产党员身先士卒的背影,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心骨”“领头雁”,在攻坚克难中践行初心。

三、坚守创新实干之心,夯实乡村振兴经济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没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只有产业发展了,乡村才能繁荣兴盛,才能聚集人气,形成良性循环。但乡村产业振兴不会是欢欢喜喜、热热闹闹、敲锣打鼓那么轻而易举就能实现,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守担当奉献之心、真抓实干之心和开拓创新之心,把乡村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根基。

(一)坚守担当奉献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之所以越来越富强,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之所以越来越强,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无数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奉献,积极主动作为,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一起开拓进取、勇往直前。例如,“将军农民”甘祖昌始终不忘自己“让乡亲们有饭吃、有衣穿、日子像天堂”的使命和初心,放弃本可享受的优越生活,解甲归田,回到农村,勇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带领乡亲建发电站、修水库,建水泥厂、建农科所,竭力用共产党员永不懈怠、担当奉献的精神和魄力,将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困乡村建设成不愁吃穿、瓜果飘香的美丽乡村,创造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学习甘祖昌,就要像他一样始终心系百姓,勇于担当奉献,会干能干善于干,满腔热情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二)坚守真抓实干之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正是靠着坚守真抓实干之心,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感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践中,要始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和执着,继续坚守真抓实干之心,事事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件事,一切工作都要确保落实到为广大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搞花拳绣腿,不搞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崇尚实干巧干,脚踏实地抓落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才能不负人民的期待。例如,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30多年扎根太行山区,研发林果品种,研究推广农业科技事业,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针对我国不少地方种植的核桃品质差、品种杂,难以实现商品化种植推广的实际,他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从2000年开始先后引进11个山核桃品种和19个核桃优良品种,反复进行核桃、山核桃新品种的嫁接组培实验,经过5年不懈努力,他成功选育出中国独一无二的核桃品种——绿岭核桃,所推行的“绿岭薄皮核桃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被认定为国内首创。他先后用10年时间研究形成了配套的优质薄皮核桃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仅邢台市,薄皮核桃年产值就超过20亿元,昔日的荒山秃岭,不仅变成绿水青山,而且变成金山银山[3]。他用生命竖起一座新时期知识分子的丰碑,竖起百姓心中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最生动的光辉形象。学习李保国,就要像他那样扎根农村,心系农业,实干巧干,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践行初心使命。

(三)坚守开拓创新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时代,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善于超常思维,敢于打破常规,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遵循市场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领带头作用,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融合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1994年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还是一个交通闭塞、条件落后的典型贫困村,村集体负债43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只有600多元,而如今已实现华丽转身,成为集工业、农业、旅游、商贸文化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柏洋村之所以能快速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柏洋村干部具有勇于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支部书记王周齐在摸清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明确“山海并进,工业富村”的发展思路,2000年,充分利用浙南产业转移之机,在150亩高速公路弃渣地上建了当时闽东地区第一个村级工业区——柏洋工业小区;积极到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福建永宝特钢阀门有限公司、国新阀门铸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抓住宁德核电站和柏洋高速互通口建设的有利商机,于2006年集体投资120万元,兴建总面积1750平方米的柏洋宾馆;发挥毗邻宁德核电站和文渡项目区的优势,多方筹资7500万元村集体占股36%比例合资兴建了“永和苑”宁德核电承包商营地,专供宁德核电承包商检修维护工作人员入住,从2015年起每年可为村财增加520万元收入,形成“以产带村,以村促产”的互动发展模式,逐步开启柏洋“工业强村”之路,实现农民变股东、变工人、变商人“三大转变”,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4]。学习王周齐,就要像他那样,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心上,当好群众的“主心骨”“领头雁”,勇于不断开拓创新,使落后村实现超常规发展。

四、坚守以民为本之心,厚植乡村振兴治理根基

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行万里不忘本,共产党人的根与本,就是人民群众。坚守以民为本之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实际工作中要将优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落到实处,还要千方百计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其中关键在于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为此,要做好“四个坚持”:

(一)坚持一以贯之抓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华西村、蒋巷村滕头村、鲁家村、袁家村等美丽乡村之所以能勇立潮头,不是等来、靠来、要来的,核心就是有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作风过硬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干部队伍。要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引领力,必须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要注重选拔像鲁家村朱仁斌书记、袁家村郭占武书记这样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作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党组织在组织创业、带动创业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农村党员队伍。可以通过打造“党群共富”平台和网格党建,让广大党员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农村人才队伍。要建立健全乡土人才引进机制、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加快建设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基地和农村创新创业人员孵化基地,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实训、培训、实习平台;要健全人才使用激励容错纠错机制,为改革创新的人才撑腰,激励人才在基层甩开膀子大胆干。

(二)坚持一往无前破难题

“岁月安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面对危险“让我来”,脏活累活“我先来”,开辟通道“跟我来”,遇到困难“有我在”,这是排雷英雄杜志国的初心[5]。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党员干部面临的工作环境虽然没有杜富国扫雷的危险,但仍需发扬杜富国“让我来”式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够取得骄人成果,离不开广大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的先锋引领。南宁市保障住房资格审核和管理中心干部石桂明在输尿管损伤严重,体内放置引流管的情况下仍坚持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苗族大学生村官杨宁,克服种种困难,砥砺前行,带领村民推广竹片初加工、种植高山西瓜和紫玉香糯推销到全国各地,带富了苗寨乡亲,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学习这些榜样,要求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勇于攻坚克难,舍我其谁,以“功成不必在我”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冲在前面担当干,因村因人辩证施策。要当乡村振兴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切实为广大农民谋福利、做实事、办好事,提高广大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坚持一马当先抓发展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提升组织力的重要载体,村集体经济的强弱,影响着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影响着农村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口碑和分量。要把农村党支部作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领带头作用,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大力推广实施“党支部+产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经营模式,使党组织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坚强堡垒,变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两张皮”为“一盘棋”,真正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使农村党支部服务群众有资源、凝聚群众有载体、发挥作用有平台。

(四)坚持一沉到底解民忧

要牢固树立“一切资源到支部、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积极探索有效的党群利益和情感联结机制,让支部这一“红色引擎”成为团结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核心,成为攻坚克难的堡垒。要积极探索“整合各类资源下村”,使农村基层党组织“讲话有人听、号召有人应、干事有人跟”,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有效破解农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的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要借助乡贤评理堂、板凳法庭、屋场贴心会等平台,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推进农村的事让农民自己商量着办,实现小事不出院、矛盾不上交、邻里更和谐;通过设立“爱心超市”,将公序良俗引导、村容户貌整治、扶志扶德激励等工作与爱心超市的积分兑换相结合,改变村民生活习惯,唤起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激发贫困户“争着干、比着干”的内生动力;通过建立功德银行,树立邻里守望互助和邻里共治的良好风尚;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凸显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猜你喜欢

初心农民群众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多让群众咧嘴笑
饸饹面“贷”富农民
永远的初心
论“不忘初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