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期脑梗死中DWl和MRA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12-1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扫描时间阳性率病灶

刘 巍

(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 贵州 遵义 563100)

脑梗死在临床中属于一种高发病,同时其致残率和致死率也比较高[1]。此病在进行早期诊断过程中,及时采取溶栓治疗非常重要,然而,在对此病进行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的诊断方法是非常必要的,DWI和MRA对此病的诊断具备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此次研究特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的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为(64.28±2.87)岁。本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头部CT检查,并将脑出血病症予以排除,然后全部患者再进行MRI检查,涵盖T1WI、T2WI、T2WI FLAIR、DWI以及MRA。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采取的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过MRI机器检查,并通过头部线圈进行常规扫描,主要包括T1WI(TE:10ms,TR:450ms)、T2WI(TE:80ms,TR:3000ms)、T2FLIAR(TE:100,TR:8000)。DWI通过色序列的EPI进行检查,TE:73ms,TR:2000ms,2 次 NSA,Fov:240mm,矩阵:128×512,间隔:0.6mm,层厚:6mm,b值为1000s/mm2,扫描时间:20s。MRA通过3D-TOFMRA法进行检查,TE:6.9ms,TR:25ms,反转角为20°,1次NSA,Fov:200mm,矩阵:512×1024,间隔:0.6mm,层厚:1.1mm,扫描时间:273s。扫描范围主要包括整体Willis动脉环、大脑主干、大脑分支。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的病灶位置以及病灶大小

通过检查,颞叶为3例,额叶为4例,丘脑为3例,枕叶为4例,半卵圆中心为6例,基底节为14,例,脑干为3例,小脑为5例,多发病灶患者为8例,出现大面积病灶数量共计13例。

2.2 DWI检查的影像表现

在50例患者之中,通过CT对患者进行扫描得知,共计13例患者存在低密度灶的表现,阳性率为26%,DWI扫描得出所有患者均显示高信号,阳性率为100%,但在CT、T1WI以及T2WI上均为出现异常,而对于患有严重脑梗死的患者,在T2WI扫描出现高信号患者共计36例,阳性率为72%。其中,12例患者显示出稍高信号,并且通过DWI已经证实确为高信号患者;还出现3例患者通过T2WI检测为陈旧灶,但同样为高信号,并且通过DWI检查也为高信号。

2.3 MRA检查的影像表现

本组患者通过MRA进行检查,其结果表明动脉出现闭塞以及狭窄患者共计35例。其中,中动脉分支出现闭塞共计8例,颈内动脉出现闭塞共计5例,中动脉及颈内动脉同时出现闭塞共计3例,后动脉出现闭塞共计3例,椎基底和中动脉出现闭塞共计4例,MRA检查到的闭塞血管主要表现为远端不彰显以及动脉血流出现中断。椎基底动脉、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均出现各种程度的狭窄共计12例,MRA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远端动脉出现血流中断迹象,但其细小分支仍能够出现显影。

3 讨论

DWI以及MRA是检查脑梗死疾病的重要方法。其中,DWI主要是对人体组织之中,依据水分子弥散过程中的速度通过信号强度来使影像进行反映,其能够对细胞毒性水肿进行有效检测[2]。而MRA属于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影像检查技术,其能够对患者脑部形成三种表现[3],即动脉狭窄、动脉闭塞以及正常,通过对3D-TOF法进行应用,能够提升动脉狭窄以及闭塞的敏感性,从而能够较为清晰的观察到患者病灶位置的具体情况。但由于湍流出现,会导致局部位置的血流信号消失,从而产生血管狭窄这一假象,甚至容易将此假象夸大,从而容易出现误诊[4],因此,将两种影像检查联合应用,能够提升检出率,从而使诊断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50例患者中,CT扫描出现低密度患者共计13例,阳性率为26%;T2WI扫描出现高信号患者共计36例,阳性率为72%;DWI扫描均为高信号患者,阳性率为100%。通过MRA检查共计35例脑梗死患者存在靶血管闭塞或是狭窄。可见,通过DWI能够定位患者脑梗死病灶,而MRA能够对患者颅内出现的血管闭塞及狭窄进行显像,从而提升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脑梗死检查采用DWI联合MRA能够提升检出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扫描时间阳性率病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参数优化MRI的应用有效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人工智能研发新核磁共振以缩短扫描时间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
急性脑梗死全脑CT灌注成像扫描时间优化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