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讨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

2019-12-09王玲莉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7期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人为因素质量控制

王玲莉

[摘要] 目的 探讨研讨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方法 从该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微生物实验室中随机抽取1 500份检验报告,对出现误差的报告进行分析,总结主要影响因素并给予对应的质量控制策略。结果 导致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主要因素有:人为因素、标本因素、操作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结论 对于微生物检验中误差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出台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策略,规范操作流程,降低人为误差,能有效的提升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人为因素;标本因素;操作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9(c)-0150-02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检验方式,任何疾病均需要微生物检验,让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不仅可以准确诊断疾病,还能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是检验人员在收集标本后,进行微生物检验操作时,由于操作不规范、检验人员的水平差异、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误差,一旦出现误差,可能影响患者的临床诊断,严重的甚至可能耽误患者的病情,故降低误差十分重要。为了降低微生物检验结果中出现误差,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选取的1 500份报告中出现误差报告进行分析,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对误差原因给予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策略,以降低检验误差。该次研究中,从该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微生物实验室中随机抽取1 500份检验报告,对出现误差的报告进行分析,总结主要影响因素并给予对应的质量控制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微生物实验室中随机抽取1 500份检验报告,其中尿液报告200份,痰液检验报告400份,脑脊液试验报告150份,生化检验报告350份,细菌以及霉菌培养试验200份,其他类型检验报告200份,其中2017—2018年各种检验报告中出现误差274份,2017年各种检验报告误差136份,2018年种检验报告误差138份。

1.2  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对1 500份检验报告进行分析,发生主要影响因素有人为因素、标本因素、操作因素以及其他因素。①人为因素:由于检验人员的学历、年资以及职称不同,导致检验人员的检验水平也存在差异,现如今微生物检验进入自动化时代,部分操作者认知程度较低,缺乏相关操作经验,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②操作因素:微生物检验的各个流程出现误差,进而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检验人员不按照自动化操作规范,导致检验结果受到影响。③标本因素:收集标本运输过程中,标本运输不当,进而导致标本污染,检验结果出现误差。④其他因素:实验室的条件、培养基的选择以及微生物检验标准等[1]。

1.3  微生物检验误差质量控制策略

通过对微生物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上述原因进行质量控制,采取对应的策略:①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针对检验人员认知存在差异现象,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训,将检验人员分为高、中、低3种,高水平检验人员可强化其工作责任心,加强专业培训;中水平检验人员则需要强化检验水平以及工作责任心,针对误差产生的原因,给予强化锻炼与培训;低水平检验人员可让高水平检验人员进行带教,在日常工作中,提升检验水平。②规范操作流程:针对操作流程不规范的现象,加强对微生物实验室的24 h监控,尽量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微生物实验室,以免出现样本损伤;检验人员对样本进行分析处理时,应严格按照检验流程进行操作,在进入实验室时,穿着工作服,戴好手套,降低人为误差,对样本处理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定时定期处理实验室黄色医疗垃圾,定时进行消毒处理,降低环境的样本的污染。③规范样本运输流程:加强样本运输人员的培训,让样本运输人员掌握样本运输技巧,让运输人员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样本完好的运输至实验室;同时让采集样本人员知晓样本的保存温度,在采集过程中应将采集室的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最大程度避免样本被破坏[2]。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类,计数资料[n(%)]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痰液检验报告准确性最高,脑脊液检验报告结果准确率仅为69.33%,各项检验结果准确率有待提升。见表1。

导致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主要因素有:人为因素、标本因素、操作因素以及其他因素。见表2。

3  讨论

微生物检验是现如今临床上必不可缺的一种检验方法,各种类型疾病均需要采用微生物检验,通过微生物检验确诊疾病,从而为医生后续诊断以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3]。其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主要影响因素有人为因素、标本因素、操作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由于检验人员的学历、年资以及职称不同,缺乏相关操作经验,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检验人员不按照自动化操作规范,收集标本运输过程中,标本运输不当,进而导致标本污染,实验室的条件、培养基的选择以及微生物检验标准等。通过对微生物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上述原因进行质量控制,采取对应的策略,针对检验人员认知存在差异现象,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训;针对操作流程不规范的现象,加强对微生物实验室的24 h监控,严格按照检验流程进行操作,降低人为误差,对样本处理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4];加强样本运输人员的培训,让样本运输人员掌握样本运输技巧,同时让采集样本人员知晓样本的保存温度,在采集过程中应将采集室的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最大程度避免样本被破坏[5]。

观察该次研究结果可知,尿液报告准确率77.00%,痰液检验报告准确率85.75%,脑脊液试验报告准确率69.33%,生化检验报告准确率84.57%,细菌以及霉菌培养试验准确率81.00%,其他类型检验报告准确率83.5%;其中痰液检验报告准确性最高,脑脊液检验报告结果准确率仅为69.33%,各项检验结果准确率有待提升。导致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主要因素有:人为因素、标本因素、操作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中2017年人为因素39.13%、标本因素36.23%、操作因素26.08%以及其他因素20.28%,2018年人为因素36.23%、标本因素42.02%、操作因素23.18%以及其他因素20.28%。

综上所述,对于微生物检验中误差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出台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策略,规范操作流程,降低人为误差,能有效提升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J].医药前沿,2018,8(15):350-351.

[2]  谢叶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饮食保健,2018,5(48):237-238.

[3]  李星烁,卢晓博,董梦婷,等.微生态检测在评价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41(4):292-295.

[4]  王明琼.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0):110-111,114.

[5]  陈春茂.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5):110-111.

[6]  苏湘敏.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探讨[J].心理医生,2017,23(4):258-259.

[7]  钟平.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0):116-118.

[8]  呂建春.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9):76-77.

(收稿日期:2019-06-21)

猜你喜欢

微生物检验人为因素质量控制
民航空中管制中人为因素对安全的影响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