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校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2019-12-08刘刚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校本课程问题与对策

刘刚

摘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为保障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实际中,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一般都能较好地得到落实,但学校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大的差距,既有区域性的差距也有校际间的差距,既有理念方面的差距也有资金方面的差距,既有师资方面差距也有政策支持方面的差距。尤其是农村学校,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具有理念落后,师资薄弱,资金短缺,政策乏力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造成了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上尤为落后。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农村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结合自己的实践和调研情况从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困难因素、对策措施和政策保障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农村学校 校本课程 问题与对策

一、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

农村学校在校本课程实施中主要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概念混淆、实施主体能力较差、刻意淡化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对实施校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在农村学校中,从校长到普通教师,对于国家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普遍没有较强的思想认识,主要还是重视国家课程。一般都是上级发什么教材就开什么课,甚至有的课程有教材也不一定开这门课,只是将重点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所谓的主科上。因为对于小学来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升入初中是没有影响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于小学教学质量的考查一般也只是看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成绩,而很少关注品德、科学等学科,音体美几乎不用考查,更不用说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了。对于初中来说,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之外的学科均不是中考学科,只是考查科目,因此也不会太在意,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更不用提了,根本就没有开设的意识。所以从上至下还是以主科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几乎所有的教育管理者和实施者都持这样的一种思想观念,因此对校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对校本课程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农村学校里,对于校本课程,绝大多数校长和老师们都不能正确的理解,普遍认为校本课程就是一门课,同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一样,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学校将《三字经》《弟子规》《古诗词赏析》等等中的一门作为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全校所有的年级都使用同一的教材,今年学完了明年继续学,甚至各年级学生学的都是同一本书,这完全也是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其实校本课程在平时根本就没有开设。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不够成熟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该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无论是哪一种课程类型的开发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研发团队,实施方案,调研论证,需要学生、家长、社区的参与,要组织实施、评价和调整完善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一门课程的开发,实施中更需要全校一盘棋,统一协调和组织。而在农村学校里,几乎是没有这种可能的,受师资、软硬件条件、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而这些恰恰是农村学校的短板。

(四)将校本课程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中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范畴,很多学校就将综合实践活动等同于校本课程,把校本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来上。这其实是概念上的混淆,更是理解上的偏差。更有的学校将课外兴趣小组和各种社团活动也等同于校本课程,这完全是对校本课程的曲解。

二、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的困难因素

(一)学校领导者的观念落后

思想决定行动,思想观念如果陈旧落后的话,在行动上绝对不可能有所作为。领导者的思想观念就决定了这个团队的行动方向,学校领导者的思想观念就是学校发展的灯塔。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亦是如此。目前在农村学校中,普遍存在从校长到教师都没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课程观和发展观,对国家实施三级课程管理的根本目的没有理解,对学校特色建设没有思路,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没有规划,对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深层次的意义没有完全把握,根本没有理解课程对于整个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地位。观念不改变,什么都是落后的,没有观念的改变就不会有行动改变,所以这一因素是制约校本课程实施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二)课程开发的主体能力差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学校,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在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历来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首先是队伍老龄化严重,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转公人员,另有一部分是中师毕业生,学历和能力方面尤其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还比较差。其次是师资力量的不足,在很多农村学校里,仍然实行包班制,即一位老师包一个班所有学科的教学,也就是说这位老师既是班主任,也是语文、数学、科学、品德、音体美老师,一天中很少能够有两节课可以休息,几乎整天都在班里上课。即使没有包班,那么也有很多老师身兼数科,一般都是主带副,即教一门主科带着一门或多门副科。有很多學校里没有音体美的专职教师。所以这些师资问题都对校本课程的开发造成了影响,真的是没有人员、没有精力去开发。

(三)开发校本课程的资金缺乏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进行调研、聘请专家、编写教材、印制材料,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资金支持的,而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有限,在这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况且很少有学校可以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校本课程的开发。

(四)课程开发中专家引领不到位

課程的开发主体虽然是教师,但是必须要有专家的引领才行。课程开发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纸上谈兵,需要有理论支撑,有调查论证,有方案评估等等,但学校里的教师毕竟只是有实践的经验,而缺乏理论的知识,尤其是课程的开发,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开发的,这时就需要有专家来引领和指导。而对于农村学校来说,专家似乎离我们很远,一是请不来专家,二是请不起专家,三是由于基础差,即使请来了专家也不会取得什么良好的效果,所以,几乎所有的农村学校都不可能得到专家的指导,没有专家指导的校本课程开发其质量就无法保障。

三、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的对策

(一)着力改变校长的思想观念

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和决策者,在课程实施中具有绝对的导向性和决定性作用,他的思想意识决定了学校课程实施的效果,而老师们更多的还只是执行者。校长首先要加强学习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实施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该如何实施,很多校长没有一个明确认识,很多人就是简单地认为取消升留级制度,面试入学,不考试,不排名,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等这些就是素质教育,甚至有的单纯地把艺体教育理解为素质教育,学校艺术工作做得好,成绩突出或有特色就是素质教育搞得好。如果校长对素质教育理解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那么是绝对不可能实施好素质教育的。其次是在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课程论的学习,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课程是实施教育的载体和材料,没有课程,教育就无法实施,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就决定了教育的方向,正确理解课程的地位和价值,才能实施好课程。因此就需要对校长进行培训,当前我市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训工程是非常好的一项培训活动,对校长们理论水平的提升和领导力的加强具有很强的作用,但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农村学校受其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校长们的思想也很难有突破和飞跃,仍然要面对很多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即使理论知识学得好,理论水平非常高,但在现实工作中会因各种问题和障碍而不得不改变甚至放弃一些本应落实的东西,因此,久而久之,好的思想和想法也不得不服从于现实客观了。这就需要有魄力的校长,同时需要机制方面的革新,给校长们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让有素质,有能力,有思想的校长来施展。

(二)着力培育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更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高素质的教师不仅是教育质量的保障,更是教育发展的保障。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的落后导致了师资的匮乏,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尤其是硬件设施的配置和提升以及大学生招聘数量的增加,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师资问题仍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当前的教师队伍结构基本是民办—中师—大学的学历结构,老民办教师这几年即将陆续退休,新大学生还不能独挡一面,在学校里起支撑作用的大多是中师毕业的四五十岁的教师群体。这些老师大部分是具有敬业精神和教学能力的,但其理论水平不够,新课程新理念接受缓慢,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依然陈旧,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驾驭能力的,所以对这些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是不可忽视的。教师们的培训机会其实不少,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拿继续教育来说,人人都参加,人人都合格,但是过后问他有什么收获,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参加。所以,对教师的培训要采取订单式,专项式的培训方法,提前确定培训目标和任务,选定培训对象,然后进行培训,也就是不搞大而全,只搞专而精的培训,通过专项培训,掌握专项技能。比如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知识,就对这一知识进行专项培训,通过培训,让参加培训的教师掌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具体操作方法,然后进行实践,这样的效果应会更好。

(三)着力组建共同的研发团队

因农村学校的规模普遍都很小,各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都有各自的一套东西,有的甚至是重复的,造成了资源浪费和重复工作,虽然各校都有自己的一些特色,但在同一乡镇中还是共性的问题比较多一些,另外特长教师的分布也不均匀,因此,我认为可以采取组建共同研发团队的形式来破解这个难题,组成一个共同的研发团队,共同研究,各自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研究成果共享,问题共同解决,在共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融入自己的特色的东西,这样就可以解决学校各自为战,浪费资源的问题了。研发团队组建后,必须聘请一位专家进行指导,定期为研发团队的工作进行把脉问诊,专家的点播会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会切中要害,在最短的时间内出成果,并且通过专家的指导可以很快发现和避免一些问题,并且指明方向。这样一来,学校各自为战和聘请专家困难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四)着力改革学校的课程实施形式

校本课程不是一门课,不同于学科课程,它是基于学校和学生需求而开发设置的,所以,学生选课是其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就会产生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学生选同一门课,所以校本课程的实施必须打破班级和年级的界限,需要学校进行统一的安排,统一时间,统一组织,有序开展。首先是学生的选课,要以自选市场的形式进行,让每位学生都能深入了解每门课程的特点和基本内容,要让他们都能找到自己心怡的课程。然后是实施,要通过学校对课程计划的调整,统一拿出时间来进行校本课程的实施,不要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组织,要打破年级和班级的界限,以课程为单位进行,实行走班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去学习自己理想的课程。这项工作实施起来其实并不难,只是很多学校嫌麻烦,不愿意组织,如果不以这种形式组织的话,那么校本课程即使开发地再好,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因为以班级为单位来实施,那只能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与其他国家课程的实施没有什么区别,而校本课程主要还是以迎合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的,因此,组织实施的形式必须是打破年级和班级界限,以课程为中心的模式进行。

(五)着力解决资金保障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施过程中是必须要有资金保障的,农村学校近几年的公用经费在不断地增长,应该是可以满足这些活动需求,只是校长的思想意识问题。课程开发中的调研、整理、编写、印刷等等环节都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如果没有必要的资金保障,课程实施过程将是很艰难的,而在这方面的投入,往往是校长们不愿意做的,因为投入基本看不到产出,这是一项隐形的效益,短期内是看不出什么效果的,但又是必须要做的,为孩子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是必须要做的。

四、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的政策保障

农村学校的规模普遍都很小,在各方面都存在中诸多的问题,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更需要上级政策的支持,否则农村学校就会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不去做这些事情。在政策支持上,首先应该是对师资力量分配置上,不要按师生比来配备教师,要按班师比来配备,要招聘一些素质能力强的大学生到教师队伍中来。其次是在课程落实方面,要实行问责制,对落实课程计划不力的校长要追责。三是要在专家引领方面多给农村学校提供支持,毕竟农村学校接触专家的机会少,所以需要上级部门的协调引荐。

总之,农村学校自古就存在着很多先天不足的因素,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农村教育不能被遗弃,教育均衡发展的希望在农村,农村学校的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但农村学校有农村学校的特点和优势,只要我们更新观念,事实求实,因地制宜,挖掘特色,我们农村学校的课程建设依然是有光明前途的。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小学校本课程开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刘旭东.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3]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4]杨龙力,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探讨[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

[5]熊梅,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9.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问题与对策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