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建构兴趣 体验创造快乐

2019-12-08段小梅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引导者积木建构

段小梅

建构区活动是幼儿根据各种结构材料进行的个别性或小组性的建筑、构造操作活动。一方面通过投放各种色彩鲜明、富于变化的材料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对建构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在堆、叠、拆、搭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和创作反映现实生活,将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融于一体,促使不同水平的孩子都得到发展。

一、创设游戏的支持性环境,为幼儿建构区活动助力

幼儿园建构游戏材料种类琳琅满目。在分配建构材料时,我们充分的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搭建水平和材料的教育价值、玩法功能,有目的的投放,使幼儿不仅仅局限于建构技能基础上的简单的拼接与拆装,而是让环境激发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兴趣,在游戏中体验着创造的快乐。

我们认为:创设支持性的环境首先要提供一定的空间区域,建构场地;适时适量地投放建构材料;合理安排建构游戏时间;建立建构区活动规则。

我园采用了班级区角建构与公共建构活动区并存的方式。除了班级建构区外,在宽阔的二楼大厅里“小小建筑师”的公共建构区供大、中班轮流活动。由于空间大、可容纳幼兒人数多、投放单一材料数量可观,更适宜幼儿进行主题建构,更能引发幼儿的集体创作,对合作、分享、交往等社会性行为的提升更为有益。

班级的建构区材料投放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较弱,我们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是大中型积木,并配有少量的小型积木,还有专门适合幼儿练习接、堆、插等技能的颜色鲜艳的建构材料;为了满足中班幼儿细致建构的需要,我们为幼儿投放了小型积木,增添了一物多玩积木,加大了建构难度,同时,提供一些更适合于建构立体建筑物的积塑,发展幼儿空间想象思维;大班则提供一些能引发幼儿合作欲望的建构材料。

在公共建构区我们投放的是中型积木,在建构时更能引发幼儿的创作,在这里,虽然有些主题是老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决定的,但大部分建构游戏的主题确定即玩什么,是孩子自己商量决定的。如“我爱我家”“我生活的小区”“美丽的幼儿园”“华门”“立交桥”等,有了明确的主题,有了建构目的,孩子们明确分工,建围墙的、建公路的、搭楼房的……,这样大型的建构区满足了幼儿情境建构的愿景。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多,幼儿的游戏主题也越来越多,他们知道了充分利用经验来让作品更丰满,“趣味性”和“故事性”的结合更容易引发幼儿的积极建构。幼儿之间相互观摩、影响,可以互相学习,受到启迪,积累经验,对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使幼儿社会性品质得到提升。

二、观察并解读孩子的游戏行为,适时介入,做幼儿建构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的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隐性的教育过程,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种素质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而是能真正的将教育观念转化教育行为。它要求教师既能观察到孩子的建构兴趣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也能采取适宜的介入策略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引导,如果主导得好,则对幼儿的活动起着推动、促进作用;若主导得不好,则会是一种无效教育,甚至是反效教育。在幼儿园建构区的活动中,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幼儿呢?如何把握游戏中的适时引导?体现教师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呢。

1.积极引发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做幼儿游戏的支持者

幼儿刚开始进行建构游戏时教师可以以游戏者、合作者的身份进入游戏,与幼儿共同搭建,以引导幼儿掌握建构技能,挖掘幼儿建构潜能。利用孩子喜爱模仿的天性,不必刻意去教,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授一些基本的技能,幼儿便会通过模仿不由自主地学到这些基本的技能。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都以合作者的身份融入到游戏中,把自己当作孩子中的一员。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或与孩子们一起协商解决;作品拼搭成功时,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同伴之间比师幼之间更容易沟通。可以请搭建水平较高的幼儿和经验缺乏的幼儿共同游戏,通过有效的幼幼互动,使幼儿的搭建技能得到提高。另外,我们还通过混龄牵手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模仿学到很多的知识,丰富他们的搭建技能。

2.营造积极地心理支持环境,助推幼儿快乐游戏

情感支持是实现良好师幼互动的基础。当幼儿质疑自己的答案时,教师给幼儿更多的是鼓励和信心,老师鼓励的话语和眼神,无疑让他们更有勇气去克服困难。比如教师的点头、微笑、摇头、挥手都会对幼儿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活动前的激励性语言、活动中的鼓励性暗示,结束时的肯定表扬都可以为幼儿带来心灵愉悦,使他们对下一次的搭建充满期待与憧憬。

3.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为幼儿游戏提供适宜帮助

教师在游戏中不仅要学会观察幼儿,更要注意以引导者身份适时介入,体现教师的隐性指导。如面对无所事事孩子时,教师通过适度的语言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亲热的拉起幼儿的手,低下身子轻声的对他说“咱们一起玩吧”“我们搭什么呢”……这样的隐性指导只要达到引发、深入游戏的目的即可,不必长时间参与游戏。

三、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支持促成反思

建构活动后客观有效的评价,对推动幼儿建构活动深入开展以及建构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促进幼儿良好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可以把幼儿的建构作品展示出来,也可以在幼儿建构游戏后将他们的成果拍成照片,供大家欣赏参观;通过展示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学习,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信心,满足了成功感,还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同时还激发了幼儿的灵感,开阔了思路,使他们在搭建中有更好的发挥。

总之,实践证明: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感知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还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引导者积木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堆积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