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2019-12-02殷琦

新西部 2019年9期
关键词:陇东庆阳红色

殷琦

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地处甘肃惟一的革命老区的高校——陇东学院深入挖掘、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改变了以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单一的理论教学方式,实现了教学途径多样性;以研究方向为引领,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并通过思想政治课的互动学习,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建立校外教育见习与合作育人基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这些有效路径,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包括遗址遗迹、文物、文艺作品和革命精神等几种表现形式。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地处甘肃惟一的革命老区的高校——陇东学院通过深入挖掘、利用庆阳红色文化资源,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加强和改进,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庆阳红色文化资源及其特点

庆阳是甘肃惟一的革命老区,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育了中国革命,亦留下了品质独特、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对于当下和未来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文化引领和道德示范作用,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提供了难得的素材。其主要有以下特点:

1、庆阳红色文化资源品质独特

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领导庆阳人民群众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我党土地革命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与八路军三大主力北上抗日的出发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与陕北革命根据地统一成为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在庆阳这块红色土地上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邓小平、彭德怀、李富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耿飚、马文瑞等老一辈無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影响深远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就形成于庆阳,反对包办买卖、争取婚姻自主的刘巧儿原型——封芝琴的故事也发生在庆阳”,这些都成为庆阳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2、庆阳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

庆阳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包括物质形态的遗址遗迹、文物和非物质形态的文艺作品、革命精神两种类型。遗址遗迹主要有南梁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王孝锡烈士墓、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旧址、南梁列宁小学、大凤川军民大生产基地旧址、河连湾陕甘宁政府旧址、山城堡战役旧址、包家寨会议旧址、毛泽东亲自题写校名的“陇东中学”等;文物有红军长征时期的生活用品、南梁政府使用过的印鉴、列宁小学自编的课本、王孝锡烈士的诗词手稿、山城堡战役和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的遗物等;文艺作品有歌谣、说唱文学、戏剧、小说、新闻、报告文学等,其中包括脍炙人口并传唱全国的三首红色歌谣《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革命精神主要有南梁精神,南梁精神的内涵包括“恪守信念、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忍辱负重、团结协作的大局精神,实事求是、勇于纠错的务实精神,忠诚于党、忠于事业的奉献精神,建设苏区、勤政为民的公仆精神[1]等几个方面。

庆阳红色文化资源对加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改革开放迄今已四十多年,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从之前的封闭、僵化逐渐变为开放、前卫,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政治辨别能力不强,思想容易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造成不少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做事完全以个人主义为重心。而庆阳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革命精神,如南梁精神中的“奋斗精神”“开拓精神”“奉献精神”等,正好能引导陇东学院部分理想信念缺失的大学生懂得,自己的人生只有与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才有意义、才能闪闪发光;在和平年代,大学生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只有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2、红色文化资源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虽然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但各个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只要国家有主权特征,爱国就成为必然要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庆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陇东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大学生了解革命先辈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与外国侵略者进行英勇顽强、不懈斗争的感人事迹,让大学生潜移默化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样更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3、有利于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庆阳红色文化资源中包含的英雄人物、事件、革命精神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一致的,如富强、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爱国等。因此,在新时代陇东学院更好地挖掘、利用庆阳红色文化资源,才更有利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个大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4、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宝贵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许多内容如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涉及到政治、思想、文化、品德等各个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提供了难得的素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深入挖掘、利用庆阳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充实和优化陇东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的内容。

陇东学院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路径

1、充分利用庆阳红色文化资源,改变了以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单一的理论教学方式,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途径多样性

陇东学院建设了陇东红色文化展馆、布展了红色南梁精神展馆,既为专业教学开辟了第二课堂,也成为学校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学校教师利用红色文化展馆、现代信息技术以及自己发明的便携式教学专利,在教学过程中,直观、生动、鲜活地展现与庆阳红色文化相关的红色影视片段、经典歌谣、历史图片、历史书籍等,利用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力,引导大学生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身上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弥补了传统历史教学课堂乏味的缺点,[2]提高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陇东学院打破了过去校本课程不能进入教学计划的限制,把红色文化教育引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组织专家、教师编写或出版了《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南梁精神读本》《南梁精神概论》《陇东革命根据地体育研究》《庆阳老区精神文明研究》等系列教材及讲义十余种,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计划,把栩栩如生的红色人物、引人入胜的红色故事、深厚的红色情怀编入校本教材,建构思想政治课程“统编性+地方性”的特色,不但弥补教材因其统编性、系统性而产生的不足,而且起到拓展、充实红色文化教育的作用。

2、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以研究方向为引领,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思想政治课的互动学习,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近年来,陇东学院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以研究方向为引领,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自2011年以来,相继立项了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和甘肃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十余项,陇东学院作为一所二本高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這在全国二本高校中也是不多见的,这充分表明了学校已经初步构建了以研究方向为引领,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并通过这些研究项目的实施,大大拉近了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距离。

同时,陇东学院组建红色文化教学团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把陇东红色革命精神的历史意义、现实价值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诸如通过抗战时期陇东经济史发展典型,[3]抗战时期陇东戏剧的政治动员[4]及陇东根据地社会教育典型案例[5]教学等手段,把生动的陇东革命故事分享给学生,做到陇东红色革命精神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思政课的互动学习,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真正实现了“历史教育的启智育人”[6]作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较大提升,普遍形成了“到边远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共识,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远离自己家乡的边疆贡献自己的聪明才华,如2009届历史与地理学院历史学专业学生罗凯在毕业后坚持选择到条件艰苦的新疆基层工作,积极投身基础教育工作,2015年荣获“全国励志成长成才百名优秀典型”,成为当年甘肃省高校惟一获奖的学生。

3、立足庆阳红色文化资源,建立校外教育见习与合作育人基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陇东学院在庆阳市建立了南梁革命纪念馆、南梁列宁小学、山城堡战役纪念馆、河连湾中共陕甘宁省政府旧址、环县习仲勋红军小学等红色教育基地,每逢党的重大活动、重大纪念日,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在这些基地重温红色历史,接受红色革命教育洗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历史与地理学院每年选出近百名大学生走进南梁革命纪念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志愿讲解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赴南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了一个馆校深度交流与合作的良好平台,实现了南梁的红色文化走进大学、走近师生、融入教育,这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也是大学生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陇东学院充分利用学生专业见习、实习及寒暑假,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支教活动,红色历史资料收集、口述史资料收集整理等教学实践活动,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亲和性。

陇东学院坚持校地合作育人原则,与庆阳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开展合作,定期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连续多年邀请南梁革命纪念馆、山城堡战役纪念馆等单位在学校开展红色文化巡展,并邀请相关理论专家开展报告讲座,如党的十九大代表、南梁革命纪念馆副馆长王雅丽同志应邀来学校就如何传承红色基因、深挖“南梁精神”内涵、砥砺新时代有为青年等方面,为广大大学生作了题为《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看得认真、听得仔细、问得深入,使党的十九大重要精神在青年学子心中落地生根。

结 语

高校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陇东学院将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有利于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了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价值,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治立.论南梁精神[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02).

[2]王飞.影像资源与技术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3).

[3]王飞.抗战时期陇东根据地畜牧业发展研究[J].中国农史,2019(3).

[4]王飞.抗战时期陇东根据地的文化宣传与政治动员[J].军事历史研究,2013(2).

[5]王飞.陇东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教育[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3(2).

[6]王飞.历史课怎样启智育人[N].中国教育报,2019-03-28(7).

作者简介

殷 琦 陇东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文化产业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陇东庆阳红色
春日 陇东花事
Our Best Friend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浅析陇东窑洞文化
陇东民歌在地方高校合唱教学实践探究
追忆红色浪漫
向阳如葵 奔腾似海
陇东老区的放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