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2019-12-02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手术室

刘 舒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辽宁 沈阳 110035)

髋关节置换术属人工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技术日趋精湛,成为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的主要手段,患者接受度较高,但是同其他外科手术一样,患者术后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危险[1]。受外伤、手术刺激等因素影响,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之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易形成血栓,且以下肢深静脉为高发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会出现局部静脉回流受阻情况,患者下肢肿胀、疼痛明显,且一旦血栓脱落,会造成重要器官栓塞情况,死亡率较高,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抑制血栓形成,其中术中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2]。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对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进行了探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定在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72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2018年7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例数=36)、观察组(例数=36)。对照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29-68岁,平均(48.77±3.81)岁,疾病类型:骨性关节炎6例,股骨颈骨折20例,股骨头坏死1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28-68岁,平均(48.16±3.76)岁,疾病类型:骨性关节炎7例,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头坏死1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存在,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可比较。

2 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以术前常规检查指导、术后下肢状况监测为主,观察组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进行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强化术前准备工作。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手术当天准备好复温毯、保温被、体位软垫,手术开始前10分钟对手术室进行预热,保证手术室温度达到20℃-24℃,对于术中输入液体放置在保温箱中预热,达到35℃-37℃[3];(2)重点进行术中护理。①护理人员尽量在患者上肢开放静脉通道,若由于患者实际情况必须在下肢开放,则在术前留置针,同时选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保证1次穿刺成功率,同时缩短止血带捆扎时间;②护理人员协助医生合理调节患者体位,患者取仰卧位,保证头部低位,同时保护患者受压部位,在其下方垫软垫,根据手术需要调整侧卧位时需予以固定,并增加软垫,对于非手术暴露区域,护理人员应做好保温工作,覆盖保温被;③护理人员积极配合手术进展,准确提供器械,并及时止血,并做好血液回输工作,保证患者具备充足的血液容量,术中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皮肤颜色,判断血液循环状态,尤其重视观察侧卧位时受压肢体,同时根据需要及时补充液体,避免出现血液浓缩情况;(3)术后多人协作搬动患者,务必保证动作平稳,避免出现震动情况,转回病房后做好体位护理,定期调整患者体位,并密切观测受压部位情况,。

3 观察指标:(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监测患者术后5天内情况,若出现肿胀、压痛情况,则进行彩超检测;(2)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包括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于术前1天和术后1天分别进行检测。

5 结果

5.1 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对比: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78%,显著较对照组16.67%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n,%)

5.2 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手术前1天,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术后1天2组上述指标降低,且观察组较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2 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讨 论

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广泛,可有效缓解患者关节功能障碍、疼痛等情况,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是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对患者应激性刺激较大,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明显,加之术后需卧床休息,下肢制动,因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较高[4]。而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会造成重要器官栓塞,其中肺栓塞较为常见,增加患者术后死亡率,危险性较高,临床日渐重视预防工作开展,其中术中护理干预效果较为突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1)手术室术中护理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目的,术前做好准备工作,保证手术室温度适宜,术中护理人员合理调节穿刺部位,必须在下肢穿刺患者则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重复穿刺对肢体造成的影响,且术中合理调节体位,对受压侧垫软垫,并合理固定,同时做好非手术暴露区域保温工作,降低了手术对患者的应激性刺激;(2)手术室术中护理消除了血液高凝状态,进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考虑到髋关节置换术时间较长,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情况,机体释放凝血酶、激活前凝血物质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呈现高凝状态,手术室术中护理重视血液回输操作,保证血容量充足,有效缓解了血液高凝状态,进而消除了危险因素。

综上,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强化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且改善患者血流状态,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手术室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