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效果及预后分析

2019-12-02支艳玲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系统化围术颅脑

张 利 支艳玲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7)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危急症,通常是因头部受到外力打击所造成,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危重,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等特点,若 不及时进行治疗,不仅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1]。因此,临床需要重视其护理质量,本研究对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95例重型颅脑损伤围术期患者因采取不同护理方案给予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95例重型颅脑损伤围术期患者临床资料,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资料不完整者,中途退出者。按随机数表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5.07±4.86)岁,GCS评分为(6.33±0.45)分;观察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4.32±4.85)岁,GCS评分为(6.35±0.41)分。比较2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系统化护理,措施如下:科室建立护理小组,评估患者病情状况,明确其护理规章制度以及风险防范机制;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急救与干预知识等培训,提高成员护理能力,并熟悉掌握颅脑损伤的病理机制、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想法,发现患者存在不良情绪需及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或抑郁等情绪;加强认知行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纠正其错误行为和观念,同时通过行为教育加强患者自身健康管理,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营养护理:待患者各项体征稳定后,经鼻插管至十二指肠,给予葡萄糖和电解质,并根据病情稳定情况过渡至肠内食物喂养,在喂养期间需定时更换导管,保持清洁干净,肠内营养有1周后,鼻饲管拔除;日常护理:病房室温和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患者取仰卧位,抬高床头20°,头偏一侧;定时进行吸痰,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动作缓慢,并遵循无菌原则操作,吸痰结束后记录患者痰液体积、粘度以及性质;若有肺部感染患者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对2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不良情绪越重;根据生活质量表评估2组患者生活质量,主要评估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和物质生活,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采用调查问卷对2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分,调查包括护理态度、护理质量与住院环境等,满分100分,非常满意超过90分;满意60-90分;不满意低于60分[2-3]。

5 结果

5.1 2组心理状态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与SD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优(P<0.05),详见表1。

表1 2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5.2 2组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优(P<0.05),详见表2。

表2 2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5.3 2组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x2=5.2065),详见表3。

表3 2组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 论

颅脑损伤在临床外科是一种常见危急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该疾病通常是因头部受到外界暴力打击所导致,主要以昏迷时间长、颅内出血或颅内高压等为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4]。目前,临床对颅脑损伤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在围术期间护理人员实施的护理,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有相关研究表示,临床对重型颅脑损伤围术期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治疗效果[5-6]。为探讨系统化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效果及预后分析,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95例重型颅脑损伤围术期患者临床资料给予分析。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与SD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优,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优,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表明对重型颅脑损伤围术期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以往,临床对颅脑损伤患者常给予常规护理,该护理模式虽有一定护理效果,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仅重视患者疾病,未能从身心方面所护理,且缺乏护理针对性,导致患者配合度低,严重影响治疗效果[7]。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科室建立护理小组,对患者病情实际状况进行评估,同时明确护理规章制度与风险防范机制;定期开展急救与干预知识培训,提高小组成员护理能力,使其熟悉掌握颅脑损伤的病理机制、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实际想法,若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及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从而减轻其负面情绪;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开展康复训练,纠正患者错误行为和观念,并通过行为教育加强其自身健康管理;保持病房室温及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患者取仰卧位,抬高床头20°,头偏一侧;定时吸痰,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动作缓慢,并遵循无菌原则进行操作,吸痰结束后记录痰液体积、粘度以及性质;若患者存在肺部感染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8]。外部环境与样本例数等因素制约,关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予以分析补充。

综上所述,将系统化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围术期患者中,护理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系统化围术颅脑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