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急诊手术、择期手术效果比较

2019-12-02李迎曦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优良率踝关节切口

李迎曦

(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 辽宁 朝阳 122000 )

踝关节骨折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骨折疾病,踝关节合并脱位则属于高能量损伤导致,并多是扭转暴力为主。该类型患者往往还伴随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对于正常行动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目前多是选用手术模式来进行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并有着非常高的治疗优良率。本文主要就2016年6月-2018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就急诊手术跟择期手术这2种手术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就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以及CT扫描确认,并且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存在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病史,并合并有开放性损失或者其他部位损伤。通过随机分组法对本次研究中的12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9-54岁,平均年龄(36.9±13.6)岁,骨折部位有左踝25例,右踝35例,骨折分型:后脱位22例,外侧脱位38例。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6.4±12.9)岁,骨折部位有左踝26例,右踝34例,骨折分型:后脱位23例,外侧脱位37例。就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2 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手术方式来进行治疗,在患者入院之后的6小时内就积极开展手术,并在结合患者病情基础上采用手法复位或者内固定手术来进行治疗。给予患者行常规硬膜外麻醉处理,随后针对外踝采用纯外侧切口或者后外侧切口,来为后续的手术治疗做好准备。在直视下进行对外踝进行解剖复位处理,随后采用加压钢板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处理。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于部分下胫腓不稳定或者内踝间隙比较宽的患者可以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等手术模式进行处理。对于内踝骨折患者,首先需要在伤口内侧行一弧形切口,切开内侧关节囊之后进行受损软组织以及碎小骨块的清理工作,然后在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克氏针或者螺钉进行内固定处理,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对于后踝骨折患者则可以通过背伸踝关节复位法进行治疗,若患者无法实现有效的复位,则需要于外踝切口后侧或者后外侧切口处显露出复位骨折块,然后在结合患者病情以及个体耐受力等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大小合适的克氏针以及螺钉进行固定处理。在手术完成之后需要做好患者的消肿治疗,并需要对于抗生素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择期手术模式进行治疗,患者在入院之后给予消肿以及脱水处理,若患者在伤口2天后切口处还出现了张力性水泡时,需要给予药物进行治疗,在伤后4-7天水泡干燥以及患者的软组织损伤好转之后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后期采取手术方法跟观察组保持一致。

3 评价指标:本次研究中采用经过改良的Baird-Jackson功能评分系统进行患者治疗状况的评分,其中评分90分以上视为治疗优,评分70-89分为治疗良,评分在70分以下为治疗差。此外对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等参数也需要进行对比分析。

5 结果

5.1 2组治疗效果对比: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1.67%,较之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90.0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n,%)

5.2 2组患者临床治疗参数对比:在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手术时间跟对照组患者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2。

表2 2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治疗时间、住院费用对比

5.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出现了2例切口周围软组织红肿的问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则出现了8例切口周围软组织红肿的问题,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之于对照组患者有了显著的降低(P<0.05)。

讨 论

踝关节骨折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其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多是因为扭转暴力等因素所导致的,最常见的包含有后脱位以及关节向外侧2种类型,并且伴随有内侧三角韧带断裂以及下胫腓关节损伤的问题。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多是属于高能损伤,患者在短时间内还有可能出现软组织严重性肿胀的问题,若未曾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活动受限以及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对于后续治疗效果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临床上在进行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患者的治疗时,对于手术时间以及固定手术方法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在临床上多是在结合患者软组织损伤程度的基础上来进行手术时间的合理选择,借此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部分专家认为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脱位的纠正以及固定处理,只有及时做好脱位处理,才能够有效避免软组织进一步恶化等情况的发生,来为后续的手术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如果择期手术无法进行骨折踝骨的有效闭合时,也就需要通过急诊手术进行纠正处理,借此来让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患者的治疗时,现阶段尚无一个统一的治疗标准,并多是凭借主治医师们的临床经验来进行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但是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再手术率跟医师们的经验以及级别并没有相关性,这也就需要相关医学人员能够加强对该方面的研究力度,来形成一个规范化的合理手术治疗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收治的12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患者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达到了91.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则为90.00%,这也就表明了择期手术以及急诊手术2种手术模式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没有过大的差异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此外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之于对照组患者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说急诊手术在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这2个方面较之于择期手术有着显著的治疗优势。这是因为在通过在择期手术来进行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还需要事先对患者进行制动、抬高患肢等治疗模式,对于患者的创口也会造成比较大的应激反应,也就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以及预后效果。此外在择期手术模式中,因为患者软组织挛缩以及周围瘢痕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导致骨折复位难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在通过急诊手术法来进行患者的治疗时,可以直接采用下胫腓后韧带的牵拉作用对患者的后踝进行间接性复位处理,借此来满足骨折复位的相关标准。较之于择期手术而言,急诊手术能够使得患者的骨折部位更容易复位,还能够对手术步骤进行有效的简化,减少手术过程中对于患者软组织所造成的牵拉以及暴露等问题发生,实现对术区血液循环的有效保存,借此来有效提升术后的康复速度,减少术后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具体治疗过程中,也就要求主治医师能够在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差异性、骨折程度的基础上,来进行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这样也就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急诊治疗模式来进行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患者的治疗时,其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从而减轻患者的所需要承担的疼痛以及费用压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优良率踝关节切口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