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FNA对比InterTan系统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2019-12-02李志永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高龄

李志永

(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骨科 , 天津 301800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治疗方面主要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InterTan系统等内固定治疗方法[1]。临床关于上述2种方法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较多,但是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较少[2]。为进一步明确PFNA和InterTan系统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从而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提供依据,本文结合我院2014年5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6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比PFNA与InterTan系统对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2014年5月-2017年11月对6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其中观察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80-94岁、平均年龄(84.43±2.17)岁,Tronzo-Evans分型:21例Ⅲ型,12例Ⅳ型,病因方面:24例跌倒,9例交通事故。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81-95岁、平均年龄(84.38±2.14)岁,Tronzo-Evans分型:23例Ⅲ型,10例Ⅳ型,病因方面:22例跌倒,11例交通事故。2组患者家属均了解各自手术治疗方法,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资料完整,满足统计学可对比性要求(P>0.05)。

2 方法:2组患者术前常规全身检查,评估手术风险,准备好各项手术材料。全身麻醉或者腰硬联合麻醉,仰卧位,通过C型臂X线机透视牵引复位骨折区域,切口在大转子点上方,大小4-6cm。观察组:患者使用PFNA治疗。进针点选择大转子顶点,借助于C型臂保证导针到达合适位置,开口将扩大处理,将对应型号的髓内钉置入髓腔,调整髓内钉的深度,继续置入股骨颈防旋螺钉、远端锁钉,反复确认无误后予以静态或者动态远端锁定钉固定,拧入尾钉,缝合切口。对照组:InterTan系统治疗。 进针点为大转子顶点略偏内侧,借助于C型臂透视,将导针插入并到达合适位置,扩髓处理并将INTERTAN主钉植入,并依次置入拉力螺钉、加压螺钉,保证其长度合适,远端通过盲锁技术将远端锁钉植入,在固定良好后,缝合切口。

3 观察指标:(1)患者手术治疗指标;(2)患者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3)患者骨折愈合情况。

4 评价标准:Harris髋关节评分表主要从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肢体畸形等方面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骨折愈合成功的标准为:骨折区域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线检查显示骨折线模糊,骨折线区域有骨痂通过,在术后4个月评价骨折愈合时间。

6 结果

6.1 2组手术指标对比:2组患者在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6.2 2组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对应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比分)

6.3 2组骨折愈合情况对比:2组患者均在术后4个月评价骨折愈合时间,其中观察组33例骨性愈合,占到100.00%,对照组32例骨性愈合,占到96.96%,数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x2=1.015,P>0.05)。2组患者愈合期间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讨 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作为老年人群中发病较高的骨折类型,临床早期对全身状况较差患者主要采取保守治疗方法,但是保守治疗期间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恢复期间肺部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风险较大,影响到患者实际治疗效果,严重的可引起患者死亡[3]。基于此,临床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建议使用手术治疗方法。

PFNA治疗方法是在PFN基础上改进的治疗方法,这一治疗方法符合解剖学与生物力学特点,应用期间具有稳定与抗旋转功能,使得骨折部位固定更加可靠[4]。螺旋刀片可实现对骨质的压制,增加固定表面积,提高骨折部位固定的稳定性,降低患者恢复期间的并发症发生风险[5, 6]。PFNA在治疗期间具有切口小,创伤小以及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但是PFNA螺旋刀片在骨折处理期间,由于自身表面积增加,在骨折区域植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复位的骨折出现丢失,这是PFNA中应用期间的不足之处[7]。InterTan系统髓内钉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期间具有髓内装置微创治疗优势,治疗期间需要剥离的软组织较少,能够较好的维持骨折区域的血液循环,InterTan髓内钉具有较好的抗剪能力,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较好优势[8]。InterTan系统中横断面为梯形,依靠关节假体柄设计原理,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力学优势。但具体应用中InterTan系统在骨折区域内固定中包含2枚头钉,且临床应用时间较短,使得实际应用期间用时较长,这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9]。本文研究中收治患者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上述患者分别使用PFNA、InterTan系统治疗方法,研究显示:PFNA较InterTan系统在治疗期间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方面有优势,其它手术指标方面差异较小,分析可能是PFNA临床应用时间较早,有较好的手术操作经验;2组患者治疗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提升,差异较小,同时骨折愈合率较高,差异性也较小,综合分析表明,PFNA、InterTan系统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面效果较好,且基本无差异。

综上所述,PFNA、InterTan系统均可用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且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PFNA与InterTan系统各有优势,实际应用中可综合多项因素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高龄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锁定加压钢板与顺行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