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19-12-02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断端肋骨外伤

樊 兵

(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44 )

重症胸外伤属于临床常见胸部损伤,发病率高。临床常采用胸带或者胶带固定治疗单纯肋骨骨折,多数患者身体好转。而重症胸外伤患者往往伴随多发性肋骨骨折[1],引发肋骨错位,胸膜、肺组织、肋间血管均受到不同程度损伤,肋骨之间连接性降低,影响患者肺部通气,严重情况下甚至出现休克死亡现象,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因此,临床应给予重症胸外伤患者足够重视,努力探寻安全高效治疗方法帮助重症胸外伤患者恢复健康。本文主要探究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重症胸外伤患者,其中43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对照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9.58±6.37)岁,肋骨骨折根数2-7根,平均(4.53±1.10)根;合并性疾病:脑挫裂伤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肩胛骨骨折8例:受伤原因:交通伤14例,跌落13例,挤压伤16例。观察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7.93±3.44)岁,肋骨骨折根数3-6根,平均(4.29±1.35)根;合并性疾病:脑挫裂伤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肩胛骨骨折6例:受伤原因:交通伤15例,跌落18例,挤压伤10例。所有患者经胸部X线、CT确诊为重症胸外伤,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不存在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2组患者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方法: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具体方法为:在患者入院后,立即提供氧气支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同时提供扩容补液,维持呼吸系统稳定运行,采用X线片或彩超扫描对胸部、肋骨进行成像检查,准确了解患者病情。给予患者胸带固定、镇痛措施、雾化吸入治疗。定时帮助患者翻身,轻拍背部促进咳痰。每天指导患者进行一定量的肺部呼气活动,锻炼肺活量,促进肺部复张。观察组患者使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具体方法为:在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胸外科常规处理,包括吸氧、补容、补液等措施,维持呼吸系统稳定运行。使用X线片或者彩超扫描胸部对肋骨进行成像检查,如患者出现严重复合伤、开放性胸外伤、大量血气胸等严重病情,应立即进行急诊开胸、开腹探查止血,根据患者实际进行肋骨骨折内固定。使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保持患者侧卧位,探查胸腔损伤情况,依据胸部放射学检查结果,明确骨折部位,选择合适切口长度以及手术部位。将手术部位完全暴露在视野范围内,将骨折断端周围血凝块清除干净,切开骨折端两侧肋骨外侧面骨膜,于骨折端上下缘进行游离。对于骨折断端平整患者,选择合适吸收肋骨钉进行固定。对于骨折断端不平整患者,采用纯钛肋骨爪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首先进行骨折复位操作,将纯钛肋骨爪型接骨板置入骨折部位,同时在肋骨两侧缘扣入接骨板爪,使用钢板钳紧扣骨板,活动骨折断端,保障骨折断端稳定牢固,按照常规方法放置胸腔引流管,之后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3 观察指标:(1)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建立疼痛评估表,依据疼痛数字评分法(NRS)[3]对患者疼痛感进行评分,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最后评分取多次疼痛评分平均分。分别于术前、术后2小时、24小时、48小时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2)2组患者相关客观指标。主要包括镇痛剂使用次数、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3)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本文中,主要考虑并发症有肺部感染、气胸、血胸等。

5 结果

5.1 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对比:术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7.56±2.24)分、(7.62±2.17)分,无显著差异(t=0.126,p=0.450);手术后2小时、24小时、48小时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4.73±1.51)分、(2.48±1.06)分、(1.34±0.22)分,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6.54±1.68)分、(5.77±1.32)分、(2.48±0.64)分,2组之间差异显著(t=5.254、12.744、11.046,P=0.000、0.000、0.000)。

5.2 2组患者相关客观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镇痛剂使用次数、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0.54±0.87)次、(11.24±1.52)天、(4.13±1.57)天,对照组患者镇痛剂使用次数、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26±1.08)次、(17.65±2.07)天、(5.81±2.14)天,观察组镇痛剂使用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3.404,P=0.00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t=16.367、4.151,P=0.000、0.000)。

5.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9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分)

讨 论

重症胸外伤种类繁多,其中肋骨骨折占据约90%,易出现血气胸、肺挫伤等严重并发症,加大治疗难度,预后不佳[4-5]。多发肋骨骨折前后端丧失骨性连接,周围胸壁失去支撑力出现软化塌陷现象,胸廓运动缺乏完整性,反复呼吸运动导致纵膈摆动加强,骨折端反复摩擦发生进行性移位,对患者肋间神经产生持续刺激。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伴随剧烈疼痛,肺挫伤等。反复呼吸与纵膈摆动随着肋骨骨折范围的加大而明显,对呼吸、循环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当患者出现侧胸壁、前胸壁大面积胸壁浮动时,极有可能使患者呼吸功能衰竭,导致死亡[6]。根据卫生组织统计,重症胸外伤病发死亡率高达15%-36%[7]。因此,临床应给予重症胸外伤疾病足够重视,积极探寻安全有效治疗方式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在传统保守治疗中,经常采用肋骨牵引悬浮、胸带加压包扎固定、手术外固定等方式进行治疗,骨折断端固定效果差,易出现骨端移位现象,肋间血管、神经受到不同程度损伤,骨折发生错位,导致肋骨骨折畸形愈合,影响美观,风险性加大,患者满意度低[8]。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保守治疗患者术后伴随长时间疼痛,延长住院时间,易出现血胸、气胸等并发症,治疗风险大,预后不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来,临床逐渐开始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明确骨折位置,选择安全、方便切口,完全显露骨折部位,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从高肋骨开始,依次向下固定,能够对骨折解剖处实现及早复位,恢复胸廓正常形状[9],减少骨折断端对肋间神经产生的刺激性,缓解呼吸疼痛,方便痰液及时排出,保持呼吸道顺畅,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在胸膜外进行肋骨固定更为安全,不会对肋间神经、血管、骨髓腔造成损伤,在临床应用上获得了普遍认可[10]。目前,临床较为常用内固定材料包括人工生物材料、可吸收肋骨钉、全钛接骨板等,其中全钛接骨板最为普遍,作为一种新型内固定材料,符合人体生理对置入材料的要求,与各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促进低分子蜕变,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该治疗方法对于昂贵仪器设备无特殊要求,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可以在基层医院进行治疗[11],适用范围广泛。

在本文中,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结果表明,术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2小时、24小时、48小时,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相关客观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气胸、血胸)发生率为6.98%,显著降低(P<0.05)。可以看出,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疗效明确,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中出血量,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骨折部位早日愈合,且复位效果良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猜你喜欢

断端肋骨外伤
59例交通事故致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分析
双侧肱骨近端骨折伴肱二头肌肌腱断裂1例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再骨折1例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分析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迷人肋骨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