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镜辅助下自制带角度勾撬拨针复位并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2019-12-02朱光彩金建辉汤善华通讯作者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骨关节关节镜关节

江 摩 朱光彩 金建辉 邓 兰 汤善华(通讯作者)

( 解放军184医院骨科 , 江西 鹰潭 335000 )

跟骨骨折临床发生率较高,临床主要以解剖复位、加强内固定以及术后及早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等作为治疗原则,有助于减轻其生理和心理不适感。保守治疗解剖复位效果不佳,内固定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固定效果,但是术后易出现软组织感染等并发症[1]。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的患者应用关节镜辅助下自制带角度勾撬拨针复位并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6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受伤原因主要包括车祸伤,坠落伤等,均为闭合性、有移位骨折,纳入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1-64周岁,平均年龄(42.3±5.1)岁,32例患者左侧骨折,30例患者右侧骨折,6例患者双侧骨折,44例Sanders分型Ⅱ型患者、24例Ⅲ型患者。

2 方法:为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或者腰麻,应用止血带,调整其姿势为俯卧位,自患者骨结节以及骨颈部位平行打入2枚自制带角度勾撬拨针并置入牵引器,通过C型臂X线机监测牵引角度以及距离,确保跟骨结节内翻角以及长度获得恢复[2]。保持牵引状态并应用自制带角度勾撬拨针经患者足底或者跟骨外侧壁对复位塌陷关节面进行过初步撬拨。沿患者舌形骨折跟骨长轴将撬拨针置插入其骨块内,并向足底按压撬拨针以取得舌形骨折块翻转效果,恢复距下关节以及载距突骨折块的正常对合关系,对跟骨外侧壁进行挤压,使跟骨宽度得到恢复[3]。应用关节镜对跟骨患者关节面复位效果进行观察,若间隙或者台阶超过1mm需要进一步复位。取得满意的复位效果后,将后关节面骨折块固定至载距突部位,然后在与患者腓骨肌腱鞘上缘相距1cm以及外踝尖下缘相距0.5cm部位做小切口并于后关节面平行部位拧入1枚可吸收钉。以患者跟骨结节后缘部位为进针点,自与跟骨外侧壁平行部位以及足底载距突方向平行部位分别打入可吸收钉1枚,然后将牵引器松开,应用关节镜检查关节面,若关节面未见移位且平整性较好则进行创口缝合[4]。

3 项目评价:比较手术前后患者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高度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参考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术后患者患足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差:评分<60分;可:60-75分;良:76-89分;优:≥90分。

5 结果

5.1 手术前后患者Gissane角、Bohler角以及跟骨高度变化情况比较:术后患者Gissane角、Bohler角以及跟骨高度均较术前改善,手术前后患者Gissane角、Bohler角以及跟骨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患者Gissane角、Bohler角以及跟骨高度变化情况比较

5.2 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2例患者切口感染,1例患者创口延迟愈合、1例患者腓肠神经损伤,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88%,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各项并发症均得到控制。

5.3 患足功能恢复情况分析:68例患者中4例患者患足功能恢复为可,占5.88%,30例患者为良,占44.12%,34例患者为优,占50.00%,患足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12%。

讨 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手术治疗能够取得确切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跟部血液循环较差、软组织覆盖较少,因此,术后容易出现腓肠神经损伤、创口感染、延迟愈合以及创口皮缘坏死等多种并发症。关节镜辅助下自制带角度勾撬拨针复位并内固定治疗,能够使患者关节面情况得到清晰显示并可取得理想的开放复位效果以及固定效果,可使患者跟骨后关节面复位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SandersⅢ型以上跟骨骨折患者具有复杂骨折线以及细小骨折块,关节镜操作空间较为有限,因此无法有效复位并固定骨折块,不适宜应用关节镜辅助下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准确复位跟骨结节有助于使跟骨正常形态得到恢复,可有效降低肌腱撞击、跟骨短缩以及足弓塌陷等并发症,还能够为关节面复位提供空间,本研究中复位过程中应用骨牵引器能够使跟骨短缩、内翻等畸形症状得到有效矫正,同时还不会对进一步手术操作产生影响以保证手术效果[5]。为了保证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成功率,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术前应用CT片、X线充分了解患者的骨折移位、骨折块大小以及骨折分型等情况,并制定针对性手术治疗方案;确保选择合适的关节镜入路,防止损伤患者腓骨长短肌腱、腓肠神经;术中应用牵引器适当扩大关节间隙以便于手术医生观察骨折情况以及复位效果;若进行骨折复位时关节面骨折台阶或者间隙超过1mm需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及时取出关节内游离骨碎片。此次研究中,术后患者Gissane角、Bohler角以及跟骨高度均较术前改善,手术前后各观察项目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88%,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各项并发症均得到控制。术后64例患者患足功能恢复优良,优良率为94.12%。

综上所述,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关节镜辅助下自制带角度勾撬拨针复位并内固定治疗,有助于加快其患足功能恢复且治疗安全性较高,术后待患者病情基本恢复稳定后及早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加快其机体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骨关节关节镜关节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64排CT诊断骨关节损伤的优势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关节镜辅助下三束重建治疗急性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骨关节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