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问心理医生

2019-11-30李建茹

健康之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家人内心家庭

李建茹

阻挠女儿婚事的强势母亲

我是一个正在恋爱中的女子,因为母亲极力反对而不知所措,虽然没有分手但不敢公开继续,原因是在我的家庭中,母亲强势,凡事都要做主,父亲则温和顺从,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就听你妈的吧”。我和妈妈的关系比较疏远,因为很多事情都没法和她沟通,只能少说为佳或者敬而远之。我的恋爱对象是单位同事,我比较了解、认可他的为人,相貌也不错(我妈也承认这一点),只是他家的经济情况比我家差一些,这一点我能接受,我们还年轻,完全可以靠自己奋斗。但是这一点,我妈就是不能通融,她的意思是一定要找富裕人家,自己的女儿怎能“下嫁”呢?她怎么就搞不清楚是自己的面子重要,还是女儿的幸福重要呢?为此还让舅舅和姨分头来说服我。这个事我心里有数,不会放弃,但是心理上又畏惧母亲,甚至很想结婚后尽快摆脱这个家庭。基于我这样的情况,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通常家长阻挠儿女的婚姻大事,本身就是家庭中的一件大事,而脾气大小是另一回事儿。你的确遇到了阻力,好在你有自己的想法(好像还蛮坚定的),只是不知怎样进行才能化解这一危机。说到建议,我想有这样几个环节是必须经历的,不可简单处理或“绕行”。

第一,你觉得母亲对你恋爱的阻扰(现状包括理由),可不可以告诉男朋友?这一点取决于你们的关系基础和心理成熟程度。当现实困难摆在面前时,男孩有没有表现出模棱两可或迟疑退缩?能否从积极的角度理解你的母亲(比如说担心女儿过苦日子)?能否愿意只要你坚持他就会站在你的身旁,或者说事情由你决定,两个人一起努力这样带有包容、体贴之类的话语?至少男友知道你家的情况,对未来关系的走向和处理有心理准备。

第二,从信中看,你对自己原生家庭的关系是不满意的,那么你了解未来婆家的家风(家庭关系模式)吗?有些女孩子不看重这一点,认为“我嫁的是某个人,又不是他的家庭?”涉世不深,往往是婚后才明白姻缘就是与另一个家庭结缘,对方的家风、亲人之间的交往模式深深地影响着你的爱人。如果你观察过男友的家庭成员之间如何相处,就基本上知道了日后你们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生活了。嫁给拥有好关系的家庭,享受舒心的亲情关系,不亚于登上精神层面的“豪门”呀!

第三,前两点一定要搞清楚,摸清对方的底牌后,看看自己终了是否还坚持这份感情。如果依然没有动摇的话,工作方向可以转向你们自家。建议先说服你的舅舅和姨,因为通常这类关系的亲人都是奉命阻扰,不会真的不依不饶,自由恋爱的道理谁都懂得。只要你们真心相爱,以事实为据,理由为证,先说服家庭外围的亲人还是很有可能的。父亲不是主攻方向,他只要不多说什么就OK了。

母亲是最后一道“关卡”,你需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是能被说服或默认,二是最终还是不能被说服,都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以不影响你们的未来为准。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是自己不断成长,才能活得智慧如意,而不是在愤恨情绪的左右下匆忙逃離,在未来关系中不看走眼很重要!

丈夫的控制欲让人喘不过气

我的丈夫控制欲很强,尤其在家里,不管大事小情他都要家人听他的,经济权他得把控着,添置物件得经他同意,旅游去哪里要他说了算,甚至孩子是否接种疫苗、哪天上补习班,都得由他决定。家人都觉得跟他生活挺压抑的,总是被压制着,如果有一点与他意见不合,他就会急躁发脾气,或者甩脸子、冷暴力,让家里气压低得喘不过气来,直到家人拗不过他顺从他。他为什么会这样?该如何与这样的家人相处?

从你所述的问题中,我感受到了在你先生身上那种超级控制的欲望和力量,但要说明的是那并不是真的有能量,而是像你们家人所感受到的,他活得很压抑、很辛苦,同时也很无奈。形成这样一种人格是有原因的,成长环境是外在因素,比如:早年生存环境有较强的不安全感、孤独无助、得不到爱抚、肯定和承认等等。还有内在因素,就是一个人的性格基础,比如说:执拗、倔强、自以为是、难以转变和通融;这些内外因素促成了一个人成年之后的性格特点。

遇到这样的人,人们通常的感觉认为他是在和别人较劲,其实不是的,他是在与自己的内心较劲。当事人需要通过说一不二、控制一切的做法来给自己一个肯定,自我安抚,从而减轻内心的不安感;或者说他是在用一种很较劲、很辛苦的方式,让自己体会到控制之下带来的表面和短暂的安宁。因为,凡事都由自己拿主意,意味着一切都在掌控之内,能够掌控就是安全的。累是可以忍受的,而不安全、不完美、不踏实的感觉是绝对无法承受和接受的。从处理问题缺乏灵活变通这一点看,先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相对脆弱,但目前还能以自己的方式勉强应对生活,维持这种状态比失衡要好一些。如果在现实中,我们不得不和这样的人相处的话,首先是不要较劲、对抗,也不要试图通过我们的努力扭转改变什么。如果关系尚未到破裂地步,那就只能是顺应,尤其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适当地配合和鼓励,能明显地缓和家庭关系。

做违心的自己能让内心平衡吗?

我参加工作时间不太长,自认属于聪明且踏实的类型。与同时入职的同事相比,我的能力明显在他人之上,但是在领导面前不太会表现自己,自然也不太被关注,而有的女孩工作能力很一般,但是特别会来事,通过拍马讨巧,或者借助其他爱好特长,很容易就“拔得头筹”,让我心里很不舒服。我原来打心里看不起这类人,但是看到她们少出力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好处之后,又多少有点羡慕嫉妒,我也需要学他们的样子吗? 如果违心地做自己,我就真的内心平衡了吗?

你此时的困惑很有代表性。进入社会之后,人各方面能力的展现不再是单一的体现(考高分数或某项技能),而是综合能力适时地表露,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审时度势的能力、社交能力等等。人的性格不同,具有的兴趣爱好也不同,能否敏感地抓住机会大胆地展示自己……如果我们不把自己和其他人进行单一地比较,不只是肯定自己的优点,而把其他人的能力说成是贬义的“拍马讨巧”,或许我们才能找到一个适当的理解自己、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视角。另外,羡慕和嫉妒感觉的产生也是有意义的,这种情绪似乎在提示你自己应该做一些调整,因为人只有在质疑自己的过程中才有可能改变和成长,否定自己以往一直认为的理念并不可怕,正好腾出心理空间来接受新的内容,接受改变之后有可能更好的自己。你的聪明、踏实是性格中的可取之处,但还需要一些灵活和宽容。遇事别“小家子气”,我好、别人也好,接受这样的理念,才会营造出好的人际关系。成熟、成长从来都不是在贬低、对立关系中得到的,反而是在相互理解、相互取长补短中获得的。想明白再调整,你怎样做都不会是违心的,而是更加适应、更加全面。

猜你喜欢

家人内心家庭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家庭“煮”夫
家人不支持直销怎么力?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