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网络语言暴力犯罪的治理途径

2019-11-27张雯宵王春林

智富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治理犯罪

张雯宵 王春林

【摘 要】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网民人数暴涨、上网人群逐渐低龄化,导致了网络世界乱象频出,网络语言暴力犯罪已经成为了不容小觑的法律问题。在明确网络语言暴力成因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制、加大政府网络监管力度和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正确可行的治理途径。

【关键词】网络语言暴力;犯罪;治理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每个人都成为网络世界的参与者,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人不分青红皂白使用言语在网络上针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人们称之为“网络语言暴力”。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原因,网络语言暴力也逐渐泛滥,甚至达到了犯罪的地步。网络语言暴力犯罪是现实社会中的暴力犯罪行为在网络世界的衍生,不仅打破了原有的绿色、文明的上网环境,更在现实生活中对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不同程度的侵犯。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在治理网络语言暴力犯罪方面无疑是最重要的手段。

一、网络语言暴力的法治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针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进行定性和明确,对网络语言暴力犯罪的处罚也没有明确规定,只在行政法规和各部门法的司法解释中有所涉及。

我国现行的《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中,都没有界定网络隐私权保护的边界,更没有明确哪些网络行为属于网络暴力行为,还有很多疏漏。我国还通过了《文明上网自律公约》,试图依靠广大网民自身素质来规范上网环境,减少网络语言暴力行为,见效甚微。在实务中,大多数律师会把网络语言暴力侵犯他人权益认定在民事侵权的范围内,达到犯罪程度的较少,并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可以确定网络侵权行为责任主体。对于网络语言暴力行为达到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的入罪标准,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形式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的“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案件的管辖和诉讼程序,以及如何对网络水军互联网灰色产业进行规制。但是,由于网络暴力形成的复杂性,我国的法律规范对于网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不够全面,在实践中仍出现许多问题未被法律所规定。

二、网络语言暴力成因

1.网络的虚拟性

由于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友都采取匿名的方式上网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对于某些事件,部分網友不分青红皂白在网上肆无忌惮发表攻击语言。由于法律没有对网络世界有效监管,许多网友将网络世界当成法外之地,自我约束和道德约束也会渐渐放松,大肆发表各种不负责任的言论,随意攻击他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对他人造成极大的伤害。

2.网络监管失当

很多社会事件一开始没有专业官方的媒体报道,而是通过小道消息传播,一传十,十传百,谣言也会因互联网病毒式的传播而变得人尽皆知,许多网友不明真相就发表具有明显语言暴力特征的言论,如谩骂、诋毁、讽刺等。与此同时,政府对于不当言论的监管微乎其微,网友的言论直接发布在网上,没有经过任何的审核,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三、网络语言暴力的危害

1.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网络语言暴力主要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和人格尊严权,对当事人甚至当事人的亲友的正常生活也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很多网络语言暴力事件中,广大网友将自己处于道德的制高点,采用批判和审视的态度,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猛烈地抨击和谴责。更严重的是,有些网友会采取人肉搜索等手段,引导舆论抨击谩骂当事人,严重影响当事人正常生活。在许多事件中,当事人因为受不了网络语言暴力,而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破坏社会和谐氛围

由于许多网民容易受到错误舆论的引导以及“以恶制恶”思想的影响,在面对许多热点事件时,会倾向于用暴力手段处理,产生网络语言暴力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很多网友看见网络上流传的爆炸性事件,使用人肉搜索并且在网络上公开当事人的隐私信息。许多事件中当事人因为受不了网络语言暴力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破坏和谐社会建设。只有营造了绿色、文明、安全和健康的网络环境,社会氛围才会和谐稳定。

四、网络语言暴力治理途径

1.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很多法律法规,但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因此治理网络语言暴力仍是困难重重。在立法过程中,可以考虑在2020年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民法典》草案中增加有关网络隐私权的条款,明确规定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内容。或者可以专门制定关于网络语言暴力方面的部门法,可操作性高,结合实务,给予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从而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世界。我国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对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

2、完善相关的政府行政规范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导致更多的人在网络上肆意妄为,成为网络“喷子”,往往出现网络语言暴力犯罪时,第一时间不能找到责任主体,处罚也无从下手。因此网络实名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网络实名制是以真实姓名为依托、在网络后台进行登记备案的互联网管理方法,需要利用政府部门的行政手段来执行。实施实名制不仅保障公民网上自由和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而且便于相关政府部门对网络内容进行审查,营造绿色、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还应该实行监督举报、上访制度,让公民参与到网络语言暴力的治理当中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

3、发挥社会组织协同管理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语言暴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蔓延,因此网络语言暴力也需要社会组织积极协同行政部门参与治理。电信企业、网络运营商以及社会公众都是网络语言暴力犯罪所涉及到的社会组织群体,也应该协同政府管理网络语言暴力。除此之外,还有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等组织也应该加大管理力度,制定相关规范条例,形成良好和谐的网络氛围。网络论坛的监管者应针对过于偏激的言论,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其进一步蔓延。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面对此类事件时,时刻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盲目跟风,不为网络语言暴力推波助澜。

五、结论

网络语言暴力犯罪是现代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法律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能任由公民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言论产生的不良影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为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相关治理政策预防网络语言暴力事件的恶化,利用法律手段惩罚网络语言暴力犯罪。治理网络语言暴力犯罪,对构建和谐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羽栋.网络语言暴力的治理路径探析[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4):83-86.

[2]贾凌云.网络语言暴力的治理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2):70-71.

[3]彭焕萍,张悦.法治视角下网络暴力治理的多元化策略[J].青年记者,2015(33):84-85.

[4]吕霄翔,汤晶.自议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其法律规制[J].新财经(理论版),2011(1):89-90.

作者简介:张雯宵(1999—),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法学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8批科研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8C179.

猜你喜欢

治理犯罪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犯罪”种种
积极开展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