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贯通内隔舱的带内袋的集装袋

2019-11-27王仁龙整理

塑料包装 2019年5期
关键词:通孔边角部位

王仁龙 整理

一、概述

集装袋(Container Bag)是指:装入内容物后搬运的,箱子形状的搬运容器。主要装载散装内容物。装入内容物后,为了搬运集装袋,不发生涨肚现象、保持直角六面体等形状、以及保持直立是非常重要的。

以往的集装袋也尝试过在集装袋内部形成隔层,使边角空间部位起到一种柱子的作用,从而保持集装袋的形状。内部隔层通过通孔等,把内容物移动到边角空间部位,移动后的内容物向边角空间部位的外侧膨胀,从而保持规定的形状。

现有技术只是内部隔层在主体部位的侧面中央,对因为内容物的膨胀而发生的外向力不能起到明显影响。因此,经常追加设置防止主体部位侧面中央涨肚现象的外带等。

本技术为了解决:1)通过连接內隔舱和外部压迫部位,利用相互之间的加力,防止集装袋的涨肚现象;2)通过內隔舱,内容物能够灵活移动到边角空间部位;3)通过密封连接贯通部位,防止内容物流出或湿气混入等。

二、技术方案

一种贯通内隔舱的带内袋的集装袋,属于具备贯通带的集装袋领域,为内部装入内容物的集装袋相关发明。本技术包括内袋,及设置在内袋外的外皮,内袋包括:内部装入内容物的中空形状内皮主体部位;由中间具有内皮主体部位的各个边角、对向形成的一对切口组成的横向排列切口组以及贯通插入到上述横向排列切口组、形成边角空间部位的內隔舱和带有外部压迫部位的(与内皮主体部位外面接触的)贯通带。

三、有益效果

1. 因为內隔舱和外部压迫部位形成一个贯通带,通过內隔舱中外推的力量,外部压迫部位产生内推力量。因此,具有防止集装袋涨肚现象的效果。

2. 通过內隔舱的多种形状,具有内容物能够灵活移动到边角空间部位的效果。

3. 通过热熔连接等方式等,密封了贯通部位。具有防止内容物流出或防止湿气混入的效果。

四、附图说明

图1 a 原先集装袋的外观图

图1 b 图1 a的平断面图

图2 本技术组成相关的概略图

图3 按照图二形成的集装袋的模式图

图4 本技术中横向排列切口组的概略图

图5 显示图三的平断面图形状

图6 图5形成的集装袋外部增加外皮的概略图

图7 贯通带的实施方式

图8 贯通带中形成通孔的实施方式

图9 贯通带形成为网格结构的实施方式

图10 图7具备贯通带集装袋展开图

图11 混用网格结构和非网格结构贯通带集装袋展开图

图12 混用网格结构贯通带的集装袋展开图

图13 图12e中X部位的放大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同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容易理解的一样,下述具体实施方式在不超出本技术概念和范围的限度内,可以变形为多种形态。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在图纸中尽可能使用相同的图纸符号来表达。

图一a为本技术以前的集装袋的观图,图一b为图一 a的平断面图,是显示集装袋内部结构的概略图。在集装袋内部,设置具备通孔等的隔层部位(210),以形成边角空间部位(corner)。投放到集装袋中央的内容物,通过隔层部位(210)的通孔(210a),移动到边角空间部位。如图一b所示,采用这种结构后,发生从边角空间部位(corner)推向外侧的力量(F_corner),使边角空间部位起到一种柱子的作用。以此保持直角六面体的外观,也最大限度降低主体部位侧面涨肚的现象。

但是,如图一b所示,集装袋内部的内容物不仅移动到边角空间部位(corner),还移动到主体部位的侧面中央方向。因此,发生从主体部位内部向外侧的压力(F_in)。这种压力的方向,引发主体部位侧面中央的涨肚现象。

本技术为有效防止集装袋主体部位侧面涨肚现象的发明。本技术中,为了向主体部位侧面中央部位给与从外侧向主体部位内部的压力,设计出以与隔层部位(210)一体式连接的压迫部位(220)组成的內隔舱外的带子(band)。此外,通过主体部位(100)中切开的贯通孔切口(slit),把上述带子的一部分插入到主体部位中。通过切口(110a、110b)插入到主体部位内部的部位为隔层部位(210)。没有插入并放置于主体部位外部的部位为压迫部位(220)(参照图四及图五)。

因为隔层部位(210)和压迫部位(220)由一体的同一面料形成,隔层部位承受的压力(F_in)方向和压迫部位承受的压力(F_out)方向将会相反。

如图五所示,注入到主体部位内部的内容物移动到边角空间部位(corner)方向时,从主体部位内侧向外侧方向的压力(F_in),发生在隔层部位(210)。当然,内容物也移动到主体部位侧面中央方向,该部位则发生从主体部位内侧向外侧方向的压力(F_in)。

但是,隔层部位(210)中发生外侧方向的压力(F_in)时,将会向内侧方向拉拽一体式连接的压迫部位(220)。因此,压迫部位(220)中,发生从主体部位外侧向内侧方向的力量(F_out)。隔层部位(210)的压力(F_in)越强、压迫部位(220)的压力(F_out)也会越强。

为了在主体部位侧面中央部位发生上述方向的力量(F_out),可以采取从主体部位外部以另外独立的带子紧固的结构或主体部位内部设置带子而紧固的结构。这些结构,因为采用与隔层部位不同等的另行独立的带子结构,所以与本技术中的带子是完全不同的结构。

本技术中的带子为贯通主体部位的贯通带(Penetrating Band)、一体式也是一体的同一面料。一部分在主体部位内部,起到隔层部位(210)的功能。而另一部分在主体部位的外部,起到压迫部位(220)的功能,这是本技术的特征。

本技术为用于内部装入内容物的中空形状集装袋的相关发明,包括内袋,及设置在内袋外的外皮。其特征在于:内袋包括内部装入内容物的内皮主体部位(100);由中间具有内皮主体部位(100)的各个边角、对向形成的一对切口(110a、110b)组成的横向排列切口组;及贯通插入到上述横向排列切口组(110)、形成边角空间部位的內隔舱(210)和带有(与内皮主体部位(100)外面接触的)外部压迫部位(220)的贯通带。

在本技术中,各个横向排列切口组(110)们,可以以上下方向,形成多个切口。此时,贯通带(200)可以横向插入放置于各个横向排列切口组(110)。

一个横向排列切口组的各个切口,最好形成同等高度。如果具备一个横向排列切口组,插入到的贯通带(200)高度(height),可以达到主体部位高度相应部位的高度。

在本技术中,多个横向排列切口组(110)们相互隔离形成时,各个贯通带(200)的高度也可以相同(参照图七c),还可以采用放置于下边的带子高度更高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七d)。主体部位的下侧为主要承受内容物重量影响的部位。因此,起到隔层部位(210)作用的带子高度应该更高,以便能够承受得住内容物的荷重。另一方面,如图七c及图七d的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各个贯通带的向下隔离间距,内容物可以移动到边角空间部位。

本技术中通过隔层部位(210),为了使注入到主体部位的内容物移动到边角空间部位方向,可以在隔层部位(210)中设置内容物经过的通孔。

在本技术中,贯通带(200)的內隔舱(210)及外部压迫部位(220)中,至少在內隔舱(210)可以形成多个通孔。实际需要通孔的部位虽然为內隔舱(210),但只在內隔舱(210)形成通孔,其制造工程有可能更加复杂。此时,包括外部压迫部位(220)的整个贯通带(200)部位中都形成通孔,其功能也一样。这是因为即使在外部压迫部位(220)中形成通孔,也因为放置于主体部位的外部,所以不会对内容物的移动发生影响。此外,即使有通孔,也能使其发生充分的压力(F_out)。这些逻辑,也可以同样地适用到后述的网格(net)结构中。

在本技术中,形成于相同横向排列切口组(110)內隔舱(210)的多个通孔,下边通孔的直径大于上边通孔的直径为宜(参照图八b)。注入到主体部位的内容物,注入初期移动到边角空间部位,应迅速形成边角空间部位形状,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形成于下方的通孔直径最好大于上面通孔直径。

在本技术中,形成于横向排列切口组(110)內隔舱(210)的多个通孔,也可以采用放置于下面的通孔直径可以大于放置于上边的通孔直径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八d)。

在本技术中,贯通带(200)的內隔舱(210)及外部压迫部位(220)中,至少在內隔舱(210)可以设置网格(net)结构(参照图九)。网格(net)结构是由多个格子组成的网格形态,易于内容物的通过。可以根据网格结构体的材质,具备较高的刚性。

在本技术中,可以采用放置于网格结构內隔舱(210)下侧的网格格子尺寸大于放置于其上侧的网格格子尺寸的具体实施方式。

相同横向排列切口组的內隔舱(210),也可以采用放置于下边的网格(210a1)的格子尺寸大于放置在上边的网格(210a2)格子尺寸,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九b)。

上下隔离布置的多个横向排列切口组,也可以采用布置于下面切口组的网格(210a1)的格子尺寸最大、布置于上边切口组的网格(210a3)的格子尺寸最小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九c)。

此外,具体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离內隔舱(210)中央越近、格子尺寸越大。即,如图九d所示,布置于內隔舱(210)中央的网格(210a1)格子尺寸,可以大于放置于左右侧的网格(210a1)格子尺寸。

在本技术中,插入到各个切口的贯通带(200),可以以多种方法连接到内皮主体部位(100)。因为与主体部位中形成切口后再次连接,密封时防止内部内容物的泄露及防止外部湿气/异物的混入等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可以采用缝制、粘接等多种方法,予以连接。其中,具体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热熔连接。

选择热熔连接方式时,最好采用网格结构。其原因为,如图十三所示,因为网格的格子之间对相等的主体部位面料可以熔接,连接部位的密封性更加优秀。不过,贯通带和主体部位面料如果为相同的面料,也能充分确保热熔连接方式的密封性。

在本技术中,在内皮主体部位(100)的上侧,结合具备上部投放部位(410)的上板(400);而上述内皮主体部位(100)的下侧,可以选择性结合具备下放部位的下板(500)。

另一方面,在本技术中,在内皮主体部位(100)的外侧,也可以再增加外皮(300)。(参照图六)。

本技术专利信息:

申请号:CN201910382871.7

申请日:2019.05.09

公开(公告)号:CN109969625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IPC分类号:B65D88/16

猜你喜欢

通孔边角部位
添加剂竞争吸附机理研究及通孔电镀应用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应用旋转的性质求边角
边角双核互相转,环环相扣不变心——解三角形经典题突破
公交车逃生窗为什么要砸边角处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基于C语言模拟计算的cdPCR最佳反应通孔数分析
大尺寸带通孔铝合金板材热成形工艺研究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