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驱动方式再谈LED频闪消除技术

2019-11-27胡昌吉

通信电源技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负反馈恒流纹波

林 为,胡昌吉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137)

0 引 言

电光源的频闪源自电源的波动。采用交流电源的传统光源如白炽灯、HID、日光灯等,直接使用市电驱动,每个周期存在两个最大值,因此闪烁的频率是100 Hz(对50 Hz市电而言)或120 Hz(60 Hz市电)[1]。

LED和其他电光源一样存在频闪,但是LED多数采用直流恒流供电,理论上不存在100 Hz(120 Hz)频闪问题,更不会出现文献[2]提到的因为LED伏安特性的开启电压引发的频闪(AC LED除外)。LED频闪主要源自直流电上的纹波。纹波越大,频闪现象越明显。

作为照明光源,频闪可能导致头痛、头晕、恶心、视觉紊乱以及视力下降等生理问题,严重者可导致光敏性癫痫或闪烁光诱导的癫痫。在某些应用场合,对光源的稳定性要求极高,不允许出现频闪现象,如作为校准光源的发光面板、太阳光模拟器等。

随着LED照明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关注频闪问题。因此,研究和应用LED消除频闪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衡量频闪程度的指标

常用的衡量光源频闪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分别是频闪百分比和频闪指数。

根据照明工程协会IES(Illuminating Engineering Society)制订的标准ANSI/IES RP-16-10《照明工程术语和定义》[3],频闪百分比(也叫做波动深度)等于一个开关周期内最大光输出与最小光输出之差除以它们之和,即:

其中A为一个开关周期内最大光输出(光通量),B为一个开关周期内最小光输出(光通量),参考图1。显然,这个指标仅仅从光源的发光能力或发光强度的波动定义频闪的程度,并未考虑光源的变化曲线和时间积累的因素。

图1 频闪百分比和频闪指数示意图

频闪指数等于一个开关周期内超过平均光输出的量除以全部光输出,如图1所示[3]。

其中Area1为一个开关周期内超过平均光输出的量,Area2为一个开关周期内低于平均光输出的量。

由此可见,频闪指数综合了频闪百分比、光波形以及占空比因素,是对频闪现象的综合评价。

LED在正常和安全工作条件下,在很大的范围内其正向电流与光通量存在正比关系。因此,频闪百分比(波动深度)也可表示为[1]:

其中,imax为一个周期内LED电流的最大值,imin为最小值。显然,Δi=imax-imin对应驱动电源输出直流上的纹波大小。

2 常用的消除频闪技术

总体而言,LED光源的频闪与供电电源、光源自身的特点以及照明设计等因素有关,但根本原因源于驱动电源在直流基础上的波动(纹波)。文献[4]列举了目前消除LED光源频闪的几个方式(未包括消除频闪的专用IC)。

2.1 加大驱动电源的输出电容

在输出端接入大容量电解电容,可以平滑电压纹波。根据电容的定义,输出纹波电压Vripple与输出电容Co的关系为:

由此可见,加大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电压。但是,电解电容不仅会制约LED灯具的寿命,而且由于存在较大的ESR,片面加大输出电容未必能取得预期效果。

2.2 采用“填谷式被动PFC“方案

主流的方案是采用填谷式PFC方案,可以增加整流二极管的导通角,改善电流畸变,减小谐波电流,提高功因。但是,这种无源PFC的两颗填谷电容处于不完全滤波状态,导致直流输出电压纹波较大,滤波电压偏低,对降低频闪效果不大。此外,这种方案电路成本高,无法适应目前LED照明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2.3 采用两级电源变换方案

采用AC/DC变换(Buck/Boost或反激/正激等拓扑)后再加一级DC/DC(通常是LDO),可以明显降低纹波的幅度,但会明显增加系统成本。

3 LED的3种驱动方式

从发展历史看,LED驱动方式先后出现了恒压、AC LED和恒流3种基本的驱动方式。

早期的LED大多采用恒压驱动,原理如图2所示。电阻R1和R2对输出电压Uo进行采样[5],采样电压应等于控制芯片内部的基准电压UREF,否则将引发负反馈,最终使得UFB=UREE,输出电压保持恒定,即稳压的机理。

虽然流过LED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有直接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唯一的。最明显的例子是发热的影响。当LED结温升高的时候,伏安特性曲线整体左移,如图3所示[5]。此时,如果流过LED电流不变,则LED两端的电压降低;反之,如果维持电压不变(恒压驱动),则LED电流必然升高,发热加剧,加速LED寿命终结。

同时,从图3可以看到,LED伏安特性曲线比较陡峭,少许的UF变化将引起IF的剧烈变化,即频闪的根源。由此可见,恒压驱动对LED来说存在很多弊端,也是现代LED大多采用恒流驱动的原因。

AC LED驱动方式是利用LED的单向导电性兼做整流管构成整流桥,用交流市电直接驱动。这种方式源自2005年韩国首尔半导体公司推出的AC LED专利产品Acriche。显然,这种方式存在明显的频闪现象,且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受限[5]。

图2 恒压电路和恒流原理示意图

图3 LED伏安特性与结温的关系

将图2(a)的R1改为负载(LED灯串),将R2的阻值缩小变成Rs,图2(a)的稳压电路就变成图2(b)的恒流电路,控制芯片的负反馈使得UFB等于内部的基准电压UREF,流过负载的电流保持恒定,便是稳流的机理。

从式(3)可以看到,消除LED光源频闪的关键是消除或减小LED的“电流”波动,即做好“恒流”供电。从图2(b)可以看到,要做到恒流,关键点并非是稳定驱动电源的输出电压或者LED两端的电压,而是要建立LED电流的采样和负反馈机制,使得LED电流出现波动(纹波)的时候,通过负反馈作用迅速稳定电流,消除纹波。

4 两种LED消除频闪电路

图4是一种用分立元件组建的LED消频闪电路[6]。当MOS管漏极电压超过DZ2的击穿电压时,经DZ1和DZ2给电容C1充电,提供并维持VGS,使MOS管工作在非饱和区。一旦MOS管VDS增加,则VGS随着增加,使得MOS管电流ID也增加,将VDS拉低形成负反馈,从而维持VGS和ID的电流恒定,而VDS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实现消除电流纹波、消除LED频闪的效果。

图4 一种用分立元件组建的LED消频闪电路

对比图2(b)和图4可以看到,图4中的Q1构成一个可变电阻,通过ZD1、ZD2、R1和C2的反馈作用,利用Q1本身的特性,稳定Q1的电流。这与图2(b)的稳流原理相同。

由于消除频闪的诉求高涨,许多IC设计公司推出了消频闪专用IC。市场主推的有杰华特公司的JW12XX系列、Zentel公司的ZA8505/8518系列、矽力杰(Silergy)的SY5862、英飞特INV3121/3123/1221以及芯派(Semipower)公司的SW7210等。

图5是采用台湾力积(Zentel)公司纹波抑制芯片ZA8518A构成的消频闪电路方案。市电经过AC/DC变换和PFC电路后,得到60 V的直流电压;把LED串接到该电压和ZA8518A输出端,该输出端内置有电流调节器提供恒定的输出电流;恒流控制方式是通过输出端对输出电流进行检测并进行反馈控制,能有效消除各种LED纹波,且外围电路非常简单,成本低廉。

可以预期,这类采用恒流控制的集成芯片将成为LED光源消频闪技术的主流方案。

5 结 论

近年来,在政策面、技术面以及经济性(成本持续降低)等因素的支撑下,LED全面替代传统光源成为各种照明的首选光源。在这个背景下,社会大众无频闪照明的呼声及要求越来越高,消除LED频闪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本文从频闪的基础认知和LED的3种基础驱动方式出发,指出LED光源频闪的根源来自驱动电源,而消除LED光源频闪的关键是消除或减小LED的“电流”波动,即做好“恒流”供电。要真正做到恒流供电,需建立LED电流的采样和负反馈机制,通过负反馈作用迅速稳定电流,消除纹波。文章列举了两个应用电路,对此论点进行佐证,认为采用恒流控制的集成芯片将成为LED光源消频闪技术的主流方案。

图5 采用ZA8518A的消频闪电路

猜你喜欢

负反馈恒流纹波
同步加速器慢引出束流频谱定量分析及其应用
考虑线圈偏移的无线充电系统恒流/恒压输出研究
温度条件下电解电容器对开关电源电路的纹波噪声影响
全新的虚短虚断概念与两类集成运放之导出
恒流电池容量测试仪的设计
恒流电池容量测试仪的设计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
电容降压桥式整流LED恒流电源仿真与实验
升压型开关电源纹波抑制方法研究
基于Multisim的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仿真与实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