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2019-11-27高彩婷郑汉山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开放共享跨界融合创新驱动

高彩婷,郑汉山

前言

冰雪体育产业在我国的起步与发展时间并不长,二十世纪90年代末期,冰雪体育作为产业在我国开始萌芽,逐渐发展起步并日趋成熟。短短二十年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改革、消费升级,冰雪体育产业迅速发展,量变积累质变,尤其是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冬奥会更加为冰雪体育产业升级带来新的契机。2016年制定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我国2020年的冰雪运动产业总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2025年将破万亿,冰雪体育产业将成为一片巨大的蓝海市场。而在冰雪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态势日趋明显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互联网+”是国务院在2015年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发展内容,逐渐融入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以“互联网+”为形态的产业升级改革逐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因素。因此,“互联网+”与冰雪体育产业的结合也成为冰雪体育产业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的重要途径,是紧随社会发展步伐的必要手段。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互联网+”时代下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研究是有必要的。

“互联网+”载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互联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互联网+ ”的迅猛发展,给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升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研究目的是,分析“互联网+”时代下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通过本文的分析,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探寻“互联网+”时代下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多重红利”,为“互联网+”时代下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新趋势。在实践操作层面,能够为冰雪产业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将会促进我国冰雪产业得以创新与发展。

1 相关概念的内涵

1.1 “互联网+”的内涵解读

“互联网+”是由政府引导的深化改革、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是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结果[1],国务院在2015年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并在短时间内迅速融入市场经济的各个层面。简单来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改革推动,也是传统产业对互联网技术内涵、外延的拓展升级,是互相影响、深度融合的新的产业形态。“互联网+”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几个关键词:“跨界融合”、“创新驱动”、“结构升级”、“以人为本”、“开放共享”。

1.2 “互联网+冰雪体育产业”的内涵解读

“互联网+冰雪体育产业”就是将新的互联网技术引入冰雪体育产业升级发展当中来,是互联网与冰雪体育产业的一次深度融合。根据两个产业的业态,涉及到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物联网、O2O业态等技术外延,冰雪体育产业的运动设备、场地运营、运动教学、体育旅游、赛事运营等产业外延,通过组合变化,能够为冰雪体育产业带来强大的生机活力,依托互联网的开放共享、技术升级,冰雪体育产业将迎来新的产业形态[2]。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至今,经历萌芽期、发展期、增长期,已经逐渐进入拥有较为完整业态的产业体系,但是受到长期粗放式管理、消费观念影响等,实际冰雪体育产业发展质量并不高。以滑雪运动为例,从2002年全国拥有130家雪场至2016年全国滑雪场数量达到646家,从滑雪场数量来看滑雪运动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滑雪场地、基础设施、滑雪运动消费者等角度来看,滑雪运动产业处于野草式发展局面,发展质量并不高。2016年,我国参与滑雪运动人次1510万,滑雪人数1133万,人均不足2次,滑雪运动距离成为成熟的滑雪产业还有很大的差距。综合整个冰雪运动产业来看,“互联网+”是一次产业升级的契机,是冰雪产业由“增量”转变为“增质”的阶段,通过“互联网+冰雪运动产业”融合,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在产业结构、管理模式、服务体验、平台建设、跨界融合等方面将有着巨大的转变。

图1 2002-2016年我国滑雪场数量走势图

2 “互联网+”时代下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红利

2.1 政策红利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当中,政府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政策红利对于任何产业而言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助力。“互联网+”与冰雪运动产业发展作为近年来我国政府着重推动的产业要素,在政策扶持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冰雪运动产业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但是同时受到季节、环境、场地等影响限制也很大,发展需要的投入和面临的风险都是制约冰雪运动产业进步的问题,而政策红利无疑将降低门槛,提高社会资本和消费信心,刺激产业发展[3]。“十三五”计划实施以来,尤其是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后,我国政府就冰雪运动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引导、政策措施,提振了冰雪运动产业发展劲头。其中,关于“互联网+”的政策内容已经成为推动冰雪运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互联网+冰雪运动产业”也成为政府政策引导的重要方向。

2.2 资本红利

2016年阿里体育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淘宝冰雪设备成交金额为5.3亿元,涉及人群124万人,其中滑雪板作为最热销产品,成交人数只有20万。而我国目前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经超过一千万,仍然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不到,冰雪运动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根据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估计,2025年我国冰雪运动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与政策引导,对于资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当前,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资本的热点投资方向,万达、云顶、万科、莱茵体育、探路者等知名的企业均已经在中国进行冰雪运动产业布局。今后的时期,冰雪运动产业在场地建设、竞赛表演、运动教学、体育旅游、设备生产、文化传播等方面都将迎来社会的资本投资。以即将举办的北京-张家口2022冬奥会为例,其相关的冰雪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750亿,而其中吸引的社会资本投入就有1950亿元,60个奥运冰雪运动项目撬动了巨大的资本动向。而在整个冰雪运动产业链条当中,还有着资本巨大的发挥空间。

表1 关于冰雪体育产业的规划和政策

图2 冰雪运动产业涉及的领域

同时,“互联网+”的资本也在积极寻求在冰雪体育产业方面的出口和落脚点。“互联网+”无疑是对冰雪体育产业的一次整合和升级,其资本投入和汇报都较为可观。而“互联网+”模式走入互联网2.0时代,其对于资本的吸引力更加巨大,一方面是对新生“互联网+”企业的资本青睐,一方面则是传统互联网巨头对冰雪体育产业的拓展。2016年,乐视体育与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达成合作,以“互联网+”为模式在赛事筹办、冰雪运动旅游、项目推广等方面强强联合,这是传统互联网巨头的资本试水“互联网+冰雪体育产业”的典型案例,构建双方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而在2016年7月,作为“互联网+冰雪运动产业”新生平台的“GOSKI”获得3300万的A轮融资,此时距离其成立才刚刚过去一年,资本对于“互联网+冰雪运动产业”的热衷已经充分表明。

2.3 冬奥红利

2015年7月,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获得成功,为我国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契机。2016年春节期间,冬奥会举办地张家口崇礼已经迎来游客热潮,共计接待游客53.2万人次,增长25.8%,旅游收入共计4.36亿元,增长26.1%。但是,冬奥会对于我国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北京、张家口、崇礼的区域限制,而是有着更加深远影响的。一方面,冬奥会作为契机,使得在政府层面推动冰雪运动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作,政策制定、市场引导较为积极和及时,资本层面寻求盈利更加倾斜冰雪运动产业;另一方面,借由冬奥会的话题,引起全国民众对于冰雪运动产业的广泛关注,积极了解冰雪运动知识,参与冰雪运动活动,为冰雪运动产业再次升级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在动力;最后,冬奥会作为有着世界影响力的大型冰雪运动赛事,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能够为北京、张家口崇礼带来巨大的国际知名度,也是中国冰雪运动的一张名片,能够带动我国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在2019年的第十四届斯迈夫国际体育消费展览会上,河北展区的氏台球与夏垫佳美所参展的项目充分体现了运动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采用游戏与教学模式的结合,使得体验者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运动。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冬奥红利,河北省利用这一契机,创新推广体育+、+体育模式,进一步优化市场发展环境。截至到2018年底,整个河北省就建成了经高危许可的滑雪场37家,还建成33个滑冰场馆。

2.4 科技红利

“互联网+冰雪运动产业”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技术引领,通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实现传统产业生产、管理、营销方式的转变。当前,“互联网+”对冰雪运动产业的改变主要是在消费体验方向,为冰雪运动爱好者提供更加便捷、开放、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冰雪运动资讯、运动社交、O2O等。

表2 “互联网+冰雪运动产业”的技术应用

当前,“互联网+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产业融合的深入,还将有更多的服务和功能为冰雪运动产业的升级作出贡献。例如,O2O服务在冰雪运动交通餐宿等服务方面更加系统的整合、VR设备在冰雪运动训练及赛事转播、场馆体验等方面的应用。并且,随着 “互联网+”在冰雪运动产业方面的运用深入,还将在技术积累、数据积累、用户积累的沉淀下,在大数据、云服务方面对冰雪运动产业的上端提供更多的服务,届时依靠大数据分析、云端服务,消费者能够在个性化定制服务方面享受更高的体验,场馆、设备企业也将能够更高效率地获取客户信息,提高管理效率。

3 加快“互联网+”时代下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创新思维,增强服务意识

创新是“互联网+”的核心动力,也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根本要求,只有创新才能够不断提高冰雪运动经营主体的服务质量,从而促使冰雪运动的发展。当前,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刚刚度过量变积累质变的阶段,无论是冰雪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或是冰雪项目软实力的提升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借助“互联网+”的产业融合,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技术解决问题,将是冰雪运动产业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的重要手段。例如,利用VR技术实现冰雪运动场地的远程体验、冰雪运动项目的基础训练等,将极大降低门槛,提高效率[4]。

3.2 提升协同合作,打造可持续产业链

根据《2016年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我国目前滑雪运动参与者当中有75%的人群是一次性消费的观光体验游客,只有少部分是滑雪运动爱好者,这种产业形态显然是不利于长期发展的,并且与国外成熟的冰雪运动产业相比,是不可持续的。造成我国冰雪运动项目参与者难以形成黏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冰雪产业较少具备完整的产业生态,不应忽视的是“互联网+”是对传统冰雪运动产业的升级,而冰雪运动产业本身的硬件建设也是完善产业服务能力的重要方面[5],好的互联网服务并不能取代运动设施的基础体验,只有在“互联网+”与“冰雪运动产业”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变革,才能够提高冰雪运动产业的服务能力,优质的产业基础、运动服务,将是培养冰雪运动爱好群体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打造可持续发展产业链的需要。冰雪运动产业完整产业生态的打造,就是依托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与“互联网+”,实现软硬兼备的发展。

3.3 注重研发,加强技术创新

“互联网+”作为冰雪体育产业的平台、智力支撑,应当保持在技术上的进步,以适应和解决更多在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当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更加尖端的服务。例如,当前还不能够有着较为成熟应用环境的VR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对于冰雪运动产业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技术,利用两种技术能够实现很多原本制约冰雪运动发展的技术突破,打破空间限制[6],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真实的运动体验、场馆体验,也能够在运动当中实现更加完整、合理的设备管理,实现实时分享、场景抓拍等更加智能化的功能。

3.4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当前,“互联网+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还缺乏完整的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一方面,冰雪运动产业自身的行业标准与管理规范并不完备,存在管理粗放、门槛低的小型主体,对行业管理、服务水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也在短期内缺乏一定的规范管理[7]。为促进“互联网+冰雪运动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当及时出台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补充当前各项规划,在引导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管理,从而真正提高我国当前冰雪运动产业服务质量,建立冰雪运动产业品牌。

4 结论

“互联网+”是对冰雪运动产业的一次变革升级,在“互联网+冰雪运动产业”的产业背景下,冰雪运动产业有着政策、资本、奥运、科技四项发展因素,而推动“互联网+冰雪运动产业”还需在加强创新思维,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协同合作,打造可持续产业链、注重研发,加强技术创新、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猜你喜欢

开放共享跨界融合创新驱动
高校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
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及绩效考核模式研究
IP模式:中国电影产业实践与资本抉择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