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规则看竞技健美操的创新点

2019-11-27吴妙园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练员竞技数量

吴妙园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竞技健美操进入体育竞赛项目只有短短20余年,它起源于大众有氧健身操,随着各个国际组织的成立,制定了相应的赛事规则,举办各种国际赛事,使得竞技健美操超越了大众健美操的范畴。竞技健美操以竞赛为目的,自国际体操联合会(简称FIG)、国际健美操联合会(简称IAF)、世界健美操冠军赛联合会(简称NANC)三大国际健美操组织在洛杉矶会议后,每四年对竞赛规则经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规则的周期性更新表明竞技健美操运动在不断发展进步,同时说明竞技健美操正在经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

规则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竞赛规则可以保证比赛公平公正、合理有序地进行。对于竞技健美操来说,其发展的指南针就是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每次规则更新都对竞技健美操的发展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训练安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想走在世界前茅,保持高水平的竞技能力,训练安排必须要适应规则的变化,训练安排的精细化是教练员、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运动员提高比赛成绩的重要途径。因此,这就要求教练员与运动员认真研读规则变化,在规则范围内对竞技健美操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同时对规则的理解与认识也是编排具有创新性与较高难度性的基础。

在新一轮的奥运周期下,FIG修订了2017-2020年健美操竞赛规则。在此借着新规则出台,对2009版、2013版与2017版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的项目、动作完成情况、动作难度情况及动作艺术性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差异性,以便准确把握新规则的变化情况,进而探究规则变化后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为裁判员在学习新规则过程中提供较为明确逻辑思路,为教练员及运动员对竞技健美操新规则要求及训练提供指导与实践参考,同时为新规则的进一步发展演进提供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进而丰富我国竞技健美操理论研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通过对2017版新规则与2009版及213版的研究,寻求2017版新规则的变化之处,为运动员、教练员及裁判员学习新规则提供借鉴和参考。

1.2.2 研究意义

在系统研究2009版、2013版、20017版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的基础上,分析其差异性,以便准确把握新规则的变化情况,进而探究规则变化后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同时,丰富我国对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2009版、2013版与2017版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以“2017-2020竞技健美操规则”“新规则”“竞技健美操”“创新点”等为关键词,利用中国知网、百度学术、谷歌学术、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对期刊、硕博论文等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同时对《健美操竞赛规则(2009-2012)》《健美操竞赛规则(2013-2016)》《健美操竞赛规则(2017-2020)》进行研读。对以上收集材料进行深入阅读,并围绕本研究进行整理,从而了解本研究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

2.2.2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2009版、2013版、2017版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的研读及对相关期刊、硕博论文等资料深入研究,分析近三版竞赛规则的变化,并对比其差异性,从而得出新规则的创新点,为论文的撰写提供思路,进而为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相关人士学习新规则提供借鉴与参考。

2.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等办公软件对2009版、2013版、2017版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研究数据,为本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2.2.4 逻辑分析法

在查阅资料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归纳、演绎等逻辑学方法对近三版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进行研究。同时,用逻辑学思维对论文进行撰写,从而得出符合逻辑学要求的研究成果。

3 结果与分析

3.1 2017版与2009版及2013版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差异性对比分析

国际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的每次修改都会对竞技健美操的发展和与之相对应的训练方法带来变革。随着竞技健美操的不断发展变化,成套动作编排越来越强调操化动作、过渡与连接、托举、难度等内容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对成套动作的艺术性要求不断提升,动作要结合特定的音乐加以完美表现;规则的改变使难度动作的分组、动作分值更趋合理。在这些背景下,竞技健美操需要更新竞赛规则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竞技健美操水平,朝着更加优美丰富和合理的方向进步。

3.1.1 竞赛规则中竞赛项目差异性分析

随着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竞技健美操作为表现难美型项目,群众基础雄厚,从而得到快速发展。FIG在2013版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中增添新项目,从而扩大受众人群。

表1 2009版、2013版和2017版竞赛规则中项目对比情况

通过对比2009版、2013版、2017版竞技健美操规则中可以参加的项目情况可以看出(见表1),竞赛项目数量由2009版的5项变为2013版的7项,参赛项目中集体项目人数减少了1人,2013版参赛项目中新增加了有氧舞蹈、有氧踏板2项有氧内容。2017版竞赛规则项目与2013版竞赛项目相同,没有变化,但是在2017版竞技健美操有氧舞蹈动作中,成套动作中必须要以舞蹈动作形式完成,同时要有第二个风格内容,包含4至8个8拍的街舞动作,并且成套动作中如有技巧、难度等动作没有分值。在有氧踏板操动作中,完整套路中不允许有难度和技巧动作,允许有一次托举动作,但没有分值。表明随着竞技健美操的项目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增加项目内容,使竞技健美操具有更加精彩艺术性观赏特点。

3.1.2 竞赛规则中成套动作内容差异性分析

通过表2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出,比赛项目中,集体操人数2009版比2013版减少,2017版集体操人数与2013版人数相同。

表2 2009版、2013版和2017版竞赛规则中成套动作内容对比情况

比赛时间上,2009版与2013版女子单人操和男子单人操项目比赛时间不变,混合双人操、三人操和集体操项目时间由原来的1′45″±5″减少为1′30″±5″,而在2017版竞赛规则中女子单人操、男子单人操、混合双人操、三人操和集体操项目比赛时间统一变为1′20″±5″,与2013版每个竞赛项目时间上减少了10″(表2)。说明成套动作完成时间缩短,使教练员在创编与运动员在动作完成内容上要求的更加精炼,增强观赏性与表现力。

难度数量上(表2),2009版、2013版、2017版女子单人操和男子单人操项目难度数量没有变化,成套动作中都是10个难度,混合双人操、三人操和集体操项目难度数量上,2013版比2009版每项分别减少2个难度数量,2017版成套动作中为9个难度,比2013版难度数量减少一个,说明竞技健美操新规则在成套动作完成上难度数量减少,使教练员根据运动员能力水平创编出充分展示出运动员优势的难度动作。

托举动作次数上(表2),2009版、2013版、2017版女子单人操和男子单人操项目中都没有托举次数。在混合双人操、三人操和集体操项目中,2009版竞赛规则中托举次数为3次,2013版竞赛规则中托举次数为2次,2017版竞赛规则中托举次数为1次。由此可见,混合双人操、三人操和集体操项目成套动作中托举次数由2009版中的3次托举变为2013版中的2次托举,2017版中的托举动作又比2013版托举动作减少一次。说明在集体动作编排中,增加了动力性托举与站立式托举的重要性,在编排上的托举动作更具有创新性,使成套动作完成质量提高。

场地面积上(表2),2013版与2017版竞赛规则中各竞赛项目场地面积要求相同,都为10×10m。女子单人操和男子单人操项目从2009版的7×7m变为2013版的10×10m,混合双人操、三人操和集体操项目比赛场地面积一直没有变化,说明要充分利用场地变化,在动作完成上更加舒展流畅,更具观赏性。

3.1.3 竞赛规则中难度评分情况差异性分析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改革创新,竞技体育领域也出现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元素。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出现增多增高的良好发展趋势,各版健美规则也随之提高难度评分标准,以适应竞技健美操的发展需求,同时通过竞技健美操规则难度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发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创新意识与拼搏精神,使竞技健美操更有挑战性与观赏性,从而促进竞技健美操的良性发展。

表3 2009版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情况统计表

表3和表4分别是竞技健美操2009版和2013版竞技健美操规则中对动力性(A组)、静力性(B组)、跳跃(C组)、柔韧平衡(D组)等各组难度动作各分值数量情况统计。2009版中难度动作数量355个,其中跳与跃(C组)182个,占总数的51.27%。2013版中难度动作数量336个,其中跳与跃161个,占总数的47.92%,较2009版有所下降,但动力性(A组)与平衡柔韧(D组)较2009版均有提升。2009版0.5分及以下数量为170个,占总数量的47.9%,2013版0.5分及以下数量为158个,占总数量的47%。2013版0.5分及以下难度动作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2013版总数量也有所增加,因此0.5分及以下占总数下降0.9%。表明2013版较2009版难度动作要求提高,规则估计高难度动作得分。

表5 2017版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数量情况统计表

表5中2017版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数量283个,总数较2009版与2013版分别下降72个、53个。动力性(A组)较2009版与2013版分别增加5个、4个;静力性(B组)2017版31个较2009版与2013版分别减少21个;2017版跳跃(C组)数量为137个较2009版与2013版分别下降45个、24个,但2017版难度动作总数下降,C组占2017版难度动作数量的48.41%,跳跃难度动作数量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平衡柔韧(D组)与2009版、2013版占有率变化幅度较小。同时,2017版0.5分及以下占有率为34.27%,明显低于2009版(47%)和2013版(47.9%)。特别要说明的是0.8分及以上难度得分数量占总数32.87%,2009版与2013版分别占相应版本的18.99%和19.35%,2017版分别高出2009版与2013版13.88%、13.52%。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竞技健美操在要求运动员具备更好的综合性竞技素质之外,也在追求动力性、难度性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同时,通过规则的不断改进,要求教练员与运动员具备创新性与挑战性,不断提高动作难度,从而获得优异的竞赛成绩。

3.1.4 竞赛规则中艺术评分情况差异性分析

竞技健美操艺术性包括音乐与运动员配合及运动员与音乐风格的艺术性、动作编排及运动员表现形式的艺术性、运动员对竞赛场地利用的艺术性等多个方面。总之竞技健美操是表现艺术性的运动项目。

表6 2009版竞赛规则中艺术评分情况统计表

表7 2013版竞赛规则中艺术评分情况统计表

表8 2009版与2013版竞赛规则中艺术评分减分情况统计表

从表6和表7看出,2009版与2013年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艺术评分的总分值相同,但随着竞技健美操的项目发展,两个版本的竞赛规则中艺术评分项目内容和具体项目标准发生了变化。2009版竞赛规则中从动作编排、操化内容和表现与音乐三方面进行评分,每项占分值为4分、3分、3分,其中具体评分标准每项各占1分。2013版竞赛规则中艺术评分内容变为音乐和乐感、操化内容、主体内容、空间运用和艺术性五个方面,每项有不同的评分标准,但每项的分值各为2分。通过艺术评分的变化可以发现,评分内容与评分标准都重新进行了调整,不仅使裁判员在进行评分上有了更加具体的给分标准,又使教练员在为运动员操划安排上有了一定参照性。在艺术评分减分项目上(如表8),由2009版的1.0分变为2013版的2.0分,同时增加了新的标准“不可接受”的项目,说明在艺术评分整体上增强了动作编排与表现力,使竞技健美操的艺术价值总体提高。

表9 2017版竞赛规则中艺术评分情况统计表

2017版竞赛项目艺术评分中每个评分内容中的评分标准与2013版中重新做出了调整,并重新进行规定。通过表7、表9分析得出,在音乐和乐感方面,“音乐的运用”没有改变,将“音乐的选择”和“音乐的组成与结构”变为“音乐的选择与编辑”;在操化内容方面“复杂性/多样性”没有改变,2017版将2013版中的“创新性”与“强度”去掉了,增加了“复杂化动作的数量”;在主体内容方面,2017版去掉了之前2013版的“创新性”,只保留了“复杂性/多样性”“流畅性”;在空间运用方面,2017版重新规定了评分标准,改为“比赛区域和队形的运用”“成套内容分布”;在艺术性方面,2017版艺术性评分标准变为“成套表现质量”与“原创性、创新性、表现力”。由此可见,2017版竞赛规则在艺术性中对教练员在编排动作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音乐选择上更加注重节奏与动作的契合,操化上更加注重成套动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主体内容上结合运动员水平将复杂有难度的动作数量增加,空间运用方面合理分配使动作完成得更加流畅,同时注重发展运动员的自我表现能力。

3.2 新规则下竞技健美操创新的意义及要求

3.2.1 新规则下竞技健美操创新的意义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在音乐的伴奏下,表现连续、复杂、高强度成套动作的运动项目。作为一个新兴的体育竞赛项目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后伴随国际组织建立,制定了相应的竞赛规则,举办各种形式及规模的国际赛事,逐渐发展为以竞赛为目的,挑战人体极限的竞技性运动。2017版国际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较之前旧版规则总则部分在场地的使用空间、成套完成的时间及托举动作的使用等方面均做了很大的调整。艺术评分的细化,分值的重新分配,新周期对成套动作编排的艺术性要求更高;动作的编排要突出创新性和多样性,内容要更加丰富;音乐的选择要符合运动员的个性,注重培养运动员的表现力;完成评分的错误减分标准更加细化,对错误的减分力度加大;难度动作数量和分值的变化使运动员选择难度、特别是高分值难度动作的余地加大。对运动员完美地完成成套动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运动员具备更高水平的身体素质及竞技能力。新规则的出台也要求教练员在训练计划安排时,应结合新规则进行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调整和创新。也更加明确了裁判员的减分标准,使评判更趋客观,同时要求裁判员具有对创新动作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新周期规则较以前规则更加规范化、细致化、合理化,使竞技健美操向着难、新、美的方向发展。

3.2.2 新规则下竞技健美操创新的要求

3.2.2.1 新规则下竞技健美操创新对运动员的要求

随着新规则的变更,要求运动员应及时学习新规则,并明确新旧规则的对比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在训练中积极配合教练员对训练课的计划安排,进而采用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安排,加大训练负荷来保证身体素质和体能,并与专项技术训练相结合,探索针对操化动作、完成质量、过度连接、难度动作的有效的训练方法。

3.2.2.2 新规则下竞技健美操创新对教练员的要求

新版竞赛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竞技健美操更加具有观赏性、创新性性和挑战性,同时降低分区比重,提高高分区比重。这就要求教练员准确把握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变化重点的同时,根据竞赛规则的变化进行适应性、相对应的专项训练。同时,要求教练员提高创新动作组合,提高动作难度,改善操化流畅性,注重音乐选取等各项要求。只有在新规则变化的要求下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训练安排,才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战胜对手。

3.2.2.3 新规则下竞技健美操创新对裁判员及主管部门的要求

每四年一变化的竞技健美操规则,在2017版中发生显著性变化,体现出对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有了更高的标准。对于2017版新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大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投入,多关注竞技健美操科研相关研究领域的动态,并建立专业的研究团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为更好的发展竞技健美操,裁判员队伍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2017版新竞技健美操规则的内容,裁判员应多参加理论与技术培训,理解新版规则中每项内容,使竞技健美操更加具有魅力与观赏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通过对比近三版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2013版与2017版项目相同,比2009版增设有氧舞蹈、有氧踏板两个项目;成套动作内容比赛时间呈下降趋势,混合双人操三人操、集体六人操项目难度数量、托举次数减少至9个、1次,女子单人操、男子单人操比赛场地面积至2013版改为10×10m,增加受众,提高观赏性与运动员的表现力。

4.1.2 竞赛规则中近三版难度评分情况,总体难度评分数量下降,C组跳跃性比例小幅下降,A组动力性比例上升,B组静力性比例下降,D组平衡柔韧基本不变。竞技健美操在要求运动员具备更好的综合性竞技素质之外,也在追求动力性、难度性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4.1.3 艺术性评分项目不变,但具体评分标准重新定义,注重动作创编时与音乐的契合,教练员编排时,合理分配动作表现力的同时增加复杂的难度动作,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优势,培养运动员自我表现力,充分发挥竞技健美操的特点。

4.1.4 新规则下竞技健美操创新意义是新周期规则较以前规则更加规范化、细致化、合理化,使竞技健美操向着难、新、美的方向发展。

4.1.5 新规则下竞技健美操创新要求运动员与教练员快速熟悉新规则变化,围绕新规则调整和改善训练方法和手段,同时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裁判员及主管部门应强化规则学习交流,理解新版规则中每项内容。

4.2 建议

4.2.1 重视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适应不同规则变化的基础和前提。竞技健美操新规则的变化,意味着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反应能力、运动强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提升技术水平,所以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必不可少。

4.2.2 拓宽运动员视野与表现力

运动员需要不断拓宽视野,吸收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作品,注重场地空间的使用及运动员表现力的锻炼,提高音乐修养和舞蹈造诣,这样才能在进行健美操竞技时展现出更多超出竞技和力量之外的美感。

4.2.3 强化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

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和提高,增强体能储备,增加完美完成动作的成功率和自信心,才能更好的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竞技健美操新规则。

4.2.4 加强教练员、裁判员业务能力学习

每轮新周期,在新版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发布之后主管部门可通过培训班的形式,对教练员、裁判员针对新规则进行培训。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提高教练员裁判员的业务能力。

猜你喜欢

教练员竞技数量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头发的数量
向量数量积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