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徼州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与保护策略研究

2019-11-26韦虎王大伟王悦段妮

绿色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策略建议

韦虎 王大伟 王悦 段妮

摘要:指出了徽州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的重要区域,其历史文化物质遗产丰富,有诸多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徼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面临新的挑战。以泾县老南街的现状和更新为例,探讨了在徽州文化影响下的泾县历史街区发展现状,提出了对其保护的方法和策略,以探索出一条系统的、合理有效的途径,为其他城镇的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老南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建议;截州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9-0237-02

1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泾县历史街区的古建筑作为徽州乡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发展速度已经远远无法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再者虽然我国的传统建筑的保护大多是由政府投资,但在某些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中,仍需引进了一些企业的资金,由于企业大多追求的高额资金回报,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带来很多问题,使得传统历史街区的维修和改造留下诸多遗憾。因此,如何使之适应现代文明而又不失风貌,已成为严峻的挑战。

2徽州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意义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的内容也随之增改。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由最初对单体文物的保护,向历史环境及历史街区保护扩展;由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的物质结构保护转为城市特色和文脉的保护。徽州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更新与保护徽州历史街区无疑对发掘和传承徽州文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1历史文化价值

徽州历史文化街区是随着徽州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不断变化所形成的有形文化遗址,它是对城市传统文化的继承,是真实纪录历史发展轨迹和城市空间演变的承载体。更新和保护历史街区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还原历史、铭记历史、将旧时代历史融人新时代生活。

2.2经济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代表着一座城市的风骨。在正确更新与保护的基础上,对街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既不会对历史街区造成破坏,又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进而带动文化创意、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3景观价值

历史街区是城市景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高的城市景观价值。徽州历史街区的建筑以及由建筑所塑造而成的空间形式相对于现代街区有着强烈的差异性、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再生性,只有依据时代要求更新和保护历史街区,才能充分发挥其景观的实际价值。

2.4社会价值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通报批评了5个保护不力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限期整改。其中,山东省聊城市存在在古城内大拆大建、大搞房地产开发问题;山西省大同市、河南省洛阳市存在在古城或历史文化街区内大拆大建、拆真建假问题;陕西省韩城市存在破坏古城山水环境格局问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存在搬空历史文化街区居民后长期闲置不管问题Ⅲ。这些错误的做法破坏了传统的建筑环境,损坏了城市地方文化特色,导致了严重的文化与社会危机。更新与保护历史街区是有效联系城市化进程的手段,对于维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环境特色,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3理论借鉴

笔者选取泾县代表性历史文化街区——老南街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机更新”和“拼贴城市?等相关理论,从物质环境出发,向文化形态人手,将功能业态发展与街区建筑和空间环境相结合,对泾县历史文化街區的更新和保护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3.1“有机更新”理论

“有机更新”理论,是吴良镛教授总结国际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针对我国历史性城市进行长期研究,结合北京旧城保护的实际而首先提出的理论,并在1987年开始的北京菊儿胡同住宅工程中得到实践,取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有机更新”是指在不大拆大建的前提下,渐进式的合理的修缮和更新活动。该理论讲究适当规模、尺度适宜;处理好当前和未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和规划质量,促使旧城的环境得到改善,真正做到保护与有机的更新。针对不同现状的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有三种模式:一是拆旧建新模式,二是复古模式,三是小规模渐进式改造模式。

相关学者认为城市有机更新追求的是历史街区的持久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是突破历史街区陷人保护性衰败和建设性破坏两大文化和社会困境、将城市文化整体性融人现代城市生活、实现文化再生和城市复兴的正确选择。

3.2“拼贴城市”理论

在《拼贴城市》一书中,美国建筑学家柯林·罗首次引入“拼贴城市”这样一种城市设计方法,试图使用拼贴的方法把割断的历史重新连接起来。拼贴既是对历史的拼贴,也是对功能的拼贴,城市不是任意建造的,而是在原有城市结构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新的建筑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总的来说,历史文化街区的新建筑要尊重周边已有的旧建筑,在高度、体量、材料、色彩等方面尽量的融合到环境中去,这样城市的记忆和历史就会是连续的。

4案例研究——泾县老南街保护与更新策略

4.1泾县及老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和背景分析

泾县“枕徽襟池,缘江带河”。建置于西汉,迄今2100余年。青弋江为境内主要河流,由西南向东北出芜湖人长江。《汉书·地理志》注:“泾水出芜湖,县因水立名。”建置以来,相沿至今。作为多种文化的物质载体,泾县古建筑别具风格,自然与人文历史景观在这里得到完好的融合,同时泾县古建筑在建筑风貌、结构以及建筑装饰和运作的风俗习惯上传承甚至超越了徽派建筑。与黟县、歙县不同的是,泾县不但遗存着大量珍贵的古建筑(图1),并且县城本身更是一座古城,保存着独有的街区风貌。

南门老街是该县最早形成的繁华商业地带,是城区仅存的一片历史建筑集中地,留存了很多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商业建筑遗存(图2)。老街位于青弋江东岸老城墙上,南北向长1500m,有1300余户人家,建筑面积5万余m2。这些房屋始建于清代,至民国初渐趋完善。原系80%以上为“前店后坊”式,商店繁多。

4.2泾县老南街历史街区现状分析

鉴于泾县交通不便,财政吃紧、资金短缺、底子薄弱等问题,县政府制定了未来15年的总体规划,出台了招商引资等相关政策,县城面貌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修建了数条商业街,拆除大片旧城区,兴建住宅楼和现代化建筑。虽然招商引资的政策是合理的,但是由于在建设过程中的大量不合理操作以及在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中,居民(尤其是拆迁户)利益受到损害,使他们对开发商产生抵触情绪,对政府的拆迁安置政策也不满。县城的老街区保护遇到了旧城区改造、新老建筑协调、土地使用、复杂的产权关系等诸多问题,推进难度很大,这些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解决。

泾县的南北老街作为县城的重点历史街区,如果合理保护和整治,可以建设成为体现地域特色的历史风貌保护区。在泾县1996年的总体规划中能够看到,规划还有意识地保留了这条老街。然而,其后县政府认为“贫民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此外,老街区良好的周边环境,吸引了开发商的目光。2001年以来北街被拆除,沿街修建商住楼,铺设沿河街道,增设景观。从新建筑物所处的周边环境来看,其影响是消极的,破坏了老城区的历史风貌。南街因产权关系复杂,一时没有拆除,保留至今。新北街和老南街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泾县自2018年3月起实施《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而目前泾县成功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仅有桃花潭镇、榔桥镇黄田村等l镇1村,这两地与老南街相距甚远,辐射作用不足,且这一办法并不适用尚无“名分”的老南街。南门老街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重大课题,但相关规范的不足仍使得老街的保护余力不足,如今老街上仍随处可见拆建的痕迹,人们为了居住不得不对房屋部分进行重建,导致现存建筑风格混杂,历史特色逐渐被掩盖。老南街历史街区的保护何去何从,成为研究的主要问题。

4.3泾县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策略

4.3.1完善街区的保护内容,加大政府法规政策的支持

针对泾县老南街保护和开发政策不足这一问题,应认识到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实践,是政治、经济、社会、物质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存互动、相互交错的复杂过程。历史街区的保护应该以市场经济为主,政府手段和私人经营为辅。根据泾县自身特色,设立相关保护性法律法规,并结合专家论证法,对周边的建设建立严格管控制度,遏制无序发展,形成有序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4.3.2建立分区控制规划,改变功能定位

有机更新理论的精神实质是整合街区特色文化资源和当代城市实际需求,其实践有助于推动城市历史的可持续发展和物质空间更新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这就要求泾县的历史街区保护首先应探寻一个准确的定位,对历史街区的个性特征要有明确的认知和城市更新的科学评价。老南街是鲜有的“建在城墙上的历史街区”,其特色鲜明,但体量较小,显然宏观层次保护并不适用于现有的问题,而微观层次,即对重点文物单位的保护,虽然对于单体建筑改造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但过于分散,且对于现状的改变作用不大。因此中观层次,即对整个街区的保护就显得十分重要。当下不仅要保护好泾县历史街区的建筑形态和风貌,还应结合当地特色,根据泾县经济发展情况,建立控制性的分区规划。通过对各处历史建筑的年代、质量、文化价值等的评估,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性规划意见,重新定位历史街区的功能,进行统一策划和经营,并结合招商引资项目,寻求一种适合的改造和利用途径。

4.3.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有机更新

早在2014年,泾县政府便着手改造了老南街的道路及地下管道,解决了老南街居民的交通和冬季供水问题,但老南街年代久远,基础设施多已老旧,跟不上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要求,因此目前应重点解决基础设施修缮更新的问题,满足居民生活所需,才能利于推进老街的改造。政府应出资建设防火安全设施、废弃物处理、污水废气排放系统等;并尽量实现地下通电缆;拆除占道、违章的建筑物、构筑物。对局部建筑进行改造,坚持小规模“有机更新”原则,从街区环境人手,避免大规模的改造。在此基础上吸引外来资金,逐步以滚动资金的方式进行改造,这种方式建设周期短,资金需求不大,较容易筹措,并易于见效果,适合泾县目前资金不足的情况。

4.3.4对历史建筑进行等级分类,合理确定保护和改造

根据目前各个建筑保存状况,可将泾县历史建筑分为五个等级,一类建筑:完好的历史建筑;二类建筑:较完好的历史建筑;三类建筑:一般的历史建筑;四类建筑:与历史风貌无冲突的一般建筑物;五类建筑: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一般建筑物。一、二、三类建筑均属保护建筑,四、五类建筑为整修和整治建筑。其中管理范围和保護建筑由管委会公布,并明确标志,挂牌保护。老南街及其周边地区,面积只有5~8hm2,内部功能简单,可以直接通过修建性详规来完成。在规划的基础上,迁出一部分居民,降低人口密度,拆除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一般类建筑物、整治公共环境和设施,提高绿化率,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最后对历史街区内部和古民居进行保护和改造,恢复历史风貌。

4.3.5在保护历史街道真实性基础上赋予其新功能

城市改造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查明修缮需求,通过调查分析现有的建筑缺陷如功能缺陷,查明居住者的社会结构,从中列举出城市改造目标。在交通、贸易和服务支持、住房、基础设施、文物管理、社会和文化结构、就业机会等专业评价的基础上,按照需求进行调查。在其改造中提出四点修缮和保护的原则:“首先要明确规定必须完整地保存现状;其次对材料、形状和历史上的功能作用要留有一定的痕迹,要使人感受到历史的延续性;再者要用发展的观念来对待传统建筑的修缮,尽量采用历史重叠的方式,使改造后的建筑成为历史的叠加;最后要赋予旧建筑以新的使用功能,使之为现代人服务。”通过这4点原则使得历史建筑和街区的真实性和历史性得到保护,并使其产生新的价值,从而进行改造和保护,形成了良性循环。

因此规定必须完整地保存历史中存在的生活、劳作等历史遗迹,并尽可能的保留历史街区的原风貌;其次,对古建筑的材料、形体和历史上的功能作用要留有一定的痕迹,要使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延续性和真实性;再者,要用发展的观念来对待传统建筑的修缮,尽量采用历史重叠的方式,使改造后的建筑成为历史的叠加;最后,要赋予历史街区以新的使用功能,并逐渐形成现代产业的集群,使之为现代人服务。

4.3.6建立合理有序的资金来源

在资金筹措方面,从社会等多方面得到的金融资助用于城市修缮过程,支持个人投资。为了不让私人地产因为政府的改建行为而不正当的增值,城市建设法特别限制了在城市改建时私人地产的自由流通,而是在城市改建结束后按照其他地产的增值给予适当的补贴。目前我国传统建筑的保护大多是由政府投资或委托开发商进行投资,泾县大力建设的桃花潭古镇及查济古建筑群经多次招商引资建设,现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基础设施改造和主要景点维修基本都已落实,旅游业收入平稳,为带动建设老南街等较为分散的小型历史建筑街区打下了基础。在后期的单体民居改造维修上应采用政府投资和村镇集资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利用政府资金和旅游开发所带来的资金,进行招商投资,吸引外来资金的注入,并充分挖掘居民的积极性,引导居民积极参与。

5结语

历史建筑街区的兴衰,象征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史。它展示着其中发生过的人世沧桑和世事变迁,从朝气蓬勃的青年走向成熟的中年,有时也会在老年获得新生,因此它并不仅仅肩负着出生时所被赋予的使命,同样也反映着在生命长河中的变迁。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改造对于城镇、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历史文化血脉的传承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老南街而言,我们不仅要恢复曾经失落的传统空间,更重要的是重塑这个空间,使其成为活的承载体,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充满活力地发展,而不是一个历史的化石。老南街的存在是泾县文脉根的延续,应充分挖掘并整合其自身资源,发挥最大优势,与现存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多方位的连接并错位发展,使之成为泾县独特的一景。

猜你喜欢

策略建议
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研究
大学生群体网络消费市场探究及零售商进入策略
欧美出版社开放存取期刊论文处理费研究
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
中职数学学习若干问题探讨与策略建议
小微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