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评课中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2019-11-26郭槐香

文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听课者评议公开课

郭槐香

教育反思促进教师教育从外在训导转向教师的自我教育。教育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教育者自我唤醒的过程,它体现了教育对教师专业责任的理解、对专业行动意识的觉醒。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不仅表征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持续关注、批判和思考,而且会内化为不断进取的动力,促进教师自觉地追求专业水平的提高。评课是提升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举措。

评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是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体现。有人认为,教师在台上讲课是在“炼”,课下评课是在“锤”,只有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由此看,评课意义重大。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我们在培训中先让教师明前评课的原则,然后让教师观看各种优质课竞赛的录像,再让教师进行评课。

一.基于教育反思的评课原则

1.导向性原则。评价的目的不是鉴定,而是为了发展,评课者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操作层面,更要从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理念等潜隐层面去发现、点拨和引领。要有意识地弘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要鼓励教学创新、提倡教学个性,引领教师朝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方向去发展。

2.实事求是原则。评课只是一种学术范围内的评价、讨论和交流活动,不涉及人情世故等其他外在因素,评课者要有责任意识,不能因为顾及面子、情绪等其他因素而该说的不说、该点的不点。

3.激励性原则。没有教学自信的教学是不堪设想的,评课者在评课过程中不仅要时刻维护教师的教学自信,还要通过评课来帮助教师寻找自信、培养自信、强化自信,评课时要“优点谈足,缺点抓准”,要评出特色、点出创新。对于某些优点很少的课,不妨将优点拆大为小分开评、缺点归类分开抓主要的说。

4.重点突出原则。一节优秀的课不可能尽善尽美,同样,评课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课型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不能要求过多过细而抑制了教师对教学个性的追求和教学创造力的发挥。

二.基于教育反思的评课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公开课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反思活动形式。它承载着实践和研讨新课改的使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沿阵地。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公开课评议中,出现了大量有违公开课初衷、远离公开课实质的不良现象,诸如盲目的吹捧、庸俗的附和等。为保证公开课的有效性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公开课活动必须回到“原点”,公开课评议应坚持科学有效的原则和方法。实践表明,亮出“三个一”将更利于公开课的评议。

1.提一个亮点。“寸有所长”,再普通的公开课也有自己的闪亮之处。挖掘公开课的一大亮点,就是让每位听课者找出执教者一个最成功的地方。这实质上是对授课者的首肯和认同,有助于其张扬课堂的个性。

2.找一个问题。“尺有所短”,任何一堂成功的公开课,也存在着问题与不足,每位听课者给课堂挑出一只“小虫”,并不是对授课者的有意责难,更不是求全责备,相反,这样的课堂反而显得更真实可信,更有常态魅力。犹如白玉上的瑕疵,非但瑕不掩瑜,而且更显玉之圣洁。课中“捉虫”,有助于授课者从多侧面、多角度提高教学能力。

3.亮一个妙招。“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听课教师除了对授课教师的课堂评议外,还要亮出自己的一个妙招,即自己的授课金点子。也就是说,如果自己来上这一节课,关于理念如何落实、目标如何确定、重难点如何突破、过程如何优化、学生主体性如何体现、提问如何导引、课堂如何激活等,听课教师应亮出属于自己的带有个性和创意的一套最佳“设计方案”。这样,整个听课评议的交流实质上就是各自“方案”的亮相和实力的展现。此时,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碰撞、渗透、交融、升华、重构,一些思维碎片将迅速组合和集结,一些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将被点燃。在这种研讨的气氛中,无论是听课者还是授课者都能在多元方案的碰撞中提升教学能力。因此,让听课者亮出妙招,将比一味地对开课者进行评议来得更全面深入、更直接形象、更实在有效。

猜你喜欢

听课者评议公开课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基于特征数据的开放式同行评议关键因素的实证分析
人大“评议+询问”:助推漯河转轨发展“快车道”
“推门听课”不值得提倡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听课者也需“备课”
怎样去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