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十六则

2019-11-26

文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文学小说

新闻一束

●第三届中国长篇小说高峰论坛在徐州举行

第三届中国长篇小说高峰论坛日前在江苏省徐州市江苏师范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由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师范大学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文学批评家及作家代表五十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发展议题。吴义勤在致辞中期待大学里的文学研究能够跟上当代文学发展的节奏,而不是关在书院里自说自话,他认为,大学的学科建设应该跟文学现场有更好的互动,文学研究工作者应当有勇气去做当代文学历史化、经典化的工作,并表示在当下这个时代,高峰论坛的设立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是一个巨大支持。汪政认为,长篇小说是非常重要的文体形式,对反映时代、反映现实,推动当代文学的发展乃至文明进程都具有促进作用,持续跟踪研究这一文体,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论坛上,还举行了叶炜“转型时代三部曲”《裂变》《踯躅》《天择》首发式。在张光芒的主持下,与会专家从“乡土中国”到“转型时代”暨“转型时代三部曲”展开研讨。与会专家认为,这三部作品多元化、多视角地体现了高校生存状态,无论是从思想深度还是艺术深度上来看都是一部杰作,而叶炜反中产阶级化、反趣味化、反先锋化的写作,更加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力量。

●“中国书架”落户希腊百年书店

希腊首都雅典的百年老店艾弗索达克斯书店日前设立“中国书架”,向当地读者提供内容涵盖当代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中文学习等方面的数十种中英文书籍。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月沐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书架”项目旨在将中国优秀图书介绍给全球读者,已经在16个国家落地。他说,这一项目将使希腊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真实的、发展的现代中国。艾弗索达克斯书店首席执行官索菲卡·艾弗索达克斯说,现在希腊一些学校开设了中文课,越来越多的人学中文,大家对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兴趣。人们可以通过语言、文学、儿童读物等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书架”是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负责实施的重要图书对外推广项目,通过在全球各地的大型书店集中展销反映中国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图书,满足当地读者通过阅读了解中国的需求。

●《极花》英文版新书发布

贾平凹长篇小说《极花》的英文版于2019年3月由英国查思出版(亚洲)有限公司出版,在英国首发。《极花》是贾平凹于201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写了一个被拐卖女孩的遭遇。作品不仅保持了作家的既有水准,而且在写法上有所创新,小说从女孩被拐卖到偏远山区的男性家庭开始,用全息体验的方式叙述女孩的遭遇,展示了她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和经历的内心煎熬。这部作品从拐卖人口入手,真正关注的是当下中国最为现实的贫困农村男性的婚姻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冲击力。是贾平凹创作中又一特色鲜明的作品。2017年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极花》英文版正式签约,译者即为英国著名翻译家韩斌。关于为什么要翻译《极花》,韩斌表示:“《极花》的故事情节是很残酷的,有一些读者会不喜欢,但这个主题非常重要。世界上到处有妇女儿童被拐卖的现象,而在当代文学里我们很少听到她们的声音、她们的个人经历。《极花》的主要人物都具有多层面的人格,并不是黑白分明的。”她认为《极花》所讨论的问题,对英国读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全新巴金译文集上市

时值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由巴金故居策划,草鹭文化与浙江文艺出版社于近日合作推出全新汇编的《巴金译文集》(共十册),这套书精选巴金先生一生翻译的经典译作,包括屠格涅夫的《木木》《普宁与巴布林》《散文诗》,高尔基的《草原故事》《文学写照》,迦尔洵的《红花集》,赫尔岑的《家庭的戏剧》等作品。译文集根据巴金生前亲自校订的最后版本排印,并以“附录”的形式在部分作品正文之后汇集了巴金与译文相关的注述,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1922年,18岁的巴金根据英译本翻译了俄国作家迦尔洵的小说《信号》,由此开始了延续60年的翻译工作。巴金自谦自己不是文学家,也不是翻译家。他写文章、发表作品,是因为有话要说。他对于翻译的作品有自己的选题,“希望我的笔对我生活在其中的社会能起一点作用。我翻译外国前辈的作品,也不过是想借别人的口讲自己心里的话,所以我只介绍我喜欢的作品。”《巴金译文集》集结的是巴金从浩瀚世界文库中拾取的珍珠,每本篇幅在10万字上下,体裁涵盖了诗歌、短篇小说、回忆录等。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曾经影响了一代文学大师的精神源流。此次出版的《巴金译文集》以巴金故居授权的权威版本为底本,并经过了精心的编辑。每本书内,配有巴金珍藏的原版书影、插图,以及作家手稿等,译后记作为附录编排于书后,为读者提供延伸阅读。

作家声音

●麦家称谍战题材塑造了我,却也伤害了我

谍战小说是麦家的醒目勋章,也是这些年他极力摆脱的标签。根据麦家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等长篇改编的影视剧,开启了中国谍战书写新格局,一度掀起当代谍战荧屏浪潮;2011年的《刀尖》仍是延续过往的路子,麦家却直言“破绽百出”。“谍战题材塑造了我,带来巨大名声;却也伤害了我的文学追求和抱负,是时候卸去惰性了。”麦家的25万字最新长篇小说《人生海海》日前上市,距上一部长篇《刀尖》已有八年。麦家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谈到,写作中他有一点小小的心理暗示——换个题材,不写谍战了,我照样风生水起,“说不定还能写得更好”。这次,小说里不再是云谲波诡的谍战世界,文学的聚光灯下也并非传奇式的孤僻天才。《人生海海》讲述了一个人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藏着日常况味,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人生如海,总有阴冷暴虐的水域,也有轻柔温暖的洋流。新长篇更多是由我的童年经历和记忆发酵酿成的一坛老酒,我希望它能散发出故乡独有的气息、情感、味道,捕捉到过往年代的氛围。”新作《人生海海》从缠绕着很多谜团的主人公展开,而叙述的视角,来自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在“我”这个小孩看来,主人公行为举止古怪,能扳着手指头一个个数来。想要知道秘密的人和藏着秘密的人都有私心。于是,曾风光无限却“败落”隐没在村里的主人公、可恨又可气的小瞎子、重情重义却引来流言蜚语的父亲、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爷爷……他们与主人公的人生纠葛交缠,故事在窥探欲与守护欲的对抗中推进,矛盾最终在一夜之间爆发。

●王蒙认为文学是永远的

日前,王蒙在宜昌与600余名文学爱好者共赴一场浪漫的文学之约。“为何要以《永远的文学》为题?”讲座一开始,王蒙就进行了解释。他认为,随着新媒体与多媒体的发展,信息的碎片化使文学阅读受到冲击甚至冷落,也出现了一些危言耸听的说法,如文学正在消亡,小说将会消失,而他想说“文学是永远的”。随后,王蒙用数十载的生活历练、文学经历,与大家分享文学于个人、于生活、于世界的意义,讲述着文学为何是永远的,诙谐幽默、金句频出的讲授,将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他说,文学是对世界的命名和修辞;文学是对生活产生的兴趣、爱好、挂牵和惦念;文学大大加强了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文学激活了回忆、过往、昔日、历史;文学是对时光的挽留、对记忆的珍惜、对日子的储存;文学最大的伟大的地方,在于它是思维的艺术,能表现智慧上的极致。面对年轻读者关于现代人习惯手机阅读的提问,王蒙指出网络文学也无法代替传统的文学作品,尤其对青少年来说,更不能沉迷于手机阅读。他提醒年轻的文学爱好者“文学上要成功,少看手机”,并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

●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前景不明朗

刘慈欣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科幻是否会因科技发展而没落时,刘慈欣认为这一趋势确实存在,但科幻电影和科幻文学要分开来看,影视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他说,中国的科幻影视将会有很大发展空间,但科幻文学前景不明朗,其中原因比较复杂,但的确存在读者群和创作群都在减少的现象,也缺少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品。刘慈欣强调了科幻文学对青少年的特殊意义:科幻文学作品能引导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科幻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让我们有一个更开放的头脑,面对未知世界的各种可能性做好准备。青少年读者不必拘泥于推荐的作家和书单,而应该多读各类文学作品,去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刘慈欣表示,中国科幻作品要想获得世界性的影响力,得到外国读者的认可,必须要能讲出属于自己的好故事,把科幻本身不可替代的部分发挥出来,给国外读者不一样的感觉,这样才会有影响力。

●叶辛称为上海写传,阳春面生煎包不得不提

《上海传》作者叶辛日前谈论上海文化,他试图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娓娓道出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渊源。一碗阳春面、一碟生煎,这些看似寻常不过的饮食,在叶辛眼中是上海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叶辛的一位上海旧友目前在国外一所高校任教,他告诉叶辛,这些上海美食对于漂泊在异乡的他来说,成了对故乡的追忆。对此,叶辛感同身受,“要为上海写传,这些美食不得不提及”。叶辛说,《上海传》是新星出版社大型城市传记丛书“丝路百城传”的开篇之作,写的内容不同于以往大众通过影视剧所熟悉的上海滩,或是以19世纪为背景编写的一些上海故事,叶辛介绍:“《上海传》所写的内容,都是我这辈子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看到的上海故事。”和新中国同岁的叶辛见证了上海解放之后的不断发展,他眼中的上海是大气磅礴的,是浑厚深沉的,更是细腻精致的,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也是在急速发展中的。“在这本书里,我写我吃到的上海小吃,感受到的上海弄堂文化、石库门文化和进入新世纪之后的小区文化。”

作品信息

●残雪最新长篇小说《赤脚医生》出版

先锋作家残雪耗费3年时间精心打磨的最新长篇小说《赤脚医生》日前出版。书中主人公亿嫂年轻时不甘平庸,出外闯荡,进入了县城的医疗培训班,成为一名学员——未来的赤脚医生。残雪通过对赤脚医生亿嫂、米益、灰句等人的成长过程和他们行医故事的描述,将大自然与人、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依存关系不断加以披露,从一种崭新的角度来建构这种未来世界里的新型关系,其间有很多描述惊世骇俗。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每一个普通读者都有可能从这种境界里找到共鸣,得到生活的力量,发现既接地气又横空出世的真实风景——自由的风景。也有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再一次用文学的方法精练而质朴地凸显出残雪的哲学观与自然观。1985年1月残雪首次发表小说,至今已有六百万字作品,其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等。截至目前,残雪是在全球范围内被翻译作品最多、入选外国高校教材最多、拥有研究机构最多的中国当代作家。

●金宇澄《繁花》将改编为同名电影开拍

据港媒报道,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较早前举办春茗,导演王家卫透露正在筹备与“老上海”有关的新戏《繁花》的剧本,也是《花样年华》、《2046》的第三部曲。王家卫受媒体访问时表示,自己拍过许多香港题材,但未曾拍过老上海。他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可以拍摄,演员名单未落实。他继指由于原著小说《繁花》是以沪语语体书写,所以演员要知道讲上海话。电影改编自上海作家金宇澄的同名长篇小说《繁花》,2013年正式出版小说单行本。全书以上海话描写出1960至1990年代的都市,书中讲述了阿宝、沪生、小毛三位主角的上海往事。早在2015年王家卫接受内地媒体访问时便透露,会开拍电影《繁花》,王家卫对这本小说评价极高,形容是“上海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上海1960年代到1990年代的都市实景。王家卫表示要将这部“上海密码”翻译成电影语言,让更多观众了解。因为原著是以沪语语体书写,王家卫表示会尽量保留作品的方言。

●张柠首部长篇小说《三城记》出版

评论家、作家张柠的首部长篇小说《三城记》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品讲述“80后”成长史,聚焦主人公顾明笛在一线城市的生活与奋斗,直面当下中国城市生活,并以此为原点辐射社会各个阶层的生存和精神状况。在建国70周年之际,小说以现实主义笔法勾勒出新青年、新时代的正面和侧影。小说以26岁、热爱文学的顾明笛毅然辞职,离开上海老家,决定闯荡世界为开篇。他先前往北京担任时报记者、进入B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随后与恋人南下广州,一同打理发展生态农场,此时的他也面临返回北京为文化机构工作的选择。从文学沙龙、报社、大学校园、文化机构的创业者,以文学为线,顾明笛在不同的场域中流转,身边围绕着各式各样的人物,在六年的时间里,随着经历的增长,他的精神思想愈趋丰富。张柠称《三城记》的独创意义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将“行动”贯穿始终,使小说在“知行合一”的东方智慧指导下,建构起新的叙事完整性,对于解决生活渐趋碎片化带来的叙事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二是对“精英城市”“中心城市”“平民城市”北、上、广不同特征的描摹,将其各自的文化性格渗透到方方面面的细节之中,很大程度上反拨了近年来城市书写面目模糊、自我重复的趋向。

●新锐作者杨好长篇小说《黑色小说》出版

“关于作家和读者之间互相塑造,对那些有创造性的作家来讲,他会以创造性的作品来重塑读者,来丰富自己的经验。”邱华栋日前表示。当日,因写法颇为另类而被冠以“新锐”的作者杨好的长篇小说《黑色小说》举行新书发布会,面对年轻作家充满新意的新作,邱华栋直言,作家和读者之间是互相塑造的,对那些有创造性的作家来讲,他一定用创造性的小说,创造性的作品来重塑读者,来丰富自己的经验。面对当下全新的写作方式,邱华栋说:“通过阅读新的作品,我作为读者也感叹,还有这样人生的状态,这样书写的方式。我通过阅读这样的作品扩大对世界一种感觉。让自己生活本身也变得更有主动性。”《黑色小说》讲述了当代中国两个留英大学生M和W的故事。医科男生M热爱文学,博士报到后便秘密潜去伦敦,试图在创作中找到17世纪汉密尔顿公爵的高贵灵魂;艺术史女生W向大学请假半年跑去伦敦租住在古老的贵族区,也只为探索汉密尔顿公爵的秘密,在逃离自己的想象和真相的过程中,W也走向了命运的终结。该作品故事结构却不同于一般叙事,更像是电影鬼才昆汀·塔伦蒂诺式的结构电影。它描绘了生活中不容易察觉的,人性中复杂的、微妙的、隐讳的种种。

海外文坛

●8卷本《维特根斯坦文集》面世

由商务印书馆推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林合主编的《维特根斯坦文集》近日面世。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嘉映日前通过讲座的方式,为读者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的生平及思想,并为《哲学研究》做了导读。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对二十世纪哲学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次出版的8卷本《维特根斯坦文集》,是在参考之前众多版本维特根斯坦著作集的基础上,由编者精心编选而成。维特根斯坦是系统地从语言来思考世界的第一人,在这个意义上,维特根斯坦可说是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从小爱好机械和技术,1908年秋天到曼彻斯特大学学习航空工程。由于设计工作的需要,维特根斯坦努力研究数学,数学的逻辑基础引起了他的巨大兴趣。他极为推崇数理逻辑的成就,决意放弃航空工程,转而从事哲学,并于1911年转到剑桥大学,问学于罗素门下。罗素把维特根斯坦视作“天才人物的最完美的范例”:充满激情、深刻、强烈、咄咄逼人。韩林合教授主编的《维特根斯坦文集》收录了《战时笔记(1914-1917)》《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心理学哲学研究》等8卷。陈嘉映教授讲到,在西方哲学史上,维特根斯坦是唯一创造了两种不同哲学而又各自产生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前期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后期则以《哲学研究》为代表。《哲学研究》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是他“十六年来进行哲学探讨的结晶”。

●三位俄罗斯文学大师自传体小说纪念版出版

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三位俄罗斯文学大师的自传体作品——屠格涅夫的《阿霞》《初恋》《春潮》,列夫·托尔斯泰的《童年》《少年》《青年》,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肖丽媛介绍,此次推出的这三套自传体小说,不仅仅是因为适逢他们的诞辰纪念,更是因为他们在作品中既体现了本人的人格,又书写了俄罗斯人的性格,既写出了人物的内心,又刻画了时代的样貌。据悉,这套纪念版在国内首次集中展现俄罗斯原版图书封面。书中,屠格涅夫自传体小说系列采用了苏联著名画家克塞妮娅·亚历山德罗芙娜·克列门吉耶娃的作品。这位苏联著名古典文学名著插图画家,曾为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作家的作品创作插图,其作品被俄罗斯多家国立和私人博物馆收藏。列夫·托尔斯泰自传体小说系列采用了苏联著名画家尤里·索罗蒙诺维奇·格尔什科维奇的作品,他的部分世界文学名著插图被俄罗斯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艺术博物馆收藏。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系列则采用了苏联著名画家鲍利斯·亚历山大罗维奇·杰赫杰廖夫的作品。

●安娜·伯恩斯凭《送奶工》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

安娜·伯恩斯的《送奶工》去年获得了当代英语文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的布克奖,当时令多数人都感到意外,它几乎没有出现在任何预测名单中,安娜·伯恩斯也成为第一个获得布克奖的北爱尔兰作家。早前公布的今年英国女性小说奖长名单中,《送奶工》也在其列。《送奶工》讲述了“北爱尔兰问题”时代(the Troubles)一个少女和一个已婚送奶工之间的故事。少女迫于权力卷入了不正当关系,身为受害者却陷入了一系列流言蜚语之中。整部小说中充满了政治隐喻。全美书评人协会奖成立于1974年,由全美书评人协会推出,后者是一个由一千位书籍编辑与评论家组成的非营利组织,每年选出24位会员组成评委会,推荐及评选当年的年度好书。年度好书评选分为六个类别:自传、传记、小说、非虚构、诗歌和评论。全美书评人协会奖面向在美国出版的所有英文作品,除“杰出评论奖”有1000美元奖金外,其他获奖者没有奖金。

●美国非虚构写作奖卢卡斯奖揭晓

卢卡斯奖成立于1998年,以美国记者、两届普利策奖得主J·安东尼·卢卡斯的名字命名,由已故历史学家马克·林顿的家族赞助。卢卡斯奖旨在表彰美国优秀的非虚构作品,共设有三个类别,分别为J·安东尼·卢卡斯图书奖、马克·林顿历史奖和J·安东尼·卢卡斯WIP奖。今年J·安东尼·卢卡斯图书奖获奖作品是沙恩·鲍尔的《美国监狱:一名记者卧底惩戒生意之旅》,J·安东尼·卢卡斯图书奖的评委认为,《美国监狱》指出无论是囚犯还是狱警,都是由利益驱动的受害者,这种利益导向根植于美国监狱的赚钱传统。马克·林顿历史奖获奖作品是安德鲁·德尔班科的《战前之战》,这本书将逃亡的奴隶放置于内战前的美国的中心舞台,对关于内战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J·安东尼·卢卡斯WIP奖获奖作品是莫里斯·查马的《让上帝来挑拣他们:得克萨斯与美国死刑的兴衰》,这本书通过对得州死刑兴衰的描述,解释了美国犯罪和惩罚的真相以及法律制度是如何运作的。评委称:“这是一本强有力的、报道深入的、具有启示性的书。”能够扩大读者对所处时代重大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理解。

猜你喜欢

维特根斯坦文学小说
我们需要文学
99分的答辩论文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99分的答辩论文
99分的答辩论文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我与文学三十年
问题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