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作文回归到情感的表达

2019-11-26李惊川

文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情感文章作文

李惊川

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作文教学,作文在高考中占据“半壁江山”,同样,作文更是检验学生对文化感知和自我认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表达真我和反思本我的关键手段,但事实上,学生并没有在作文中真正地释放自己,而是一定程度陷入了“模式化”、“标榜化”。

一.中学生作文“虚情假意”的现状及原因

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发现学生的作文存在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无从落笔导致感情生硬。古语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学生的生活相对单调,“两点一线”的生活缺乏经历,写起文章自然难有过多的情感。其实,现在的学生相比以前,他们的交流方式更加多元化,各类信息不断充斥,生活内容也更加丰富,就拿信息来说,现代信息传播的手段和速度都是以前不可比拟的。只是,如何将这些感情表达出来,怎么把感情表达得透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需要有情感的梳理,而很多语文教师忽略了这一点,过度关心于教学的方式方法,却不能平心静气地引导学生去感受,学生也自然缺少有效的感知能力,作文也仅仅成为应试的一项内容,逐渐失去其感情功能。

(二)思想保守致使内容单薄。如果这样问学生:你写作文的目的是什么?可能绝大多数的学生回答是语文学科考试拿高分。如果考试拿不了高分,那么我们还需不需要写作文?为此,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便更加重视作文的“技术”,在用词造句上下功夫,在堆砌材料上做文章,对于基础相对不太好的学生,便老老实实地回到议论文“三段论”上来,确保作文不丢分,或者说不丢大分。如此看来,学生的作文逐渐就陷入了思想僵化,内容单薄。但是,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但凡在高考语文取得高分的文章,都多数都是抒情自然,内容丰富,论述有理的文章,这就是作文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悖论。

(三)应付了事缺乏内心世界。作文能不能写得情真意切?作文本来就应该是情真意切。但情真意切的文章需要用心去写,如果按照现在高中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规划,大多数语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设计的安排,每周安排至少一篇的作文写作,有时候甚至安排两次以上,当然,如果学生感情丰富,经历充足,时间无限,写起来是没有问题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更多的时候学生写完作文,教师评完作文,来去也就那么一两天的时间,学生根本没有时间看自己写的文章,又何谈情感?就如那句话说的:走得太快,忘了灵魂,走得太快,也忽略了风景,只是一直在赶路,却不知赶路是为了什么,所谓的写作是心灵文化之旅,也就成了空话。

二.实现学生作文“情感真挚”的途径和策略

培养和教育学生融情语文,真挚作文,最有效的途径和策略还是回归到本源,也就是“真”,俄国著名作家索尔仁尼琴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作文也是如此,好的作文,有灵魂的作文应该是事真、情真、理真。

(一)写真事,积累生活题材。作文教学突出正向、积极、向上的主题是必然,但动辄就把高大上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尚情操套在尚未成年的学生头上,无形之中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情感压力”,正如我们所认知的,学生所有的思想、道德、情感都源于生活基本,细小的家庭美德,点滴的社会公德,甚至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这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作文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真挚的表达,首先就要指引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情,这也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趋向。比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就给出了“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这样的题目,如果不关注于真事,学生又何从来真感情?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从身边找素材,找故事是作文教学的要义。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要积极帮助学生去挖掘、去梳理、去识别那些有价值的素材,鼓励他们积极与亲人、友人、同学去交流,去倾听,并练习如何细致地去排序、描写、刻画事情的细节,这些方法,都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时时处处积累好的真实的素材,也更便于学生在写作中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抒真情,发自内心感受。真情流露,佳作自成,好的文章是让人充分感受得到作者的情感,并且使读者和作者的情感得到共融。对于中学生来说,情窦初开的年龄,情感是极容易“迸发”的。为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深入探索采取“渐进式”情感引导法帮助学生抒发情感。首先,在建立写作主题上,提倡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情感出发,让学生从亲情、友情、同学情、甚至朦胧的爱情去促发自己对主题的感受,比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中国关键词”,表面上看这些很多关键词都熟悉,但写起来的时候都难以下笔成文,学生就要有情感辨析,自己对哪些关键词有更多的情感经历,比如共享单车、比如移动支付,这些接触得最多,与自己的情感融合得最贴切,那么写起来自然就最真实。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借助修辞手法去抒写情感。任何的情感本身只是一种感受,表达感受对人感官来说可能就是通过嬉笑怒骂的方式,如果通过文字,就必须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对偶等修辞。比如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情感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又比如排比的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将感情说得充分透彻,气势非凡,汹涌澎湃。这些都是抒真情的很好的方式方法。最后便是梳理情感的线索。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零散的情感让人无从感受,也难以形成感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通过构图的方式为学生梳理情感线索,并让学生形成习惯。可以按这样的思路去构图:情感的起点——经历——感受——共鸣四个步骤,在这四个步骤内进行延伸,学生将更容易体会和收获。

(三)悟真理,回归自我世界。情感是源于理性思考或者是感性的发泄,也可以这么认为,情感的不断经历,逐渐就会演变成为生活的至真道理,这和自然科学真理定律的发现是同样的过程,只不过这些真的道理能够发生在每一个普通人的身上,对学生更是如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触发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并从生活之中感受真切的道理,这就是真正的“心灵鸡汤”。比如在撰写主题为“中国骄傲”的作文时,很多学生往往容易拔高理想价值,动不动就奉献祖国,成为骄傲,对此,作为教师,应该更注重引导学生如何从自身经历中感受真实的道理,有一名学生这样的表述,我给了很高的评价“我觉得,我也是中国的骄傲,我热爱我的祖国,孝敬我的父母,维护我的集体,爱护自然环境,虽然,并没有重大的科学发明,巨大的社会贡献,但是,我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都努力践行着法律和道德的要求,我为自己骄傲!”好的文章,往往就是在这样平实的感悟中体现出来的,学生的真理,在他们的自我世界里特别美好。

作文是对美的感受的深刻描述,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许会在文字表述上不断雕琢,但在情感是却不会修饰半分,作为教师,更应在作文中守护学生的每一份真情实感,让学生带着情感作文,也带着感情生活。

猜你喜欢

情感文章作文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