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文学经典的阅读中进行思政教育

2019-11-26范亚平

文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文学思想教育

范亚平

如果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阈考察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认为,以审美为基础的文学的社会功能,其中有一部分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政治观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因此,尽管文学的社会功能并非全部归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显然,文学可以并且已经承担了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就是教书育人,就是要使学生和教师的生命主体都得到发展,尤其要使广大青少年逐步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这一根本任务,除了传统的教育教学途径和手段,现代教育还有很多创新途径和手段。譬如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等等,而这其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则是极为关键的途径与手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如果能够时常沐浴在经典文学语言的环境里,通过长期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影响,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必定大有裨益。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现了古人以救国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这副至今仍然矗立在黄埔军校校门的对联成了“黄埔精神”的最朴素诠释。在评价诸葛亮的时候,引用杜甫的诗句《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也可以引用他的《蜀相》“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表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其实,“诗圣”杜甫用了不下10首诗来讴歌他对这位伟大政治家的景仰。《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揭示了南唐后主李煜对国破家亡的遗恨和无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集中表现了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即景抒情,气势恢宏的写作风格,从而将读者带到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通过排比这种气势恢弘的文学表现手段表达了梁启超对国家的拳拳热爱之情和对少年的殷殷期待之意。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希望把学习置于真实、复杂的情境之中,从而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有广泛的迁移。例如,讲到“诗仙”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特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齐声朗诵《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种个性化的教学行为在让学生感受“唐诗”文学魅力的同时,也让历史课堂更加生动具体,更加富有情趣。当讲授“开元盛世”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借用杜甫的《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以及《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诗圣”这些爱国、忧民、真实的诗歌描绘,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唐玄宗统治前、后期社会面貌的巨大反差,也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还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业精于勤,荒于嬉;行之于思,毁于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又从道德修养的许多方面给学生以启迪。

具有浓郁情感色彩的文学语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素材。2004年CCTV《感动中国》的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以优美的现代诗歌形式讴歌了毕生梦想消除饥饿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丰功伟绩。

猜你喜欢

文学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我们需要文学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