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应用于听障生语文教学的实践

2019-11-26

文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多媒体情境作文

黄 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化,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两者的融合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信息技术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很多的变化,改变了传统教学枯燥、乏味、单调、刻板的现状。在听障生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广大听障学生提供了更丰富、更直观的学习方式,强化了他们的视觉体验,有效弥补了听障学生听力缺陷带来的学习能力的不足,帮助他们更加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听障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针对听障学生的语文教学效果,有效推动听障生语文教学的变革。

一.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字词教学

字词是听障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掌握字词是听障学生进行读写的前提。字词学习贯穿于整个中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传统的语文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对照课本进行讲解,通过黑板+粉笔的方式呈现字词,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效果,但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当下的教育发展趋势,对于听力存在缺陷的学生来说,这种侧重听觉感官的教学方式难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难以使他们获得丰富的信息。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引导听障学生结合情境直观地认知字词,增强他们的视觉感官体验。例如,在教学象形字时,教师可以先进行归类,然后制作相应的PPT,创设合理的情境,进行直观展示。如在学习“火”字时,教师可以结合听障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针对“火”字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其拼音,然后提问听障学生是否认识这个字,再用多媒体播放火苗燃烧的动画,听障学生结合这个动画情境和生活经验就可以通过拼音将“火”字读出来,而且教师可以结合生动直观的动画情境帮助听障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和理解这个意象字,让听障学生明白“火”字是“一点一撇加一个人”,即人在非常愤怒的时候经常会举起两只手,并且嘴里发出“呼呼”的怒吼声。再比如,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帮助听障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语含义。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词义。以《丰碑》一课中“丰碑”一词的教学为例,很多听障学生对于“丰碑”的深层次含义不太理解。为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军需处长在一棵树下,身体已经大雪覆盖了,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通过这样的情境帮助听障学生对“丰碑”形成直观的认知,然后引导听障学生探讨问题: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这时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画面中出现一个老战士的形象,他的身体冻僵了……,结合情境和课文,听障学生将直观地感受到军需处长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为了进一步加深听障学生对“丰碑”这个词语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以上两个画面有机融合起来:一位老战士冻僵了,雪下的越来越大,军需处长的身体渐渐被雪覆盖,最终他变成了一座丰碑。通过场景对比充分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从而引导听障学生深刻体会到“丰碑”这个词语的内涵。

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句子教学

语言学告诉我们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文章的表达不能缺少句子,一个精彩的句子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句子教学也是听障生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句子教学,帮助听障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以《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为例,很多听障学生不理解“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这个句子的意思。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火车如何进行“人”字形线路运动得以上陡坡的动画过程,当听障学生直观地看到火车是如何走“人”字形线路爬山的,在观看演示动画的过程中就会在脑海中渐渐形成一个直观形象,从而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到铁路线路设计成人字形的精妙之处。再比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听障学生学会造句。造句是句子教学的重点内容,如何让听障学生造出精彩的句子是句子教学的主要任务。以《山行》一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听障学生结合图片理解诗句的意境,通过生动的画面增强他们的视觉体验,丰富他们的视觉信息。听障学生可以一边观赏图片,一边朗读诗句,这时教师再指导他们结合诗句的意境,模仿诗句造句,如“松林深处有人家”等优美句子。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展阅读教学

在听障生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开展阅读教学,帮助听障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先引导听障学生通过网络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如课文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作者的其他文学作品等等,让听障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其作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课文的写作背景。例如,在教学《观潮》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听障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查找这篇课文的相关资料,使听障学生了解到作者在这篇文中采用了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景,作者从声、色、形、势这四个方面开展描写。网络信息量非常丰富,听障学生合理运用互联网就可以查找到很多和课文有关的资料,从而初步掌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听障学生梳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掌握文章结构,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以《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听障学生展示一段荷塘月色的视频,前一部分内容呈现整个“荷塘月色”,后一部分根据文中描写的景物顺序一一呈现,如池塘,荷花,月光,花草树木等,和文章结构贴切,有助于听障学生看懂文章的写作思路,使他们更好地体会到远景、近景层次,融入到文本中。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教材,教师的板书,在效率上就已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借助多媒体这种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刺激听障学生的视觉感官体验,让语文阅读不再枯燥乏味,听障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四.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写作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感性启发,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通过讲解作文命题的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例如,以“路”为命题的写作训练,教师如果只口头讲解,黑板演示,很难让听障学生深入理解作文命题“路”的含义,这种情况下听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都凭空想象,缺乏真情实感。而利用多媒体可以先给听障学生提供更加直观、更加感性的启发。教师可以先通过网络查找各种路的图片:乡村小路、山路、铁路、水路、石板路、丝绸之路等等,让听障学生直观地看到各种各样的路,启发听障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发表对某些“路”的看法。接着教室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听障学生播放一些和“路”有关的影视片段,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常年奔跑的路,配合文字解说启发听障学生从有形的“路”,联想到无形的“路”:人生路、事业路、情感路、心路等,在这种感性的启发下,听障学生的写作思路得到有效拓展,文章构思水到渠成。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使听障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动笔写作。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用命令的口吻给听障学生安排写作任务,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无法充分放松身心,发散思维,常常是冥思苦想也想不出,写作思路无法打开。如果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轻松愉悦的写作氛围,将有助于激发听障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迸发出更多的写作灵感。因此,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设法引导听障学生挖掘寻找写作素材,使他们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高效地运用素材开展写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或图片,酝酿听障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然后在听障学生正式开始写作时,教师可以播放实现准备好的MV给听障学生观看,让他们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开展写作,有助于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激活他们的思维。最后,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在评改作文时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在线交流。作文评改是写作教学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作文评改单一刻板的现状,有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作文评改,将学生的作文扫描输入电脑中,然后组织听障学生来到多媒体教室,在线开展作文评改,组织学生在线欣赏、讨论作文,相互评改作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听障学生的作文评改情况,适当加以指导,为学生解答疑问,提供一些优秀的范文作为听障学生评改作文的参考。如高考满分作文。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听障学生将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或存在争议的作文上传到在线平台,组织其他听障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共同评改,最终评改出比较满意的结论。这样的作文评改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听障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文氛围,有效拓展写作教学活动的空间,使得听障学生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作文评改,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进而提高写作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听障生语文教学质量,拓展了听障学生语文教学的广度,丰富了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听障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视觉感官体验,有效弥补他们听力上的不足。因此,信息技术在听障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要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潜力,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努力实现听障学生语文教学的信息化,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促进其身心发展,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多媒体情境作文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个体化多媒体时代微电影的流行原因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