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语文学科性质探析

2019-11-26赵润孝

文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人文学科高职

赵润孝

高职语文教育是指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实施的语文教育活动,是在学生已有的在中学或中职习得的语文知识、技能和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规定学时的语文教育活动的实施,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进行阅读、鉴赏、分析、写作等各方面的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审美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和将来的职业奠定必要的基础。

高职语文教育既包含课堂上的语文教学,也包括课堂外的语文学习。一方面,通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本常识,培养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这是高职语文教育实施的主阵地。另一方面,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校园内,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理念,通过组织语文活动,如社团活动、学术讲座、文艺活动、社会实践和课外阅读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学习语文,开阔视野,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语文是我国现阶段各个教育阶段都开设的一门课程,但不同的教育类型决定了各个教育阶段实施语文教育的目的、学科性质有所不同,语文教育的学科特点、高职教育的目标、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高职语文教育是集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的一门课程。

一.基础性

从语文学科的地位看来,它是一门具有综合教育功能的学科,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其它学科的知识内容要通过文字来表述,教师的讲解也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离开语言文字,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都会无法正常进行。苏步青说:“语文是学习的工具,是基础,就像盖楼房需要打基础一样。”语文基础好、语文能力强的人,其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优于别人,学习其它学科容易理解接受,学习效果也会比较好。薄弱的语文基础和语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其他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影响他们个性潜能的施展和发挥。

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目前高职生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普高统招、“三校生”统招、普高单招、“三校生”单招、转段和综合测评。学生普遍录取分数不高,文化基础薄弱,具体到语文学科存在着语文基础知识不牢固、阅读面狭窄、表达能力弱等问题。所以高职语文教育要抓好基础知识积累与基本能力训练,引导学生打好进入工作岗位和继续学习必须的语文基础;引导学生学习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语法和修辞知识,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读和写的一般方法和知识、文学鉴赏的知识;要继续进行听说读写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

二.工具性

从语文的学科性质来看,语文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定型,任何人说出来的口头语言和写下来的书面语言都是他心里所想的,想的过程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朦胧的思想是不清不楚的语言,清澈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的语言,语言与思维是完全一致的。离开了语言,人们就无法思维。高职语文教育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听、说、读、思、写能力的培养,要在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培养他们熟练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日常应用写作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流畅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从高职教育的目标来看,高职语文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工具。语文教师应该时时不忘自己姓“职”,用职业教育的战略眼光关注学生的发展。将语文教学与学生专业学习有机结合,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以专业知识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围绕学生的专业确定语文教育的目标与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形成未来职业生涯需要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高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创造性的使用语文教材,在教学中进行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等多方面职业素养的渗透教学,为学生迅速成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奠定思想基础。

三.人文性

从语文学科性质来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负载着丰富的人类文化,包孕着多姿多彩的人文精神,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高职语文教育要通过一篇篇美文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优美文辞吟哦品味,感受先贤们崇高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群的智慧和勇气,感受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语言之美,人文之美,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学、文化的热爱,逐步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从高职教育的目标来看,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同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高职语文要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熏陶和人格的塑造。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品行和人格还没成型,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和濡染,所以高职语文要用文质兼美的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他们学会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事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大学语文》是文学课、历史课,但更应该是一门人文精神的传播课。应该让学生感受文学经典,用文学经典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体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蕴涵的对人生的本体关怀和自由独立精神的宝贵资源,学生如果能够真正的进入作品,并且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势必会有大的收获[1]。

教育部指出“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整体素质要求的提高,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人文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正确的阅读能力、成熟的思维、娴熟的交流写作能力已成为用人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缺乏人文素质造成的最大后果是缺乏对大是大非的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情况将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2]。这些要求使职业教育必须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加强高职语文教育人文性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和教育的要求。

四.审美性

作为知识、文学和意识形态融合的主体,语文与审美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审美教育是任何阶段的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目标。 审美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的教育,也即正确的欣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旨在深化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突出美育的重要作用。文学作品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作家对自然和生活对社会的独特见解和审美体验。这些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结构美和意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多面审美。“审美”是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核心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逐步改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学生人格,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职语文课本中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讴歌了美,自身也是美的结晶,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能够培养学生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再造美的能力,学生在阅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激发自己的审美想象,感受文章塑造的审美形象,融入文章创造的艺术境界,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唤醒内心的理性觉醒和人性的复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创造美,在锤炼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同时,形成创造美的能力,在精神上得到升华和提升。

高职语文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徐中玉先生说:“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格健全的形成,审美能力的提高,学好、教好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它的价值无法用物质回报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在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中,一方面要立足于人文性和审美性,通过语文教育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在精神上陶冶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人文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工具性和基础,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人格提高和学生专业能力提高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人文学科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学科新书导览】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人文社科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