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19-11-25余建祥

成才之路 2019年30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案例教学初中历史

余建祥

摘 要:历史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类发展进程的来龙去脉,并从中获得相应的感悟和启发。文章以“洋务运动”教学为例,从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三方面,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而且能满足学生认知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核心素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0-0029-0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线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深受初中历史教师欢迎的模式,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多元化,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结合一定的历史案例进行自主分析和讨论,能使晦涩难懂的历史知识变得简单、生动起来,学习时更加轻松。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产生持续学习历史的热情,又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全面提升历史核心素养。文章以“洋务运动”教学为例,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一、案例背景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得好:“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当笔者带领学生学习“洋务运动”的性质和特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掌握洋务运动的起始过程和最终结果,首先让学生把教材中的内容粗读一遍,然后在黑板上写下四个问题,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虽然笔者只要让学生精读一遍历史教材,然后和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一下就能轻易得出答案,但是笔者觉得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正确地对洋务运动作出评价。于是,笔者开始重新审视教学计划和策略,经过一番思考,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让他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及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并提出来,再寻求方法加以解决。原本笔者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到却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一改以往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气氛,而且学生勇于发言的次数也明显增加。这样,在师生互动中不仅能拉近笔者和学生间的距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二、案例描述

师: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并相互交流得出答案。(认真思考并且讨论)

生: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高涨,发起洋务运动是为了压制农民起义。

生:是为了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师:大家说得都对,你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一些问题在提出时就已经回答,所以应该注重探讨几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

生:“中体西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讨论和交流)

生:“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因为封建制度具有剥削性,所以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意志。

生:“中体西用”就是把封建制度和西方技术结合起来,两者会产生冲突,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师:你怎么知道它的意思呢?

生:我在课下阅读过有关洋务运动的相关资料。

讨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生:洋务运动失败是因为没有先进的军事装备。

生:洋务运动失败是因为清政府依赖侵略者并且惧怕侵略者。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

生:洋务运动只主张学习西方某些先进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

生:晚清的社会还是落后的农业社会,不适合搞洋务运动。

讨论:为什么说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第一步?

生:积极训练新式军队,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生:兴办轮船、铁路、采矿和纺织等各种民用企业。

生: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

生:设立总理衙门。

师:同学们的总结很全面,希望你们继续保持这种学风。

三、案例分析

1.被动变成主动,增强学习效果

传统的历史教学,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寻找问题答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采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的指正。而且教师在进行针对性的施教时,通过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因为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而造成的疲劳状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设置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并且在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单一的思维会转换成双向思维,能提高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例如,對于案例描述中的问题“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他们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会产生和自己不一样的答案。这两种答案相互补充,就会形成多种答案,深化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让他们学会以多种方式来思考问题,形成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和精神,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3.主动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例如,案例描述中的“中体西用”,“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如果学生没有形成问题意识,就不会注意这个细节性的问题,更不会去进一步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由此可见,发现问题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学生提出一个独特、新颖的问题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一定的问题空间中去查找。在查找的过程中,学生会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和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分析,主动探索,主动实践,进而在问题空间中找出一种或几种最恰当、最合理的答案,然后探讨、交换思想,使思想碰撞出火花,进而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历史核心素养。

4.开拓多种渠道,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可以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例如,案例描述中的有关“中体西用”的意识以及它为什么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在历史教材中无法找到答案,但学生通过上网却能及时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在上网查找的过程中,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后再遇到相关难懂的问题时,他们就会借助网络工具自己去解决。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敏感性,使他们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在分析与交流的过程中,能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而教师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有质的飞跃,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叶仁主.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J].中学教学参考,2014(16).

[2]夏剑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低效提问及其解决办法[J].吉林教育,2012(17).

[3]魏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4]李秀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广西教育,2013(22).

[5]温立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09).

[6]段秀萍.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原则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8(22).

[7]魏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案例教学初中历史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