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民航精神的历史源流探赜

2019-11-25赵淑婷段益叶晓婷冷伟

成才之路 2019年30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

赵淑婷 段益 叶晓婷 冷伟

摘 要:当代民航精神是中国民航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文化成果,并日益成为推动民航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追溯当代民航精神的历史源流,其并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多源、多流、多渠道的。它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所积淀的优秀文化间存在深刻、紧密的内在联系。文章从民族精神对当代民航精神的“萌发”作用、革命精神对当代民航精神的“衍传”作用、建设精神对当代民航精神的“铸塑”作用、时代精神对当代民航精神的“提炼”作用四方面,对当代民航精神的历史源流进行探讨。

关键词:当代民航精神;历史源流;文化自信;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8;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0-0014-03

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2016年1月,中国民航圆满完成南沙永暑礁新建机场的校验试飞任务。民航局在表彰永暑礁试飞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活动中,结合中国民航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文化成果,总结提炼出“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的当代民航精神,大力弘扬践行当代民航精神成为激励民航人为建设民航强国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任何一种行业精神都是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在长期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当代民航精神作为民航文化的综合体现,是全体民航人创造的特殊文化,映照着69年来民航发展的厚重历史。基于此,本文试图以中国宏大的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为背景,以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建设精神、时代精神等社会文化同当代民航精神间的关联和互动以至融通与碰撞为基本线索,沿着当代民航精神自身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把握中,理解和探究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当代民航精神的历史源流,描摹刻画出中国不同时代的优秀文化精神对于形成当代民航精神的特殊价值,从而全面展现当代民航精神发展的历史源流和历史过程。

一、民族精神对当代民航精神的“萌发”作用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长期的社会实践凝聚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同时也为当代民航精神注入延绵不断的源头活水。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以青春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光荣史。中国民航初创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1949年11月9日,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和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率领2 000多名员工在中国香港地区宣布起义,两公司(其中國航10架、央航2架)共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初创时期飞行的主体。毛泽东同志给刘敬宜、陈卓林的信中称“‘两航起义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特向你们表示祝贺、欢迎和慰问”。周恩来同志勉励两航员工“坚持爱国立场,努力进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航空事业而奋斗”。“两航起义”人员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对祖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当时留在中国香港地区的大批国民党政府银行、招生局等主要单位纷纷起义,回归祖国,为新中国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华民族素以勤劳著称,勤劳是一个国家、民族富强昌盛的成功之匙,中华民族秉承勤劳勇敢的精神,书写着绚烂的篇章。1949年以前,中国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36个(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规模小,设备简陋,加上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一五”时期,民航重点建设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其中北京首都机场的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在20世纪50年代的亚太地区堪称首位,不仅积累了我国建设大型机场的经验,培养了一支技术队伍,也标志着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贯穿整个民族发展史。1956年初,为便利内地与西藏地区的交通联系,中共中央决定通航拉萨。在海拔4 230米的地区修建机场,其跑道长度和净空要求等指标,当时世界各国理论根据阙如,实践经验为零。设计人员先后请教前苏联专家和中国科学院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并在条件较为接近的青海玉树机场进行了多次试飞,边研究、边试验、边核对,取得了大量数据。西藏地区物资匮乏,只能选用当地碎石铺设路面,缺乏运输工具,藏民就利用简陋的背篓将石子和建筑用料背到现场。在军民共同努力下,1956年4月26日,当雄建成第一条简易跑道,西藏有了第一座机场。5月26日,中国民航首任总飞行师潘国定机组突破“空中禁区”,驾驶美制CV-240型客机从四川广汉机场起飞,成功降落在当时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西藏当雄机场,北京——广汉——拉萨航线试航成功。此次试航飞越了世界屋脊,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史上的第一次,轰动了世界航空界。后经1960年和1961年两次试航拉萨,1965年3月1日,北京——成都——拉萨航线正式通航,为西藏民航事业揭开新篇章。

二、革命精神对当代民航精神的“衍传”作用

中国革命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在主动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形态科学发展的实践中,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中,孕育形成凝练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内容上以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这些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激扬斗志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虽然革命精神产生于革命年代,并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中国革命精神的基本内容和核心价值是一致的。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2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就是要始终坚持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始终坚持艰苦奋斗、自觉奉献。”中国民航业的发展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觉创造历史,不断克服困难、艰苦创业的过程。当代民航精神,既是民航人在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优良思想和作风的结晶,又是传统中国革命精神的继承和丰富。

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为管理民用航空,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由此揭开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根据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的指示,迅速从部队中选拔一批老红军、老八路和共和国奠基者组建民航局机构。1952年5月,中央军委、政务院作出《关于整编民用航空的决定》,民航局改为空军建制,确立“政企分开”原则。至7月,民航已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野战军、各大军区调来各级干部240人。此外,民航还从各军政干校、华北革命大学调来参军、参干的青年知识分子140多人,这些人成为中国民航最初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民航队伍初建已带有军事化特性,以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军队文化成为民航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

以军队领导为主、政企合一的半军事管理体制在民航事业发展初期是十分合时宜的,但随着民航业务量高速增长,原有的管理体制变得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1980年3月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民航总局不再由空军代管的通知》,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改由国务院直接领导,走上企业化道路,逐步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水平,这种革命性的、质的变化,使中国民航全行业面貌迅速发生了巨大变化,初步确立了现代民航的发展框架。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尽管民航政企分离已久,革命精神仍透过各种爱国教育传承下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民航人。2004年,东航集团公司各党委领导组成学习考察团前往延安学习延安精神。在以“学习延安精神,树立正确的业绩观”为主题的参观活动后,考察团成员对延安精神的本质和精髓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把握,也为推进东航集团党建工作的深化和创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2011年7月至8月间,民航局党组在井冈山举办司局级党组织书记、纪委书记和监察处长培训班。参与者深入学习领会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革命历史,传承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从中寻求推动民航纪检监察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2016年10月28日,中国民航大学组织学生前往天津博物馆参观“纪念长征八十周年展览”,学习长征精神,走好新长征路活动。活动结束后,学子们表示深切感受到长征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在新时代继续继承和发扬,并会为早日实现民航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2年6月29日,天津航空公司飞机执行新疆和田至乌鲁木齐航班任务时,遭遇6名歹徒的暴力劫持,9名机组人员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并在见义勇為的乘客协助之下,联手制服歹徒,安全降落和田机场。这种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同仇敌忾、大义凛然的行为正是对中国革命精神的最好传承。

三、建设精神对当代民航精神的“铸塑”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建设与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作为领导建设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培育形成了以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为代表,以奉献牺牲为特征的建设精神,为带领人民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和国防体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建设精神中,奉献牺牲的精神对于铸塑当代民航精神有着深刻的意义。民航工作的首要核心是保证安全,这就要求全体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精湛的技术技能和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民航服务业的性质又要求从业人员必须从各方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各自的岗位上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65年,周恩来同志乘坐民航飞机前往非洲进行团结友好工作,时逢特殊时期,且当时中国飞航能力不足,行程风险巨大,但专机组成员凭着报效国家的一腔热血,贡献所能,与中央警卫局及外交部同心协力,携手共进,最终完成了这次的壮举,专机组成员的表现也为民航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提高救援效率,在中央的部署下,六家航空公司和三十个机场迅速开展紧急救援任务,为抗震救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救灾过程中,民航人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当地震发生时,在双流机场的塔台面临随时会倾覆的情况下,民航管制员仍选择忠于职守,直至完全疏散旅客的任务结束,才关好安检门撤离。在救灾活动中,即使面对艰苦的环境及艰巨的任务,民航直升机组在最前线也亳无怨言,顺利完成了救援任务。民航人的表现,受到党与人民的高度评价,他们展现出的民航精神,与前辈们是一脉相承的。

在当代民航精神的引领下,一大批奉行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奉献精神的劳模成为全体民航人学习的榜样。中国民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以劳模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民航人不忘初心、努力奋斗的结果。全国民航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华东空管局陈剑,在二十余年的管制职业生涯中,践行“钉子精神”,默默奉献,转换多个岗位,如报务、话务、管制、培训、基建等,工作中精益求精,完成从普通工人到空管复合型人才的转换。2014年陈剑从管制岗位调至计划基建部工作时,不仅需要面对繁重、完全陌生的基建任务,而且还要经常加班加点。陈剑没有推诿拒绝,又一次从零开始学习基建知识,全身心投入到基建工作中。在2016年9月的G20杭州峰会上,陈剑所负责立项的应急指挥中心工程、新增扇区配套工程等项目提前通过验收并投产,为确保各国政要短时间内密集抵离杭州萧山机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剑几十年如一日地关注空管事业,工作上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当代民航精神最好的传承。

四、时代精神对当代民航精神的“提炼”作用

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或群体在特定的时空下的文化、学术、科学、精神与政治的总趋势,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有不同的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当代民航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元素。民航业的发展应排除不合时宜的糟粕,顺应新的形势,开创新的局面,体现时代的脉动。自1949年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起,中国的民航事业正是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逐步走向民航强国之路。1978年,邓小平同志指示民航要用经济观点管理,使民航走上符合时代潮流的企业化道路,确立了民航政企分开的原则。1987年,国家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同时应专业化分工要求,组建为民航主业服务的辅业服务机构,如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民航局财务管理中心、民航局医学卫生中心、中国民航结算中心。2002年,在民航总局直属的9家航空公司和4家服务保障企业的基础之上,联合组成了六大航空集团公司,并由中央直接管理;改革民航总局下属的地区管理局及省级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对民航事务实施监管;同时依政企分开、属地管理的原则,对90个机场进行属地化管理改革。上述秉持科学精神的三次体制改革,建立了符合国际趋势的民航管理机制及市场运作机制,形成了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是我国未来成为民航强国的重要基石。

飞机维修是一项具有高度专业性及分工精细的工作,当遇到突发状况时,指挥者、现场组织者、技术人员及支援人员需要团结一致才能迅速完成任务。2009年7月,南航为适应公司国际化规模网络战略转型,成立南航机务工程部机务维修控制中心。该中心负责组织和协调南航各飞机维修单位、航站之间的维修资源,制定排故方案,应对突发故障,以实现集中管理,指令维修。而随着中国人自己研发的飞机远程诊断实时跟踪系统的投入使用与优化升级,南航的航班安全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机械故障导致航班延误的情况大幅减少。该系统的设计者刘宇辉及其团队至今仍不断努力攻坚,自主研发,完美表现出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尽管数十年来民航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引领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激烈的社会变迁也影响了民航。《2016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尽管民航运输发展的势头比预期的要好,但空域资源、民航服务质量、适航审定能力及应急处置能力等四个短板问题制约着民航的发展。为突破发展瓶颈,达成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的目标,民航局党组提出“践行一个理念、推动两翼齐飞、坚守三条底线、完善三张网络、补齐四个短板”的民航发展总体思路。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2017年全国民航工作会上提出民航强国需具备八个特征:一是具有国际化、大众化的航空市场空间,二是具有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三是具有布局功能合理的国际航空枢纽及国内机场网络,四是具有安全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五是具有先进、可靠、经济的安全安保和技术保障服务体系,六是具有功能完善的通用航空体系,七是具有制定国际民航规则标准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八是具有引领国际民航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并指出目前民航在八个特征中,虽有部分特征表现强劲,但系统来看,八个特征的整合程度不足,因此,八个特征的不断汇聚融合,实现整体超越,展现综合实力,进而使中国民航从模仿者变成开创者,从追随者变成引领者是中国民航实现民航强国的目标与方法。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进步,这正是中国民航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之最佳体现。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民航精神扎根于深厚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所积淀的优秀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萌发了当代民航精神,对革命精神的传承成就了当代民航精神,以奉献牺牲为特征的建设精神铸塑了当代民航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根本的时代精神对当代民航精神的提炼有重要意义。这四种精神以不同的面貌与形态,交错杂糅在一代又一代的民航人身上,使得他们拥有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带领着中国民航一步步从低谷走上高峰,从学习走上创新,从追逐变成楷模。新的历史时期,当代民航精神日益成为建设民航强国的内在支撑和动力,“十三五”时期是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的关键期,民航人只有把握当代世界民航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注重学习总结我国民航发展的成功经验,不断丰富和推进民航强国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才能最终实现以民航精神促进民航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永.民航简史[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10.

[2]黄志武.着陆后的起飞[N].西藏日报,2016-04-20.

[3]李康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精神成功——论中国革命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0).

[4]胡锦涛.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07-07-28.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6]孙国平,孙新花.踏访革命圣地,学习延安精神——东航集团各大单位党委书记西部行纪实[J].民航政工,2004(06).

[7]陈大伙,向坚.弘扬井冈山精神,推动民航飞行学院科学发展[N].中国民航报,2011-09-20.

[8]秦红丽:“6·29”劫機事件有功人员获新疆隆重表彰[N].中国民航报,2012-07-06.

[9]徐柏龄.周恩来总理带领中国民航飞向世界[N].中国民航报,2018- 04-12.

[10]徐业刚.精益求精的“空管工匠”[N].中国民航报,2016-11-09.

[11]郭瑛,翁振华,李金枝.科技创新,为持续安全保驾护航[N].中国民航报,2010-08-03.

[12]范日青,肖萌,邹颖萍.你的飞行从不孤独[N].中国民航报,2017- 04-13.

[13]冯正霖.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J].民航管理,2018(01).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