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驱动视域下《体育教学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19-11-24任秀红

运动精品 2019年11期
关键词:组内组员人性

任秀红 张 翔

利益驱动视域下《体育教学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任秀红 张 翔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要想体育理论课堂教学拥有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尝试从人性对利益的追逐角度进行。这一尝试在《体育教学论》课堂教学改革的两种课堂教学方式中得到充分验证:学生对利益的追逐展现的淋漓尽致,学生受利益的驱动作用,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规避人性的弱点,做到责任到人,以避免推卸责任;制定明确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并与学习成绩结合,以利用人性追逐利益的特点,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教师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与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利益驱动规避其他不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

体育教学论;课堂教学改革;利益驱动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课堂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众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课堂教学改革,出现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成果,比如在高等院校中比较被接受并应用于实践的翻转课堂教学、雨课堂教学,杜郎口中学的“导学案”被中小学较为普遍接受。然而这些比较被普遍接受且具有良好效果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式,一旦遭遇不同群体的学生,比如体育专业的学生,其效果立即黯然失色。这是由于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所致。因此要提高体育理论课堂的效率就应该另辟蹊径,从追逐利益的本性入手,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说,诚如田艳媚老师所说“‘人’的问题,是教育管理中的永恒理论议题”[1]。只要抓住了人性和人心,就比较容易实施课堂教学。而利益驱动下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能动性会极大地提高,但纵览中国知网上现有对于利益驱动进行研究的文章,大多数是经济与金融方面,教育界大部分是从教育与教师管理的角度进行。从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实属罕见。那么课堂教学中能否对人性进行合理的管理?利益驱动作用是不是也能被迁移到教学中来呢?基于此,本课题依托《体育教学论》课堂教学改革中利益驱动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效果方面进行相应的研究。

1 利益驱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2]。做事情追求利益貌似是成人的事情,但实际上对所有人群来说,具有普适性:或追求大利,或是小利,或是明显的利益,或是潜在的利益,或是近期利益,或是长远的利益……但是,当无利可图时,人们的外在表现通常是推卸责任。所以,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利益而学习,这种利益既有长远利益又有短期利益。比如从长远来说,大学生可能为谋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从近期来说是为了获取学分,为顺利毕业奠定基础。在不同情况下,大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就有不同的反应,必修课程尽管有些可能并不喜欢,利益的驱动力尚在,但不足,仅限于修够学分;选修课程就会选择那些容易获得高分的科目,或是自己比较喜欢的科目。相比较大学生的利益驱动力,小学生会小一些。小学生追求的利益可能是为了满足家长对成绩的预期,为了赢得教师的关注,为了获取同伴的欣赏与尊重等。初中生和高中生也有其相应的利益驱动力,不管怎样在利益的驱使下各学段学生都能尽自己的努力去学习,显而易见的是学生对于学习成绩持无所谓态度时的利益驱动力会明显不足,这时学习效果一般不会太好,相应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太高。

在利益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动机与自主性更强,但是在利益并不是很明确时则会推卸责任,这在一门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体育教学论》课堂教学改革中充分得以体现。

教学是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所以许多课堂教学试图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统领课堂的局面,实施了课堂教学改革。但是真正获得承认并得以大力推广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多少,可能真正的原因与没有抓住人性的弱点——唯利是图与推卸责任[3]有关,这在高校课堂教学中也许比中小学更明显,中小学唯分数是图,唯中考、高考是图,但大学生则唯学分是图,唯顺利毕业是图,与成绩关系不大,或并不影响最终学分获得的学习任务,许多学生外在表现就是能推就推,不会投入过多的精力。

2 《体育教学论》课程特点及地位

《体育教学论》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其最大的优点是教学内容明确易懂,对于一般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来说,自行阅读与学习本门课程并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但本门课程却也存在难点,这就是用理论的知识去指导实践,教学中需要用实践方面的知识解释理论;同时,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由于其知识量小,阅历不丰富,对于教材内容本身的系统性,知识的前后贯穿及联系性的把握,相对来说比较困难。还有《体育教学论》[4]教材本身并不完善,其中的一些理论性的观点并不是很合理。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经指导提示,极少能够发现,尤其是相对基础知识薄弱的二本类院校学生更加明显。他们对于教材内容基本上全盘接受,但是从目前倡导的学生核心素养视角来说,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问题的发现能力以及批判质疑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是最容易达成的。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就没有学术的继续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体育教学论》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必要。

由于体育专业的特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通常逊色于技术课,但是《体育教学论》作为一门主干理论课程在体育知识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对比较重要的地位,是一系列体育理论教材中的中间一环,其先行课程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是从学校体育学中不断地孕育、脱胎和发展[5]),后续课程为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体育教学设计以及体育教师职业技能等课程。这一系列课程逐渐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再到实践也就是应用的过程。由此可见,其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为调动学生思考与学习的主动性,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承担者在连续四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中分别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初两个学期,采用组内派出代表的课堂教学方式,后两个学期采用人人承担任务的教学方式。第二种方式是基于第一种课堂教学失败的基础上采用。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表1。

表1 两种课堂教学改革方式区别与联系

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流程评价方式计分方式参与情况 组内推出代表的授课方式完成导学案-组间教学任务分配-备课-讲授-集体讨论-教师点评、补充以教师为主,各组员为辅的教学评价方式以小组的方式计分,各组代表得分略高极少数学生参与 人人承担任务的授课方式组内教学任务分配-备课-学生讲授-集体讨论-教师点评、补充以教师为主,组长、学习委员、班长为辅的教学评价方式以个人形式计分,成绩的高低与个人学习效果相关人人参与

3 《体育教学论》两种课堂教学改革方式

3.1 组内派出代表的教学

在最先两个学期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在学期授课前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编写导学案。导学案给出教材提纲,提出教材中的问题以及拓展性的问题。学生每6-8人分为一组,各组间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积极性尽量保持相对一致。

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学生参与,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互动,缩短教师单一讲授的局面[6],教学模式是学生讲授-集体讨论-教师点评、补充的方式。

每组推出一个最优秀的组员代表进行教授,教学手段采用ppt呈现加板书补充的方式。该部分课堂教学占总分的40%,是以小组的方式计分,进行讲授的同学相比较组内其他组员,视讲解情况酌情多得分。导学案部分的内容作业轮流由组员给出评价与得分,最终得分由教师给出。

3.2 人人承担任务的教学

在后续的两个学期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同样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方式同先期课堂教学,但教师不再提前编写导学案,而是提出课堂教学要求,并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计分方式,把评价标准以及计分方式提前告诉学生,并请每组的组长、学习委员以及班长共同协助教师对每一学生的讲课进行评分。最后分值计入考试总分中,占总分的40%。教学模式与先期教学模式完全相同。

学生讲授时采用的是每人承担一部分进行讲授的方式,其他方面与先期完全相同。

3.3 两种课堂教学效果的对比

组内派出代表的课堂教学,虽然在授课之前就多次提出小组间要协调合作,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但经过私下调查发现,每组只有一两个同学参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甚至有的组完全是由代表一人完成讲授任务,其他组员完成的仅仅是导学案中的部分内容,对于课堂授课则是采用了搭顺风车的方式,完全不参与备课,查资料,准备ppt等工作。对于导学案,部分学生则出现抄袭应付,甚至遇到难题留空白不予以解决,等待课堂讲解的状况。两个学期不同的学生,呈现的结果是一样的。

人人承担任务的教学,呈现出的局面是为了协调分工,并且按照预定计划完成课堂任务,组员之间相互协调,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找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且每位组员都会认真准备各自讲解的内容,遇到不明确的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单独与教师进行探讨,在授课前把问题解决掉,可谓为了完成任务,基本每位学生都会倾尽全力,当然内容的难易度以及学生的水平所限,授课结果并不都非常完美,但从整个过程来看,学生自觉学习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两个学期不同的学生,呈现的结果也还是一样的。

4 利益驱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在两种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利益有关的课堂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推卸责任,另一种是利益驱使学生投入更多的努力。

4.1 推卸责任

在组内派出代表的课堂教学中,组内各成员不管参与不参与课堂教学基本都能获得利益——总分的40%,当然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都低于数值。

由于并没有指定由哪个同学主要承担课堂讲授的任务,也没有明确其他人应做的工作,比如ppt制作、资料查询,疑难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等,更没有明确承担教学任务比不承担教学任务有什么样的明显优势,不承担教学任务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任务分工由组内协调分配,这样就出现了相互推诿的状况,普通组员根本不想,实际上也没有承担任何工作。承担此类工作的是三种学生:一是班干部,二是组长,三是平时比较认真努力,学习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

4.2 利益驱动促进学习

人人承担任务的课堂教学与组内派出代表的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人必须参与方能得到40%的分数,不仅如此,还制定了明确的评价标准,并且对于执行情况有相应地表格与记录方式,个人成绩与最终的成绩相衔接。

组内派出代表讲授时的成绩只是讲授人比其他组员成绩略高,同一组内其他组员间的分数基本一样,导学案相对来说基础性的题目居多,分值差别并不是很大。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组内派出代表的课堂教学效果由于利益的同一性,学生个人的积极性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人人参与课堂教学,各组员之间利用“搭便车”获得分数的机会没有了,而且如果自己对材料处理不好,会影响到个人分数的高低,同时组内协调不好,授课内容会出现有人讲的比较多,有人讲的比较少,还有不能完成预定教学计划。为避免这些状况的出现,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被充分调动起来,共同探讨教材中的问题,教材的难易度、教材的重难点等,并及时与教师沟通确保知识把握比较到位。

人人参与课堂教学能充分调动个人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利益驱动——每个学生的授课情况与个人最终的学习成绩衔接,如果不参与讲课,将失去40%的分数,最终将很难通过本门课程的考核。

4.3 课堂教学效果

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在最终的考试中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同样开放性的题目,责任到人相比较组内派出代表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更加明显。责任到人的课堂教学方式中,大部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得以提升,思维的视角得以拓展,这都得益于学生们平时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然而,组内派出代表的学生仍然只是几个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

5 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成为英国的外交立国之本。上至大国对利益的追求如此,下至个人也是同样,本文开头引用《史记》中的原话即是个人对利益的追逐。同样对于责任的推卸,源自于人们的懒惰依赖心理,不想多做事情,不想吃亏:“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典型写照。但是充分利用人性的弱点,却能提高做事的效率。

5.1 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

人倾向于获得利益,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是成绩与最终的学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短期的利益可能更倾向于学习优秀时被师生关注的优越感,克服困难时的满足感以及自豪感,长期的利益可能是小升初、中考与高考。

对于大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改革要始终与最终的学分相衔接,整个教学组织过程要有明确可以评价的标准,并按照标准及时准确地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予以作出公正的评价。

对于中小学来说,可以授予突出的学生以相应的荣誉,满足学生对“名”的追求;另一方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期中、期末和年终甚至在平时的考评中辅以适当的物质奖励。

奖惩机制的设立,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以奖为主。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能获取相应的学分即是最为严重的惩罚。

5.2 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

无论什么样的制度,如果没有良好的监督,都不可能得到完美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也一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设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班干部以及学习骨干的积极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并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5.3 加强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与指导

人性属于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对于其良好的把握与利用,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相应知识,同时多阅读有关的历史著作,比如孟子与荀子,对于人性的辩论,其他成功的历史事件,比如战国七雄中促使秦国的崛起的历史人物——商鞅,深究商鞅成功的原因也是对人性的利用。

如果教师要较好的完成其课堂教学任务,不仅仅要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教育学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心理学知识,利用好人性的优点与弱点就能掌控整个课堂。从这一点上来说,要加强教师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与指导。

5.4 利用人性的不同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要有成效,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善于利用学生人性的优点与弱点,充分利用人性的弱点更甚于人性的优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只有责任到人,人人都承担相应的任务,才能避免推卸责任的现象出现;在教学改革中只有明确的奖惩,比如课堂教学过程与大学生最终的学分衔接,是抓住学生追求利益——获得学分的人性弱点。当然中小学生可能是“荣誉与名声”,可能是适当的物质奖励。

总之,抓住人性实施的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对利益追逐方面,必将会是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这在《体育教学论》课堂教学中充分得以验证。

[1]田艳媚.教育管理中的人性逻辑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9 (15):4.

[2]范金民.“刺绣文不如依门市”——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商业思想[J].古代文明,2017,11(1):57.

[3]翟文明.人一生要了解的60个人性弱点[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4]毛振明.体育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7.

[5]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荆文,池静莲.体育专业理论课堂教学的反思与重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7):100.

Research on Class Teaching Reform of PE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Interest-Driven

RENXiuhong, etal.

(Xinzhou Teachers’ College,Xinzhou 034000,Shanxi, China)

*2016 年忻州师范学院教改项目:“导、读、议、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研究,课题编号:JGZT201608。

任秀红(1975—),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组内组员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当组长真不容易
人性的偏见地图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