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武术究竟是不是有术无武

2019-11-22渴死之水

小演奏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拳师中国武术习练

渴死之水

随着《少林寺》《霍元甲》《叶问》等影片的上映,中国出现了一股武术热,一时间,中国武术被描绘得神乎其技、所向披靡,有些人甚至认为武术是万能的,纷纷抱怨道:“为什么不派练过轻功的武林高手去参加奥运会的跳高和跳远项目?这样中国就稳拿这两块金牌了。”但随着国门逐渐打开,人们失望地发现中国武术在与外国搏击术的对抗中一败涂地,在国际搏击赛事中,中国选手的成绩并不理想,人们对武术的信心开始动摇,有很多人认为中国武术只具有观赏性,适合表演,应该称为“舞术”,拿来健身还行,用于实战肯定不行。

我没练过武术,但我的父亲是形意大家傅剑秋的入室弟子,与已故的裴锡荣大师有同门之谊,我小时候常见他们师友间切磋,耳濡目染,因此我对有关武术的话题比较感兴趣,愿意做些探讨。

武术源于战争,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经常遭到中亚一带游牧部落的劫掠,在冷兵器时代,中原汉族远不如那些游牧民族强悍勇武,如不能有效抵御他们的袭击,就有灭族的危险。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使中原汉族集中智慧创造出在搏斗中取胜的方法,而我国古代智慧集中反映在古代哲学思想中,中华武术尤其是内家拳术正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在搏击中的具体应用。所以,武术生来就是为了实战,不是健身操,更不是舞术。

如今中国武术实战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练成正果的人太少,特别是在威力巨大的内家拳方面,没有形成一个能全面理解其精髓的练习群体,绝大多数都是不得要领的习练者,所以他们参与搏击比赛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中华武术的真正实力。

内家拳术的练习体系中,包括练法和打法两个部分,所谓练法就是套路,通过这部分的锻炼能使人全身的骨骼肌肉动作变得协调,运转收放自如,更能使人的感知能力变得异常敏锐。习练者练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获得近乎魔术般的神奇效果,如有的拳师可以不用眼睛看就能知道从背后袭来的拳脚,并迅速化解和反击,这就是所谓的“不以目击,而以神遇”。当习练者具备了很深的功力后,只有通过打法训练才能投身实战,而打法正是内家拳技击的核心。修炼打法需要学习步伐的移动、距离的把握、时间差的控制等这些实用的关键技巧,一个拥有深厚内家功力却不懂打法的拳师,好比一名士兵拥有一支大威力反器材狙击枪却不会使用,那么他在与一名手持原始弓箭却射术精湛的敌人对抗时很可能被一箭毙命,不是武器不好,而是学艺不精。

我曾有幸目睹过太极高手的打法训练,完全不似练习套路时那样缓慢绵软,而是迅猛剧烈,刚硬无比,发劲短促而震撼,且连绵不断,有排山倒海之势,可谓“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习练者像一只压缩的弹簧,又像一只悬在高处的铁球,浑身上下充满了能量,身体各处像通了高压电一般,对手触碰到任何一个部位都会遭到“电击”。看到这种情形,相信任何人都不会怀疑中国武术的实战能力了。

但是,也有些人对内家拳的威力近乎迷信,任何客观的评价都不能接受,这不是科學的态度。我知道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江苏无锡曾有一位技艺精湛的武师,他有一项绝技,可以用一把撑开的油布伞抵御箭矢攻击,可见其内功之深厚。侵华日军打到无锡后,这位武术家非但不随众人逃难,反而上门挑战日本人要求比武,结果他胜了,日本人却不甘失败,问他:“能否用你的伞挡住子弹?”他傲然答道:“可以!”日本人又问:“可愿一试?”他慨然允诺,结果,枪响人亡。这位可敬而无畏的英雄用他的绝世武功打压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为中国人争了气,最后却以堂吉诃德的方式倒在了枪弹下,他的悲剧在于太相信武功却不懂科学。须知,日本三八式步枪的枪口动能可达1600焦耳,血肉之躯怎能抵挡?

总之,任何关于中华武术不能实战的说法都是浅薄而无知的,而那些用传说和附会编织起来的神秘外衣终将在科学的光芒下逐渐褪去。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今天的人们如果能在对其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整理,并以科学的态度促进其发展,那么这种古老技艺在现代竞技体育赛事和安保等领域仍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拳师中国武术习练
中国武术,中国魂
中国武术帮助古巴人民应对新冠肺炎封城
拳师和西瓜皮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内家拳道法平衡推演太极拳习练模式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习练健身气功的一点体会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拳师
夜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