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松干蚧发生特点及治理对策

2019-11-22孙静

绿色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形态特征综合治理生物学

孙静

摘要:指出了日本松干蚧是我国重要的林业枝梢害虫,其发生密度大、防治难,对林业生态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详细描述了其外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初步分析了该虫发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日本松干蚧;形态特征;生物学;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231-02

1引言

日本松干蚧属同翅目绵蚧科,主要危害赤松、油松、樟子松、黑松。国内分布于辽宁、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地。20世纪50年代,辽宁省首次在大连旅顺发现,每年以10~20km的速度由南向北蔓延,现已蔓延到铁岭、沈阳、抚顺地区。受害林在20世纪70年代基本上被砍光,保存较好的一块就是辽宁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松林,因受小气候环境影响及人为干预和大量施放天敌瓢虫免遭危害,使林分内日本松干蚧维持在有虫不成灾的水平。近年来,因全球气候变暖,日本松干蚧天敌昆虫自然死亡率偏高使得其繁衍能力增强了,危害加重了,导致树木不断死亡。

为了探索日本松干蚧的发生危害规律,制定治理对策,庄河市几个部门联合整理一套综合治理措施如下。

2形态特征

(1)成虫。雌雄异性。

(2)雌成虫。体长2.5~3mm,卵圆形,赤橙色或橙黄色,体壁柔软,分节不甚明显,无翅。口器退化,触角9节呈念珠状,生有微毛。复眼缺,单眼一对,近圆形,黑色。胸足3对,短小,三角形胫节长于跗节的总和。胸气门较大2对,腹气门7对较小,腹部末端有一“A”臀裂。

(3)雄成虫。体长1.3~1.5mm,翅展3.5~3.9mm,黑褐色,口器退化,触角丝状10节。复眼大而突出,前翅半透明,具明显的羽状纹,后翅特化成平衡棒,胸足3对跗节只一节,跗冠毛1对。腹部9节,第七节背部隆起,其上有管状腺10余个,分泌白色长蜡丝。腹部末端有一钩状交尾器。

(4)卵。长0.24mm,宽0.14mm,长椭圆形,初产时为橙黄色,后渐变棕黄或褐黄色。卵粒包藏于白色絮状卵囊中。

(5)若虫。1龄初孵若虫,为橙黄色,长椭圆形,长0.26mm,宽0.13mm,单眼1对,黑色,触角6节,胸足发育正常,腹末有长短刚毛各1对,1龄初孵若虫在树干上爬行1~2d,在树皮逢开始固定寄生后,虫体背部隆起,头、胸部合并增宽,体形由长形变为心脏形,虫体周围有白色蜡条。1龄寄生若虫脱皮后,为2龄无肢若虫,此期触角胸足等跗肢全部消失,并开始雌雄分化。雌性个体大,橙褐色,近圆形或扁圆形。雄性个体小,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褐色或黑褐色,虫体周围有白色蜡丝。2龄无肢雄若虫脱壳后为雄若虫,外形与雌成虫相似,但无“A”臀裂。

(6)雄蛹。包被于白色小茧中,前蛹于雄若虫相似,唯胸部背后隆起,形成翅呀。蛹为裸蛹,头、胸部黄褐色,腹部棕褐色,翅芽白色,腹部9节,末端圆锥形。

3生物学特性

日本松干蚧每年发生两代,以1龄若虫越冬,发生时期因我国南北气候不同而有差异。在大连1龄寄生若虫到次年树液流动开始活动,4月下旬雄虫开始脱皮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中旬出现越冬代的雌雄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一代若虫寄生,从8月上旬至10月中旬出现第一代雌雄成虫。第二代若虫寄生后于11月越冬。

2龄无肢雌若虫脱壳后即为雌成虫,2龄无肢雄若虫脱壳后经结茧化蛹变为雄成虫。雌成虫羽化时,由介壳后部裂开,先露出臀部然后整个腹部、足、胸、头部依次脱出。雄成虫羽化时,由蛹背开裂,借虫体的蠕动作用使蛹皮脱至腹末,翅膀逐渐伸展,腹末管状腺所分泌的蜡形成突破茧衣完成羽化。雌性成虫均能多次交尾,雌成虫交尾后寻找树皮缝、轮枝节、球果鳞片、枝芽基部等隐蔽处潜伏不动,由体壁多孔分泌白色蜡丝,包被虫体形成卵囊,并开始产卵,每头雌成虫最多产卵492~631粒,最少23~92粒,平均250粒左右,卵的孵化率一般在95%以上。初孵若虫寄生后,头胸愈合增宽,体型由梭形变为梨形或心脏形,此期由于虫体很小,生活隐蔽故称隐蔽期。1龄寄生若虫脱皮后,触角和足等跗肢全部消失,体形继续增大,介壳开始显露,雌雄分化显著,由于虫体迅速增大,介壳显露在树皮缝外,故称显露期。2龄无肢雄若虫脱壳后,为3龄雄若虫。雄若虫出壳后,先沿树干上下爬行,寻找树皮裂缝、球果鳞片、枝干丫下、树干皮缝等处结茧化蛹。蛹分前蛹和蛹,雄若虫结茧后,胸部逐渐隆起,形成翅芽,即为前蛹,由前蛹脱皮变为蛹。

4发生特点

日本松干蚧自20世纪中叶传人庄河市以来,主要危害赤松、油松、樟子松、黑松中幼林。2016年调查,庄河市的天门山旅游区、青龙山公园、黑岛度假区及仙人洞保护区林内的松林都有危害,受害面积约12.3万亩,呈逐步扩大蔓延的趋势。

4.1虫体小防治难

日本松干蚧属于小型昆虫,以危害枝梢为主,若虫隐蔽性很强,虫口密度大,繁殖快,以刺吸口器危害,易產生抗药性,大多数胃毒和触杀性杀虫剂都不能控制其危害,一旦蔓延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4.2树势弱抗性差

仙人洞、天门山一带的赤松林,树龄高达80、90年,为成过熟林,林中枯树、死木、风倒木很多,属于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不允许采伐和卫生清理。林内密度大、湿度大、透风透光差、树势弱,有利于日本松干蚧繁衍生存。其它地方如青龙山、黑岛度假区的油松樟子松树龄只有30、40年。立地条件差生长缓慢逐渐成为小老树,林内又没有进行合理抚育等措施,致使树木下枝全部枯死,造成树势衰弱抗病虫能力下降,松干蚧数量不断增加危害加重。

4.3其它因素影响

受松梢螟、球果螟、松沫蝉枝梢害虫的危害,树木长势不断衰退,枯树死树增多,林内螟蛾类害虫数量增多,食虫鸟不断的由周边地区向该林地集结取食,受鸟影响,林内天敌瓢虫数量不断减少,此消彼长,日本松干蚧在林内活跃上升为主要害虫。

5治理对策

5.1营林措施

合理的抚育间伐,及时的卫生清理,能够增加林内透风透光性。保护区要因地制宜经常清理林下造成赤松树势衰弱的五味子、软枣子、藤本植物等。其它林地伐除林内的风倒木、枯立木、病腐木,每隔10~15年进行一次抚育间伐,抚育强度以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6~0.7为宜,修枝时间必须在树液停止流动的冬季进行。修枝不能过度,过度可能削弱树势,引发次生性害虫的发生。抚育间伐木材最好随伐随运杜绝原木枝柴困山,防止成为其它蛀干害虫的虫源木。对发生严重没有保留价值的林分,通过审批程序进行更新改造,营造速生或针阔混交林,改变林分寄主植物种类,改变寄主植物的病虫害危害层次,增加林分的自然抗病虫能力。

5.2药物防治

防治地块:在天门山韩家沟、仙人洞保护区中幼林进行,林地海拔650~800mm,森林覆盖率90%,区内优势树种为赤松、油松、云杉、冷杉、柞树、核桃等,灌木为胡枝子、山花椒。

药剂:40%氧化乐果、25%氯氨磷、50%杀螟松,分别以1000倍液喷雾防治。于5月上旬和8月初兩次防治,采用动力喷雾器对林木进行全面防治。

田间防治调查:天门山韩家沟、仙人洞保护区南山两处各调查3个样地,每地10株树木,结果3种药剂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连续两次防治后,最终防治效果在63%~77%,其中氯氨磷防治效果最好。

5.3无公害防治

对高大的中、成林树木,应用动力打孔机或手动锤打孔机、钻孔注药防治。防治技术和方法:打孔位置在树干茎部70cm以下,呈45。角斜打入,一般树干周长30cm的打孔2个,沿对角打,树干周长60cm左右的打孔四个呈十字形打,树干周长1m左右的打孔6个,按六角形打,通常打孔深度为2~3cm。每孔注药液2~3mm。用药以氧化乐果或氯氨磷与柴油1:1~2浓度配比,效果在70%以上。

5.4生物防治

日本松干蚧的天敌主要有异色瓢虫、蒙古光瓢虫、蚁蝽、蛇蛉、蠼螋等。可广泛引进利用。

6结语

实践证明:采取科学合理的营林措施,保护利用天敌昆虫,营造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控制日本松干蚧的危害是可以实现的。坚持从长计议从多方面技术手段人手,控制日本松干蚧的发生危害,不断提高森林自控能力,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猜你喜欢

形态特征综合治理生物学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浅析对嫌疑立体足迹形态特征的提取技术与生物特征辨析
网络互动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高中生物学中“一半”的涵义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