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的路径、策略和启示

2019-11-21徐文娟

江苏教育 2019年78期
关键词:维度目标过程

徐文娟

课堂观察是一种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评价的行为系统,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环节的不同行为构成。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建立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基础上,需要观察者(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以及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因素,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学习活动的组织、课堂互动和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评一致化。本文拟从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以小学英语学科为例)的实施路径、策略以及给教学的启示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的实施路径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分课前会议、课堂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如图1 所示。

(图1)

1.课前会议。课前会议一般提前一周召开,通过集中研讨的方式达成三个共识:一是对教材的统一认识,基于学情和课程标准形成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二是对教学活动的统一认识,基于课时目标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的活动;三是确定指向学生的课堂观察视角并设计便于记录和反馈的课堂观察量表。以上三个共识不仅是教研组或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体现,更是执教教师与课堂观察教师之间有效沟通的结果,确保执教教师和课堂观察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

2.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时,为了确保观察所得信息的效度,课堂观察团队(执教教师和观察教师)要做到三个真实,即真实的课堂教学、真实的师生状态和真实的观察记录。真实的课堂教学强调上课教师必须呈现真实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上发生的“故事”更有研究价值;真实的师生状态首先要求教师不因公开教学而上成“表演课”,以致影响课堂观察的信度,其次要求课堂观察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视角和观察需要坐到学生身边,提前沟通,不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真实的观察记录要求观察教师借助观察量表真实地记录学生学习时的状态、学习表现(包括独立学习、同伴学习时和全班交流时)、学习情感等,便于在观察中和观察后进行分析。

3.课后会议。课后会议是在观察教师对课堂观察数据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的,这要求观察教师和上课教师保持研究的心态,发现和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真实的共性问题并尝试找到解决的方案。课后会议遵循还原课堂、适度推论和优化教学的原则。还原课堂即通过汇报课堂观察所得的信息还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观察教师不急于对学生、对学习结果、对教师的教做任何评价,也就是先“悬置判断”,只阐述“学习在课堂上如何发生”;适度推论是在还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观察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解、经验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描述,在推论中主要聚焦“学习有没有发生”,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有没有得到发展,预定的教学目标有没有通过课堂学习而达成;优化教学是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和执教教师的沟通和协商对原定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进行反思,重新思考“如何让学习发生”这一命题,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活动组织进行优化,让学习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的实施策略

1.观察维度要聚焦。课堂观察维度的思考和确定源于对课堂观察目的的追问,因此,笔者所在团队把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维度确定为目标达成维度和课堂互动维度。

(1)目标达成维度。目标达成与否是检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观察中我们从学生学习起点出发,关注学生进入课堂前的学习水平,通过一系列的围绕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体验,观察和分析学生在一节课后所达到的学习水平。有效的课堂是学生真实学习发生的地方,是可以看到学生在走出课堂后产生能力生长的地方。以译林新版《英语》为例,在目标达成观察维度方面,不同课型的目标观察点也不同,语篇教学中的目标可以分解成语篇理解目标和语言知识目标,语法教学中的目标可以分解成语法感知目标、语法理解目标和语法运用目标,复习教学中的目标可以分解成语言运用能力目标和情境迁移能力目标。以上基于不同课型的教学目标观察点的分解,有助于课堂观察团队分工和合力,共同完成指向目标达成的课堂观察任务。

(2)课堂互动维度。笔者的课堂观察团队将课堂互动分解成师生互动、同桌互动和小组互动。观察师生互动的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课堂发言的质量等信息来推断教师课堂指令是否清晰,活动任务表达是否明确,课堂提问是否开放,互动追问是否有效;观察同桌互动的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和任务如何与同桌展开学习,研判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观察小组互动的教师关注小组里学习活动如何从教师层面转移到学生层面,小组长如何带领组员理解学习任务、分解学习任务并组织学习活动,小组长的组织领导力是否足以引导小组成员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每一位组员(包括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或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有没有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不是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学习体验和生长。通过这样的观察,观察教师会将课堂上所观察的学习发生迁移到自己的课堂,发现以往自己在课堂上不能洞悉的学生学习的真实过程。

2.观察对象要全面。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不仅强调观察学生的学习,更强调观察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学习。在同一个教学指令下,不同学习水平学生所产生的师生互动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同一个学习情景中,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由于学习起点不同、学习经验不同,所运用的学习策略是不一样的,最后他们所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需要观察不同发展层次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通过对不同学习水平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分析来推断学习活动是否真实有效,进而思考如何从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角度来优化教学目标制定和活动设计。笔者所在的课堂观察团队在每一次课堂观察中,由不同的课堂观察教师分别观察优等生、中等生、潜能生(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在师生互动中表现出来的参与情况,在同桌或小组互动中的表现情况,从而推断出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目标达成度和课堂参与度。

3.学习过程要可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独立的学习和合作的学习,独立学习表现为课堂上的个体阅读、独立练习等学生的个体思考,合作学习表现为以小组讨论式的合作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让课堂观察有效开展,教师要对这两类学习过程进行“可视化”的设计。

(1)独立学习的过程可视化。独立学习往往是内隐的,观察中需要将认知过程外显化、可视化,这种外化和表达的过程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学习,也有利于教师的观察和分析。如在语篇教学中,围绕核心任务的推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在文中圈画、根据文本内容填表格、连线等活动,课堂观察的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圈画、填表、连线等活动的过程和正确性来分析学生如何开展学习活动,是否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合作学习的过程可视化。合作学习是学生相互贡献知识、理解彼此的过程,在合作中的语言和行为真切地反应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品质,这个外显的学习过程不仅能让课堂观察教师观察到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还能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感、同伴关系等。为了让观察更有效,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时要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即该学习任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合作学习的路径要清晰,合作学习的反馈要科学。只有当合作学习这一任务是合理的,才能确保合作学习过程是有意义的,相应的课堂观察才是有价值的。

三、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给教学的启示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使教师看到了在活动设计和组织背后学生的学习故事。我们试着从课堂观察中探寻优化课堂教学的启示。

1.以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课堂观察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文本故事情节中的留白,教师往往因为理性解读而忽略了其趣味,然而学生却期待从教师充满理性的学习活动设计中感受到更多的学习趣味,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以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5 Doing housework Storytime 语篇为例,教师视角下的文本是学生初步学习现在进行时的载体,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会关注现在进行时如何通过Mike 一家人的周末生活来呈现,会关注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发现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并尝试简单交流,这种解读视角是理性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学生视角下的文本可能比教师视角下的文本更有趣,他们能发现Mike 家中年纪最小的Tim,在白天家人做家务的时候他是在睡觉、看电视、吃苹果和玩游戏,由此对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产生了对Tim 这一人物特点的分析和猜测,也许是因为懒惰,也许是因为年幼,不管是怎样的原因,都体现了学生视角下文本的趣味性和独特的育人价值。

2.从学习的角度设计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是让学生简单去记忆教材里规定的内容,而是要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看课程教学在学生身上留下了什么,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以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8 At Christmas Storytime 教学为例,教学目标之一是在情境中感悟表示顺序的词并能在情境中初步运用。课堂观察告诉我们,学生在语篇学习中并不能较好地理解为什么要使用这些顺序词以及如何使用,因此给教师优化教学的启示则是:在语篇学习活动设计中,可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先进行表达,然后通过图文匹配的方式接触新的核心词汇,接下来联系生活经验对语段进行排序并说出排序的理由,最后通过阅读文本来验证,发现文中表示顺序的词。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有兴趣地去选择、去投入学习,让真实的学习能够发生,把以讲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

3.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学习为中心,是要让课堂回归到学生学习的最本质状态。课堂是个体独立认知和群体社会性学习相互交织作用的场所,每一个儿童在自我的努力和他人的支持下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所要追求的好课应该是以挑战性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引发学生倾听、产生真实问题与困惑的课。在课堂上,学生要经历充实的学习过程,学生会遭遇学习的障碍并通过独立学习、同伴学习和教师点拨解决困惑,学习中要有思维品质的提升,课堂中要获得能力的发展。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告诉我们:经历了一节好课,学生进入课堂和走出课堂是不一样的,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获得的能力发展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评价任务,让学生个性化地参与学习,通过评价中获得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猜你喜欢

维度目标过程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人生三维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