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探讨

2019-11-20黄娟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到位、习惯“拿来主义”、教学手段单一等现象,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的问题,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提出引导学生树立批判性思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生活化问题、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空间以及科学设计课后讨论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128-02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你说我听”,“填鸭式”的数学教学把教师的讲解放在第一位,学生被动接受占绝大部分上课时间。进入小学稍高年级后,教师往往为了考试进行题海战术,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的长久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一、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现状分析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也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意义重大。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可发现,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上均有优势,而独立思考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处于劣势。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目前,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模式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课堂气氛良好,但在这一氛围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真的得到了高效提升吗?

一是对于问题引导不到位。主要体现为一些数学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引导、不追问,比如在进行一些数学课程学习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自身的另一种算法,且得出的结果也是正确的,但费解一些,对于此类情形,教师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不能给予学生延伸性的讲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是习惯“拿来主义”。教师和学生对结果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对过程的重视程度,比如教学“圆周率”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些数学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认真测量圆的周长,然后再算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通过这一过程加深学生对圆周率的理解。但在教学实践中,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学生的测量态度不够端正,师生都是直接根据已知的圆周率进行数据的填写,所有的比值都是3.14。这一现象反映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思考行为被剥夺。

三是教学手段单一。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等的影响,一些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纸面上,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还需要一段时间。

二、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主要因素

一是教材的强势占位。在实际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中,教材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毫无疑问地占据着主导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习惯于“被接受”,教师习惯于“被设计”,缺乏思考、延伸,导致探究知识不深入。

二是对于教学的评价太过单一。“唯分数、唯考试”这一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这是各级数学教学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尽管考试考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对学生思想方法、思维方式、逻辑推理能力等隐形的能力无法实施评估。

三是教师的话语霸权。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不允许学生有批判的态度,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考,逐步养成依赖性,课堂上的“顺应”和“迎合”成为常态,教师“一言堂”,“投教师所好”的才是好学生,不思考、假思考、迎合性思考成为常态。例如,下课前教师会问:“同学们,这节课的内容都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学生的回答都是:“听懂了,没问题了。”学生的这种只会“学答”不会“学问”,正是教师话语霸权因素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具体表现。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的培养都应基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之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当然不会例外。因此,教师要将激发学生的兴趣融入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使其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从以下途径入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一)树立批判性思维

如果一个提议一旦提出我们马上就接受它,显然我们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的,也是缺乏思考的。有人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否定思维”,这一理解是片面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批判性思维更多的是让学生领悟如何思考,引导学生改善思考方式,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大胆质疑的精神和科学的思维品质。例如,在一题多解的情况下,教师可汇总学生的答案,让学生先思考,然后从中否定错误的答案,选择最合适的解题方法。

(二)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句话必须落实到教学中。小学阶段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非常重,生活中如此,學习中更是如此,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很好地利用学生这一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式方法。有的教师认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思考能力较弱,还是要讲得细致一些,学生才好理解;有的教师认为讲解知识要点要用最简单和快捷的方式……教师的这些想法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清晰自身的定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铺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进行模拟商品买卖的活动。虽然刚开始学生有错误,但经过教师的指正后,学生会认识到自身的问题而且印象深刻,这样的教学比单纯的课堂讲解效果要好很多,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义卖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课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思考,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三)积极拓展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更是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不是高深莫测的,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及其应用价值,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收集生活中的角,测量角的大小并制作出同等大小的角,在上课的时候展示出来。教师在课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角度、这些角度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某个角度出现得比较多、设计的原理是什么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数学贴近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留給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必须要让其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对教师来说,教师应激发学生思考的火花,让学生愿意去思考、主动思考,通过鼓励提问与质疑、设计开放性问题等手段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让学生勇质疑、多生疑,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对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十分重要,教师可充分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比如他们在自制力上还较弱,对学习的关注度有限,存在不小的惰性等,设计适合学生的开放性问题,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思考、作答。

(五)科学设计课后讨论

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内容不够全面,也缺乏足够的时间给学生交流讨论,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教授学生数学知识,也应该倡导学生合理、高效地利用课后时间,如让学生探讨课堂上还没有完全理解的内容进而充分消化吸收、共同探讨教师留下的课后思考题等,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在课后讨论学习中,学生不需要按照课本内容或是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而是可以针对某一现象、某一物体等进行讨论,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若学生还有未能通过讨论学习掌握的内容,教师应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的探讨给予肯定。

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着眼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多途径、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邓达斌.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广西教育,2010(11)

[2]刘珊.基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8)

[3]张俊芹,申应举.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教育现代化,2018(39)

[4]周媛.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5)

作者简介:黄娟(1982— ),女,广西玉林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刘小瑗)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