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校际精准帮扶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019-11-20李林献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途径

【摘要】本文论述当前乡村教育发展现状以及落实城乡校际精准帮扶的意义,分别从学校管理、教师发展、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提出城乡校际精准帮扶的办法,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关键词】城乡教育 校际精准帮扶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004-03

当前,城乡教育教学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很难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乡村地区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地方经济以及地域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吸收和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面对此种情况,要想缩小城乡间的教育差距,需积极调动城市教育资源帮扶乡村教师成长,实行城乡校际精准帮扶教师计划,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对等运用、互动交流,让乡村地区享受相同的教育资源,从而促进城乡教育同步发展。

一、乡村教育发展现状剖析

(一)与城县相比师资水平差距大

城县经济相对发达,学校人才聚集,许多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不断涌入,并且在激烈的教学竞争中,城县教师自觉学习进步,定期接受培训,不断完善自我,这使得城县学校师资力量更加突出。相反,乡村多地处闭塞、道路不通达的地区,远离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再加上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乡村人口外流,而外面的人才不愿意进入乡村学校,使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长期得不到更新。当前乡村师资多为本地年龄较大的教师,他们最初的学历、文化水平以及任职资格等都相对较低,再加上他们缺少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接触不到教育领域前沿的信息,吸收不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因此,教学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对教材研读不足、教学环节把握不好、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课堂上没有完成教学目标、课堂缺乏检测导结流程等。可见,乡村教师无论知识结构还是教学模式都落后于城县教师。

(二)乡村教学管理理念急需更新

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理念作指导,教学管理理念决定着一所学校的中长期规划,关系到一所学校教师的发展前途,从根本上影响着学生的升学率以及学校的名誉与长远发展。城县学校因处于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知名学府汇聚的地区,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往往能最早、最快接触并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然而,乡村学校受地缘因素、经济发展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依然遵循陈旧的理念。例如,部分乡镇中小学依然利用“去分制”管理学生,对犯错误学生通过扣分的方式进行惩罚,惩罚機制较为单一,难以从根本上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难以彻底杜绝类似的错误,这导致乡村学校整体的教学管理很难达到理想的秩序和状态。

(三)教学资源配备不完善

教学硬件资源配备是支持教学活动开展的硬性资源,是促进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必备条件。城县学校得益于发达的经济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及丰厚的财力支持,通常有更加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和丰富的教学硬件配备,例如语音室、舞蹈室、多媒体设备等,在这些教学设施的支持下,教师能大显身手。而乡村学校却不具备城县学校所具备的硬性条件,无论是基础教学设施建设,还是教学设备的配置,都急需完善。一些偏远乡村学校的教学资源更是单一,硬件配备只局限于黑板、粉笔,条件稍好的学校实现了电子白板教学,然而,在其他的信息化配备方面同城县学校相比依然较为落后。落后的教学设施、设备,严重影响了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也阻碍了乡村学生学习的发展。

二、城乡校际精准帮扶的意义

当前国家的扶贫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的攻坚战。教育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国家领导人指出,扶贫先扶智,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提高教育扶贫工作的质量,摆脱贫困的代际传递,教育精准扶贫是根本之策。具体来说,实施城乡校际精准帮扶的意义体现在:一,促进乡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获得提升,缓解乡村教师匮乏现状,缩小区域间、城乡间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二,改进乡村教师教学理念、方法,使乡村教育、教学与时俱进,从源头上改善乡村人口的综合素质;三,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配置完善的教学软硬件设备,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城乡校际精准帮扶的内容和策略

(一)学校管理帮扶

1.创新管理理念并制定发展计划

城乡校际精准帮扶应先从学校管理入手,优良的教学管理理念有利于规范教学秩序,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作为城县学校,在实际的帮扶中,我校与被帮扶学校的高层管理者进行多次学习交流,在交流会上我校教学校长、德育校长、后勤校长等管理者分别分享了本校的管理理念,并实行两校同等职位领导间的对等交流,例如教学校长之间专门针对教学方面进行交流、政教主任之间专门针对学生德育进行沟通等,同时,鼓励乡村学校校长积极发言、提问,围绕具体的问题、典型的案例展开探讨,在了解了被帮扶学校的基本情况后,双方学校管理者共同针对被帮扶学校管理提出改进策略,并制定被帮扶学校未来三年、五年的发展计划,力争在未来的三年内逐渐转变管理理念,为被帮扶的乡村学校管理注入新活力。

2.改革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帮扶学校与被帮扶学校本着多方交流、彼此学习的原则开展教学管理制度帮扶工作。我校领导多次参与学习知名学校的教学管理规范、制度,再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吸收与运用知名学校的先进制度与管理方法,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改革、完善本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参照类似的方法,我校帮扶工作小组,鼓励被帮扶学校结合自身情况有目标、有侧重地完善自身的教学管理制度。我校的帮扶对象是在妙镇中心小学,帮扶计划中,我校德育处每月与在妙镇小学对应的处(室)对接联系工作一次以上,指导他们具体开展相关的德育活动与教学活动。例如我校德育处帮助在妙镇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开展少先队工作,首先教会全体学生唱国歌、敬礼,选拔培训升旗手;然后固定每周一按规定举行升旗仪式,增强学生的仪式感和爱国情感。另外,我校德育处帮助在妙镇小学组织开展“每月一个好习惯”“你洗手了吗”等主题的养成教育活动,帮助农村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和卫生习惯。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校领导亲自深入被帮扶学校,通过拜访、参观、调查、交流等方式了解乡村学校基础设施、教师力量、学生生源等信息,从实践中获悉被帮扶学校的基本情况,再针对性地提供教学管理建议。例如我校德育校长协同政教主任坐阵在妙镇中心小学一学期,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工作,为存在心理问题、思想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或思想教育。同时,我校派出各个学科组长走向在妙镇中心小学的课堂,充当学生去听课,课后为各个学科任课教师提出改进建议。我校落实的各项帮扶工作拉近了与被帮扶学校的距离,使被帮扶的乡村学校逐步吸收优良的教学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

(二)教师发展帮扶

1.合理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计划

针对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较弱这一短板,城乡校际精准帮扶工作中专门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发展计划。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本着优化老教师、培养新教师的原则,实行“师徒结对”制度,为此我校先后派十几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帮扶学校的教师结成师徒,师徒间互相听课,同步学习交流教学经验与教学管理感想。对于校际活动中发现的个别优秀乡村教师或刚入职的年轻教师,鼓励及推荐他们参与一些教师培养计划,如“青蓝工程”活动等。在这些活动的优质课比赛、微课竞赛、基本功大赛等现场,我校领导、教师亲临其中参与指导与评价考核,逐渐提高乡村青年教师职称等级,为乡村学校储备精良的师资力量,从而达到预期的城乡校际精准帮扶工作目标。

2.加强教师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培训

优良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是对一名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这两大项目也是城乡校际精准帮扶教师携手成长工作的重点,对此我校加大力度培养被帮扶乡村学校教师,集中精力夯实他们的业务素质,不斷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对于校际活动中发现的个别乡村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对学生已有知识了解不够等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与纠正。例如在一次校际教研活动中,一位乡村教师教学二年级《数学广角》这一课时,把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会的用两个数摆两位数的知识当成新知识来讲授。课后通过教研评课,讲课教师重新设计了教学环节,再次教学效果显著;又如三年级《可能性》一课中,针对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先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一个袋中放进六个红球,再让学生摸摸看,并问学生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讲课教师认为此环节多此一举,不如改成事先不让学生知道放入什么颜色的球,而是让学生摸一摸,再根据摸的结果得出结论。通过评课、磨课等教研活动,既优化了教学设计,又锻炼了教师业务能力,同时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校际教研的积极性、主人翁意识,真正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校还专门为被帮扶学校组织了上百次“一师一优课”活动,鼓励全体城乡教师参与其中。借助此次活动,城区教师率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奉献出一堂堂异彩纷呈的课堂。各科目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相互评课,通过反复训练,乡村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等都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3.“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引进来”“走出去”即帮扶学校的优秀教师定期到被帮扶的乡村学校支教,乡村教师定期到帮扶学校进修。例如,我校曾派出本校的温兰英、农小敏等多名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前去乡村学校支教,通过支教来了解乡村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辅助乡村学校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为乡村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相反,我校定期为被帮扶乡村学校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多次开展教研活动,真诚邀请乡村教师来我校听课观摩,并制订出具体、规范的乡村教师学习、进修计划,让乡村教师享受到应有的学习、进修的福利,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三)教育教学帮扶

1.学科内教研交流共同进步

城乡校际精准帮扶项目的精准之处还体现在学科内的帮扶,我校每学期都安排本校学科组长负责组织、帮扶乡村中小学各个学科进行组内教研,为各科目制订教学计划、指出教学的重难点。例如,为充分发挥学区长学校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帮扶成员在校长的带领下,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十名骨干教师4月12日赴在妙镇中心小学开展教研交流活动。此活动主要围绕“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展开研讨。当日上午,首先进行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讲座,由我校教务处主任主讲。从“集体备课的意义”“集体备课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强化提高集体备课实效的措施”三个大方面进行理论指导。接着,由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小团队,组织教师分科根据集体备课的具体操作步骤现场进行一对一的集体备课指导。此次活动让受帮扶的教师真实地感受到集体备课的实效,也为各学科教师能按时、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思路。每周三城乡教研组长都组织听课活动,让各科目教师间相互听课、相互评价,取长补短、查漏补缺、携手共促,支持乡村教师不断取得进步。

2.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及资源分享

在校际教研活动中,我们常能在乡村课堂看到一些现象:课件中出现了错字、字词编排错乱等失误,教师不会马上修改;教师不会制作课件,教学只用传统的方法;课件演示途中出错,教师不会修复;教师不会交互使用一体机的相关功能。这些现象表明,乡村教师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上存在欠缺。为了改善这种局面,我校派出信息技术操作熟练的教师多次进行现场培训指导。经过一番针对性培训,乡村教师逐渐掌握了现代多媒体白板技术、课件制作技术、音视频剪辑技术等。另外,乡村学校地理位置相对闭塞,最新的信息资源接收较慢,对此我校大力支持被帮扶乡村学校,搭建了覆盖校园的内部网络,并定期将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公布于网上,让乡村教师同城县教师一样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教育信息资源。

3.教学资源的辅助性改进

针对乡村学校教学配备较为落后、教学资源单一等问题,我校将剩余或置换下来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分享给被帮扶的乡村学校,使他们拥有同样的教育资源配备,并定期帮助他们进行各类设备的维修与养护,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硬件配置水平,同时,我校为乡村学校提供多元化的教辅用书、教学资料的来源渠道,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充分的帮助。

(四)教育科研帮扶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问题,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要帮助被帮扶学校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教育科研的帮扶必不可少。自我县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的要求以来,我校多次开展校际帮扶双向交流活动,其中以课题研究活动为主,组织帮扶的教师与被帮扶的教师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例如,2018年我校组织发起“城乡校际结对帮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实践研究”课题。该课题主要针对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育帮扶方法展开研究,目的是探索缩小城乡学校教育差距。课题成员通过研究总结经验,把在教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及积累的经验以论文的形式呈现,让帮扶的双方教师更清楚地面对教学困惑与问题,为提升教学与教研质量打下基础。

总之,城乡校际精准帮扶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备选择,乡村学校因为地缘、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的教育教学进步需要城县学校的帮扶,通过校际帮扶,不仅促进乡村教育的进步,也带动城县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系2018年度防城港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城乡校际结对帮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2018C2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林献(1978— ),女,壮族,广西上思人,大学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城乡教育对策。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途径
求解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成功的途径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